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宇,王冬梅
1.臺山市人民醫院腎內科,廣東臺山 529200;2.臺山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臺山 529200
血液凈化是臨床治療腎功能障礙等疾病的重要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以及血液灌流等方式[1],可為患者提供體外循環凝血,以此代替腎臟的部分功能完成相應的代謝任務,已成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延續其生存期的重要方式[2-4]。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特殊性,其凈化效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但據研究報道[5],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癥狀態,可引起營養不良及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出現,嚴重影響著患者的預后生存。因此,改善患者在治療中的微炎癥狀態,對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為了探究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該文方便選取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該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60例患者,對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闡述與對比,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血液凈化方式的不同分為Ⅰ組(常規血液透析;20例)、Ⅱ組(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20例)與Ⅲ組(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20例),其組間資料經過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該次研究已通過該院醫學理論委員會的批準。

表1 3組基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①均經過臨床確診,且處于慢性腎臟病CKD5期[6](內生肌酐清除率<15 mL/min);②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條件;③患者及家屬均充分知曉該次研究,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內存在輸血、外傷、手術以及腦血管意外等情況的患者;②近期使用過免疫抑制劑以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及纖溶異常的患者。
Ⅰ組(n=20):通過動靜脈內瘺建立血管通路,隨后采用血液透析機進行治療,透析液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血流量設置為200~250 mL/min,同時采用低分子肝素納進行抗凝治療,3次/周,4 h/次。
Ⅱ組(n=20):采用血液透析機與透析濾過器進行治療,血液透析方式同Ⅰ組,透析濾過器的置換液總量為32 L,血液透析1次/周、2次血液濾過,4 h/次。
Ⅲ組(n=20):采用血液透析機及血液灌流器進行治療,將灌流器串聯于透析機之間,聯合治療2 h后,行單一血液透析治療2 h,血液透析方式同Ⅰ組,4 h/次,聯合治療1次/周、2次血液透析。
3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個月。
①觀察3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微炎癥指標變化:對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應蛋白(CRP)指標進行檢測。
②觀察3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營養狀況指標:對患者在治療后的血清總蛋白(TP)、血紅蛋白(Hb)、白蛋白(Ab)以及轉鐵蛋白(TRF)水平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3組患者的各項炎癥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Ⅱ組與Ⅲ組患者的IL-6、TNF-α及CRP指標均出現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明顯低于Ⅰ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Ⅰ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炎癥指標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的微炎癥指標變化對比(±s)

表2 3組治療前后的微炎癥指標變化對比(±s)
注:a表示與Ⅰ組對比,P<0.05
組別 時間IL-6(ng/L)TNF-α(ng/L) CRP(mg/L)Ⅰ組(n=20)Ⅱ組(n=20)Ⅲ組(n=2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46.5±48.3 343.7±52.6 344.6±49.2(185.7±47.6)a 345.8±49.0(174.5±39.8)a 530.8±88.5 526.4±90.2 533.0±89.0(289.7±65.4)a 532.2±89.1(273.5±65.8)a 7.6±2.8 7.5±3.0 7.6±2.7(4.7±2.5)a 7.5±2.6(3.9±1.9)a
經過治療后,Ⅱ組與Ⅲ組患者的TP、Hb、Ab以及TRF指標均明顯高于Ⅰ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治療后的營養狀況指標對比(±s)

