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花,李紅英,張麗霞
廣東省河源市中醫院骨科,廣東河源 517000
半月板損傷屬于臨床一類常見膝關節病,在青壯年人群中較為多見。未及時治療能產生損傷性關節炎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在半月板損傷治療中多采取手術或者保守療法。伴隨醫療水平不斷提升,關節鏡手術逐漸完善,開始被廣泛應用至臨床,成為半月板損傷主要療法[1]。而術后輔以有效積極護理措施對提升患者療效、改善其預后意義重大。以往開展常規護理時內容過于單一,多注重疾病康復指導等,護理效果往往不佳。中醫護理辨證施護,在臨床各類患者的護理中具有一定優勢。有研究表明,對半月板損傷術后患者開展中西醫護理能改善其膝關節功能,提升其關節活動度[2]。為此,現對2019年1—12月在該院行關節鏡半月板切除術的68例患者開展研究,分析予以該類患者中西特色護理加常規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行關節鏡半月板切除術的68例患者進行研究,依據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34例,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0:14、21:13;年齡分別為20~74歲、18~75歲,平均(32.45±5.68)歲、(32.50±5.42)歲;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受損比例分別為22:12、23:1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得到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同時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術前均經CT、X線以及MRI檢查確診是半月板損傷;②年齡≥18歲;③無手術禁忌證;④具備正常的認知能力。
排除標準:①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病者;②代謝系統存在嚴重原發病者;③造血系統存在嚴重原發病者;④存在認知障礙或者精神病者;⑤臨床資料不全者;⑥拒絕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下開展膝關節鏡檢查,明確診斷后采取特制半月板剪、半月板鉗鏡通過咬切法部分切除破壞半月板,并采取刨削器將邊緣修整到平滑和整齊狀態,通過冷凝儀開展徹底止血,對關節腔進行清理,采取生理鹽水對關節腔進行沖洗,完成處理后選擇無菌敷料將彈力繃帶覆蓋,對患肢開展固定。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術后予以常規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后12 h對膝關節開展冰敷處理,等到麻醉全部消失后可開展踝關節趾屈、背伸,并對股四頭肌開展等長收縮鍛煉。方法如下:首次練習時護士親自進行示范,將手放于患者大腿上,予以輕輕加壓,指導患者將肌肉繃緊收縮,單次收縮時間為5 s,后放松2 s。鍛煉3~5 min/h,注意訓練強度應以患者未感覺疲勞和疼痛為度;②術后24 h指導患者股四頭肌訓練從靜力性收縮變成直腿抬高鍛煉,單次300下,2次/d,抬高下肢,剛開始角度是30°,后不斷增加角度,最高能達到90°,持續進行20~30 s;③術后3~5 d患者的腫脹和疼痛感基本消失,可在抬腿時于踝關節縛重1~3 kg,增強股四頭肌肌力,提升膝關節穩定性,同時于CPM機上開展膝關節鍛煉;④術后6 d繼續開展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鍛煉,加入負重和平衡鍛煉,于保護下逐漸棄拐下地站立和行走,單次時間5~10 min,2次/d;⑤予以生活護理,幫助患者翻身、洗漱,維持病室整潔干凈等。
觀察組于對照組前提下加以中醫特色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后1 d遵醫囑予以活血涼血方口服,藥方組成有生地15 g、紅花10 g、桃仁10 g、赤芍10 g、丹皮10 g、甘草10 g,1劑/d,分別在早晚飯后溫服,連續應用5~7 d;術后5~14 d,關節的腫痛癥狀緩解者改為祛瘀生新方內服,包括玄參10 g、田七10 g、赤芍10 g、丹皮10 g、紅花10 g、桃仁10 g、甘草10 g,1劑/d,分別在早晚飯后溫服,連續應用7~10 d;術后14 d改成口服益氣活血和通利關節中藥,包括太子參15 g、五味子10 g、麥冬10 g、薏苡仁30 g、枸杞10 g、秦艽10 g、懷牛膝10 g、川斷10 g、甘草10 g,1劑/d,分別在早晚飯后溫服;②術后3 d患膝予以中藥熏蒸,1次/d,熏蒸后對患肢傷口進行換藥。康復鍛煉期間產生關節腫脹和疼痛需外敷利水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中藥;③術后2周:患膝采取中藥骨外洗方開展外洗,每包含量250 g,1次/d;④術后3周關節僵硬者開展舒筋活血中藥離子導入,包括大黃20 g、白芷15 g、過江龍20 g、牛膝20 g、桂枝20 g、透骨草20 g、伸筋草20 g、生草烏10 g、生川烏10 g、莪術20 g、三棱20 g、生半夏10 g,患肢予以蠟療或者中醫手法治療;⑤飲食調護:指導患者合理科學飲食,早期可攝入營養、維生素含量豐富和易消化食物,等到中后期多攝入鈣質含量豐富食物,同時可進食山藥營養面、黨參粥和山藥紅棗粥等補中益氣食物。⑥情志護理:對患者的病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等開展綜合評估,經疏導、相制以及移情等手段及時開展針對性護理,改變患者認知、感受、態度、情緒以及行為,使其維持良好情緒狀態,建立起戰勝疾病自信心。
①膝關節功能:分別在護理前和護理4周后選擇Harries評分系統(HSS)[3]對兩組患者開展評估,內容包括畸形、關節活動度、功能及疼痛共4個方面,分值依次是4、5、47、44分,分數和癥狀嚴重程度成反比。
