楊 敏
(攀枝花學院 計劃財務處,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為大學生提供項目研究、就業指導等創業服務,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推進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理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然而創業初期卻面臨兩個“短板”:一是經驗不足,另一個便是資金短缺。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一般很少從事創業活動,真正需要創業的大學生,其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且沒有背景,他們能夠獲得家庭和親朋好友資金支持的力度很小。為了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潛能,保證有前景的大學生創新項目落地,高校紛紛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創新創業“種子資金”,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場地、創業設備、創業資金等,但是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種子資金”政策難以很好地落實,阻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
“雙創”機構“種子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途徑:政府撥款、企業資助、校友捐贈、撥出的“種子資金”回籠。政府撥款是“種子資金”的初始來源,主要是科技部門以科研平臺建設的方式撥給“雙創”機構,“雙創”機構用此資金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企業資助是由部分科技型企業以資助的方式與大學生合作研發項目,或者“雙創”機構以入股的方式投資有發展前景的科技型企業,獲得的股利可以補充“種子資金”;校友捐贈是由少數獲得成功的校友創業者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捐贈資金給“雙創”機構;而“種子資金”回籠是指部分在創業孵化基地孵化成功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由于各種原因暫未離開孵化基地,后期會按一定比例回饋部分收益補充“種子資金”。
近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逐漸增強,提供的創新項目也很多,“雙創”機構要從中篩選出有潛力的優質項目,需要層層審核,既要考慮項目的創新性和發展前景,又要考慮項目的投資風險。對審核合格的項目,“雙創”機構會提供場地和設備等硬件條件,讓大學生免費從事創業孵化活動。對于發展較好的項目,“雙創”機構還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這期間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阻礙了創新企業的發展進度。
“種子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技術水平高、持續創新能力強、管理科學、產品市場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前景好的企業;支持產業化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實施高新技術研發;支持特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團隊建設。通過對種子期、初創期項目的資金支持,彌補市場缺失環節,破解融資瓶頸,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創業風險投資領域培育優質項目。
“種子資金”主要用于種子期和初創期項目,其支持方式有四種:無償資助、無息借款、有息借款、股本金注入。無償資助主要用于資助高新技術、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前期啟動,由于沒有還款壓力,創業者責任意識不強,可能不會盡全力去開展自己的項目,再加上創業經驗不足,導致部分項目中途流產的情況屢次出現;無息借款和有息借款主要用于支持專利技術轉化項目和高新技術領域成果的短期借款,借款額度一般在5 萬元以下,利息按當年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計算,借款到期,企業歸還的本息仍然作為“種子資金”滾動使用;對于股本金注入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支持額度一般不超過項目總額的30%且只承擔有限責任。后三種支持方式,有可能由于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營銷經驗欠缺,最終導致部分項目可能資不抵債,“雙創”機構不但不能分紅,還有可能收不回股本和本息。
大學生創業大多是一些自助型創新企業,成立門檻比較低,要求不高,以至于部分大學生投機取巧,以騙取資金為目的騙取“種子資金”,導致金融市場出現嚴重信用風險,這種信用風險對其他真正有潛力的優秀創新項目產生了一定影響。雖然高校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加強監管力度,但社會信用整體構建不完善,導致一些優秀的大學生創新企業難以爭取到政府扶持資金以保障自己的發展。
大學生剛離開學校,其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知識面也比較狹窄,承受風險和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雖有一番雄心壯志,急切地想成就一番事業,但對自己的創新項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和長遠的戰略規劃。他們沒有對前期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對市場風險缺乏判斷,容易出現盲目投資,進入市場后,一旦遇到市場環境變化,企業將無法掌控,會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如果創業失敗,將會給創業者的家庭帶來巨大壓力。
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能會找到一個好的創新項目,獲得“種子資金”的支持。由于大學生創新企業的規模一般比較小,往往會忽視公司規章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沒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創業者比較注重項目研究和市場開拓,忽視財務管理,沒有配備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又缺乏財務管理經驗,對投資收益和成本無法準確核算,對財務風險缺乏防范意識,對專項資金缺乏合理的預算和使用,收到的專項資金沒有建立專賬,與自籌的資金混在一起,不能做到專款專用,有挪用專項資金的嫌疑,影響項目的驗收。
大學生創業初期,項目處于研發階段,沒有相應的營銷活動和經營收入,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都需要大量資金,大學生沒有收入證明,也沒有資產作擔保,未來的還款能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向金融機構申請到貸款的可能性極小,投資公司也不愿意將資金投入到種子期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為了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種子資金”雖然會資助大學生創新項目,但必然會面臨巨大的資金風險。
大學生的信用體系建設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的綜合情況分析,將他們的各種行為與他們的信用情況結合起來,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二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有無銀行和社會的不良信用記錄。大學生創業者要想讓自己的創新企業通過融資保持高收益低風險,就必須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素質,注重誠信建設,樹立信用意識,秉承信用管理理念,提升信用管理水平,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大學生有創新創業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創業初期因資金短缺,一般會申請“種子資金”。如果學生沒與家長溝通,一旦創業失敗,家長則會受到債務牽連,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擔保機制,讓擔保人對學生的創業行為及“種子資金”有所了解,減少家庭所面臨的債務風險。
大學生對自己的項目一般都是信心滿滿的,希望通過“雙創”機構、金融機構等獲取最大的資金支持。在眾多大學生創新項目中,“雙創”機構應該優先選擇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及有先進科技特色的創新項目,幫助大學生對項目進行充分的專業論證,分析市場前景和市場風險,確保其項目既有創新性,又有可行性,爭取能夠成功孵化。
一個好的創新項目,往往需要在實驗室反復試驗才能成功,而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作為一個專門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雙創”機構,一般會爭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免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實驗場地和科研設備,減少大學生創新企業的研發成本,減少他們的后顧之憂,讓大學生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術研究上。
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雙創”機構應結合高校和企業,組建一支強大的“雙師雙能”型培訓師資隊伍。可以從高校挑選理論知識豐富、項目管理能力強的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好的項目進行研究,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從企業和校友中挑選創業成功人士,向學生傳授創業經驗和企業經營管理經驗,讓學生到企業中體驗實踐過程,指導學生做好商業投資計劃、可行性研究等實踐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參與企業產業化項目研發、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充分了解市場,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幫助學生積累創新技能和創業經驗,樹立創業風險與責任意識。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和職業需求相結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生產力,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
高校可將財務管理課程面向全校開放,特別是供不同專業且有創業意向的學生主動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幫助他們樹立財務管理意識,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創業學生對財務風險的判斷。“雙創”機構可定期邀請工商、銀行、稅務等專業人員宣講相關政策法規,讓大學生創業者及時了解和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按政策辦事,避免違規經營,降低融資風險,提高資金利用率。
大學生創新創業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而創業資金不足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雙創”機構要合理利用“種子資金”,加強對“種子資金”的專項管理,將大學生創業風險控制到最低限度,確保每一筆資金能得到有效使用,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高創業成功率,為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做好堅強后盾,真正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