表3 3組治療后的營養狀況指標對比(±s)
注:a表示與Ⅰ組對比,P<0.05
組別TP(g/L)Hb(g/L)Ab(g/L) TRF(μg/L)Ⅰ組(n=20)Ⅱ組(n=20)Ⅲ組(n=20)51.6±11.2(62.8±12.1)a(64.8±12.3)a 94.8±2.8(110.7±3.3)a(112.1±3.0)a 34.8±3.6(39.7±3.2)a(39.4±3.0)a 94.2±12.3(109.3±13.5)a(111.5±13.4)a
血液凈化是臨床較為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7],近幾年,隨著血液凈化事業的穩固發展,使得依賴此項技術生存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微炎癥狀態及營養不良均是血液透析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8],長期的炎癥狀態可導致患者內皮細胞穩定性的破壞,同時引起體內氧化應激反應的加劇,大大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發生風險,已成為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9-1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而營養不良則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發生、發展往往與機體的炎性反應互為因果,長期的炎癥反應可刺激蛋白質代謝作用的增強,大大降低了血清中的蛋白合成量,從而造成營養不良的狀態[12];而營養狀態的下降則可引起機體抵抗力的減弱,從而更易導致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加重其炎性反應,引起惡性循環的產生[13]。因此,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中的炎癥狀態及營養狀況,對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血液凈化方式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以及血液灌流等,而對于不同的凈化模式,其清除機制及作用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葉婷等[14]研究中表明,常規血液透析下的患者,其在治療后IL-6、TNF-α 及CRP指標分別為 (341.9±50.8)ng/L、(518.5±86.7)ng/L、(7.6±3.2)mg/L,而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與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下的患者,其治療后 的IL-6分別 為 (178.9±46.5)、 (175.1±38.6)ng/L,TNF-α 為 (288.9±64.3)、(274.2±66.1)ng/L],CRP指標為(4.6±2.7)、(4.0±1.8)mg/L,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后兩者在治療后的IL-6、TNF-α及CRP指標明顯低于常規血液透析下的患者(P<0.05)。這是由于血液透析對彌散性強的小分子物質具有較好的清除能力,可在短時間內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從而發揮其血液凈化作用,但該方式對中、大分子炎性介質的清除效果通常較差,對患者治療中的微炎癥狀態往往并無較好的改善作用[15]。而血液濾過則可通過高通透性濾過膜濾出血液中的大量毒素,同時將等量的置換液輸入,保證溶質彌散與對流的同時進行,并提高其超濾率,對血液中的各類分子毒素均具有顯著的清除作用。血液灌流則可通過疏松多孔的特異性吸附劑達到較好的血液凈化效果,對患者血液中的炎癥物質具有理想的凈化作用[16]。因此,當以上方式進行聯合使用時,可大大增強其血液凈化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其炎癥指標。其而該次研究顯示,Ⅱ組與Ⅲ組患者的IL-6分別為 (185.7±47.6)、(174.5±39.8)ng/L,TNF-α 分別 為 (289.7±65.4)、(273.5±65.8)ng/L,CRP指標分別為 (4.7±2.5)、(3.9±1.9)mg/L,而Ⅰ組患者的IL-6、TNF-α及CRP指標分別為(343.7±52.6)ng/L、(526.4±90.2)ng/L、(7.5±3.0)mg/L,經統計學對比,Ⅱ組與Ⅲ組患者在治療后的IL-6、TNF-α及CRP指標明顯低于Ⅰ組(P<0.05)。以上結果也充分證實了此觀點,也與前者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此外,血液凈化治療下的患者中,多伴有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態,據王潤蕾等[17]研究顯示,常規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后的TP、Hb、Ab以及TRF指標分別為 (51.6±11.3)g/L、(94.9±3.3)g/L、(34.9±3.8)g/L、(94.3±12.5)μg/L,而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與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下的患者在治療后TP分別為 (62.9±11.4)、(65.2±10.9)g/L,Hb為 (110.5±3.2)、 (112.0±3.1)g/L,Ab為[(39.6±3.2)、 (39.3±2.9)g/L,TRF為 (108.5±13.1)、(110.4±12.0)μg/L,經統計學分析可知,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與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下的患者,其TP、Hb、Ab以及TRF指標均明顯高于常規血液透析下的患者(P<0.05)。由此可見,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以及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而該次研究結果顯示,Ⅱ組與Ⅲ組患者的在治療后的TP分別為(62.8±12.1)、(64.8±12.3)g/L,Hb為(110.7±3.3)、(112.1±3.0)g/L,Ab為(39.7±3.2)、(39.4±3.0)g/L,TRF為(109.3±13.5)、(111.5±13.4)μg/L,而Ⅰ組患者的TP、Hb、Ab以及TRF指標分別為(51.6±11.2)g/L、(94.8±2.8)g/L、(34.8±3.6)g/L、(94.2±12.3)μg/L,經統計學分析可知,Ⅱ組與Ⅲ組患者的TP、Hb、Ab以及TRF指標均明顯高于Ⅰ組(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較為一致,由此證實,將血液濾過及血液灌流的方式應用到患者的血液透析方案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微炎癥狀態,同時改善其營養水平。
綜上所述,在常規血液透析的基礎上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或血液灌流等方式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炎癥水平,且對其營養狀況的提升也具有積極的意義,臨床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更為適宜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