②疼痛:分別在護理前和護理4周后選擇數字評分法(NRS)[4]對兩組患者開展評估,將疼痛程度采取0~10分共11個數字表示,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最痛。
③焦慮:分別在護理前和護理4周后選擇焦慮自評量表(SAS)[5]對兩組患者開展評估,正常:50分以下;輕度焦慮:50~60分;中度焦慮:61~70分;重度焦慮:70分以上。
④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技巧、護理質量以及基礎護理等4項內容共25個條目,總分為100分,>90分:滿意;80~90分:一般;<80分:不滿意,對總滿意度進行統計??倽M意度=(一般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HSS評分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S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S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4周后t值 P值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值P值55.42±6.38 55.50±6.24 0.052 0.958 70.32±5.69 63.45±6.28 4.727 0.001 10.163 5.236 0.001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NR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RS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R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4周后t值 P值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值P值4.76±1.15 4.65±1.20 0.386 0.701 2.35±0.70 3.86±1.02 7.117 0.001 10.438 2.925 0.001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4周后t值 P值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值P值47.65±4.32 47.82±4.12 0.166 0.867 35.68±5.14 45.12±5.36 7.412 0.001 10.395 2.329 0.001 0.01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半月板損傷于臨床十分常見,該類損傷能為外傷引發,也能是退變引發。伴隨關節鏡手術不斷發展,其憑借創傷低、術野清晰、術后恢復快和并發癥少等優點在治療半月板損傷中體現出了較大優勢,已經逐漸替代以往半月板全切手術,得到了臨床廣泛認可[6]。但關節鏡半月板切除仍具備一定的侵入性,手術能否成功和醫生操作技術相關,而術后護理對促進患者康復有著重要作用[7]。
關節鏡半月板切除后若不能及時對滑膜炎進行控制,能于長期的炎癥刺激下產生頑固性疼痛、傷口感染、關節積液、積血以及粘連等,再加上術前術后禁飲禁食、臥床休息、緊張焦慮等因素影響,會使傷口的愈合速度減慢,膝關節功能及活動度恢復延緩[8]。因此,需要在術后早期開展相應護理。王瓊[9]對41例開展關節鏡半月板切除的患者進行研究,一組術后予以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一組于對照組前提下加以中醫特色護理設為觀察組,最終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79.32±5.91)分高于對照組(66.54±6.39)分,同時焦慮以及疼痛評分為(31.22±4.73)分、(1.33±0.27)分低于對照組(44.46±5.17)分、(2.16±0.45)分。該研究發現,護理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為(70.32±5.69)分比對照組(63.45±6.2)更高,且焦慮以及疼痛評分為(35.68±5.14) 分、(2.35±0.70) 分比對照組 (45.12±5.36) 分、(3.86±1.02)分更低(P<0.05)。這和王瓊研究中結果相一致,說明中醫特色護理加常規護理可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減輕其疼痛和焦慮情緒,提升其護理滿意度??紤]原因可能是西醫常規護理中康復鍛煉能加快組織修復及愈合,提升下肢力量和關節活動度,促進患者康復;除此之外,觀察組積極開展中藥內服、外敷和中藥熏蒸等中醫護理,充分體現出辨證施護護理觀,目的為盡快止血,控制機體的炎癥反應,將關節疼痛、腫脹和粘連等消除[10];加強情志調護,能疏導患者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使其維持積極向上心態,以最佳精神狀態接受護理,進而提升護理效果;開展飲食調護,能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對全身狀態起到改善作用,使患者建立起合理科學飲食習慣,從而使其早日恢復身體健康[11-13]。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后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加常規護理效果確切,能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緩解其疼痛感和焦慮情緒,提升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