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東院區內科,山東濟南 250000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缺乏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HER-2(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表達的乳腺癌,好發于40~60歲女性,其臨床特征為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臨床預后差[1-2]。近些年,三陰性乳腺癌發病率在我國明顯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3-4]。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現復發轉移,預后極差,生存期僅為10~12個月。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尚無針對性的標準治療方案,主要以化療為主。蒽環類、紫杉類、鉑類等均是常見化療藥物,均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三陰性乳腺癌具有分化較差和侵襲性較強的特點,多數患者經過藥物化療在短期之內出現遠處轉移,進而使得化療結果失敗。多項臨床研究提示,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可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有效改善其預后[5-6]。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該院收治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96例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96例患者為對象,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年齡26~73歲,平均(49.11±5.23)歲;體質量46~65 kg,平 均(55.10±7.34)kg;身高1.61~1.72 m,平 均 (1.67±0.04)m。研究組48例,年齡31~74歲,平均 (50.25±5.11)歲;體質量47~65 kg,平均(55.11±7.33)kg;身高1.59~1.71 m,平均(1.66±0.04)m。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符合三陰性乳腺癌晚期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者;生存期超過6個月。排除標準:無可測量或可評價病灶;該方案用藥禁忌證者;肝腎功能嚴重疾病者;精神心理障礙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臨床常規檢查與對癥處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紫杉醇(國藥準字H20030159),劑量為135 mg/m2,1次/d,結合順鉑(國藥準字H37021358),生理鹽水250 mL加入順鉑70 mg/m2,分3 d靜滴,3周為1個療程。研究組予以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030105),聯合順鉑(國藥準字H37021358)治療,將吉西他濱1 000 mg/m2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第1、8天行靜滴;在生理鹽水250 mL加入順鉑70 mg/m2,分3 d靜滴,3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臨床反應調整藥物劑量。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完全緩解:病灶基本消失;部分緩解:測量的目標病灶相關直徑減少基線≥30%;進展:測量靶病灶的直徑和發生相對增加到20%,或發現新病灶;穩定:介于部分緩解和進展之間。總有效=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脫發、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隨訪3個月,利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QOL)評價兩組生活質量,滿分為60分,良好:51~60分;較好:41~50分;一般:31~40分;差:21~30分;極差:<20分[7-8]。
研究組患者完全緩解1例(2.08%),部分緩解31例(64.58%),對照組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26例(54.17%),研究組總有效率(91.67%)比對照組(77.08%)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研究組患者發生脫發、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22.92%)低于對照組(4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52.38±2.19)分,高于對照組(49.40±2.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8)研究組(n=48)t值P值44.52±7.61 45.16±7.54 0.414>0.05 49.40±2.37 52.38±2.19 6.399<0.05
三陰性乳腺癌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多發惡性腫瘤疾病,以絕經前女性為好發群體,存在預后差、復發率高及侵襲性強等特點,且遠處轉移的風險較高,可在確診3年內達到高峰,然后可能有所下降,多轉移于胸壁、淋巴結及骨等部位[9-10]。目前,臨床對于三陰性乳腺癌常見病因仍尚未完全清楚,多認為與遺傳,不良生活習慣,如水果蔬菜攝入過少,蛋白質和脂肪過多攝入,肥胖,體內雌激素分泌過多等有關[11]。由于該疾病屬于多因素引起的惡性腫瘤,其具體發病機制還未完全明確,因此,在臨床上很難完全預防該疾病發生。對存在高危因素人群需按時接受鉬靶、乳腺彩超等篩查,爭取及早發現乳腺癌,獲得及時有效治療[12]。許多患者一旦確診為乳腺癌,通常會產生焦慮、不安、抑郁等不良心態,會嚴重影響其后續治療。此外,早期乳腺癌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即使出現輕微表現,往往會被患者忽視,病情不斷發展,一經確診病情已處于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提高了臨床治療難度[13-14]。三陰性乳腺癌約占乳腺癌的15%左右,但由于存在種族差異、侵襲性強、復發早、遠處轉移率高、進展快,且生存期比較短,屬于乳腺癌相關研究難點。當前,對于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方案比較有限,化療仍是主要的全身治療措施,但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目前沒有標準的化療方案,因此尋求更有效、安全的化療方案臨床意義深遠[15-16]。為探討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情況,該研究對晚期三陰性乳腺癌9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完全緩解1例(2.08%),部分緩解31例(64.58%),對照組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26例 (54.17%),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1.67%)比對照組(77.08%)高(P<0.05);研究組患者發生脫發、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發生率(22.92%)低于對照組(43.75%)(P<0.05),結果與葉明榮[17]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患者白細胞減少、貧血、脫發等不良反應發生率(28.99%)少于對照組(53.62%)(P<0.05)相符合,證實晚期三陰性乳腺癌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可減少患者不良反應,能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三陰性乳腺癌主要指機體癌組織免疫組織相關化學檢查是PR(孕激素受體)、ER(雌激素受體)及原癌基因Her-2是陰性,其占據乳腺癌10%~21%,臨床常規內分泌及靶向治療均不敏感,患者預后效果差,易發生早期復發轉移。目前,臨床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傳統方案主要是采用全身化療,其中紫杉類、蒽環類藥物均是常用有效藥物。但由于在大部分人對紫杉類與蒽環類藥物耐藥性已經形成,在現階段,標準化療方案有待研究[18-19]。據大量臨床研究發現,晚期乳腺癌給予吉西他濱,臨床效果比較顯著,能作用在DNA合成期,并且還能對細胞核的復制進行破壞,這對于已形成紫杉類與蒽環類藥物的耐藥晚期轉移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治療效果[20-22]。同時也有相關臨床研究顯示,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對于鉑類藥物十分敏感。順鉑在臨床上是治療癌癥常見藥物,臨床將其用于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可獲得較好的療效[23]。吉西他濱與順鉑這兩種藥物均對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具有殺傷效果,但這兩種藥物也存在不同作用機制,順鉑與吉西他濱聯合使用具有抗瘤作用,但與紫杉類及蒽環類藥物不會有交叉耐藥,同時也不會使不良反應出現相互疊加現象,在臨床上是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相對有效的治療方案。另外,該研究結果還發現,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52.38±2.19)分,高于對照組(49.40±2.37)分(P<0.05),進一步證實順鉑聯合吉西他濱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順鉑聯合吉西他濱治療對患者遠期效果及生存期的影響,待臨床相關研究分析。
綜上所述,順鉑聯合吉西他濱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還能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