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銘
摘 要:移動互聯網在旅游業中具有突出的作用,首先表現在信息資源上。旅游業是信息密集型產業,信息資源落后或者不足,就無法在旅游業發展中抓住優勢。羌族文化傳承歷史悠久,如何弘揚羌族文化,帶動羌族地區旅游業發展卻一直是個難題。本文通過互聯網分析同行業的發展,分析了羌族文化旅游產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制定了適合羌族自身發展的有效策略,對于羌族文化旅游的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信息化;旅游業;羌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2
基金項目:四川省阿壩州社會科學事業專項資金項目“信息化、旅游業與羌族文化‘融合式發展的策略研究”(ABKT2019077)。
在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中,信息資源非常重要。互聯網具有信息收集的廣泛性和時效性,可以使相關旅游景區在最短的時間內捕捉到最新最有用的旅游信息和客戶信息,這些信息大大地方便了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相應的產業布局模式,為迎接游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移動互聯網不僅具有信息來源范圍和時間的突出性,對數據的綜合處理也是其突出優勢。數據的龐雜性和錯亂性會造成分析的失誤,但是互聯網的科學方法會有效地避免人工分析帶來的失誤。另外互聯網對于信息的存儲性能也比較高,通過分析同行業的發展,制定當地羌族旅游文化的發展策略,這樣不僅可以規避風險,還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有效策略,對于羌族文化的發展意義重大。信息資源需要經過綜合處理后才能轉變為景區有用的資源,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匯集八方信息,然后通過提取、整合和分析,最后進行科學的預測和估計,對羌族旅游文化的發展戰略進行科學的指導[1]。而且,羌族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致力于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羌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也才漸漸被世人所熟知。目前,隨著我國大力發展道路交通,西部地區與中原大地的聯系日益緊密,加之西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其旅游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為了打造和強化西部地區的品牌文化,將旅游業和羌族文化進行融合,利用信息化產業手段來予以發展,必將為羌族文化和西部地區的旅游贏來更為輝煌的明天。
目前,羌族文化的核心區域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對于阿壩州地區而言,羌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但是由于羌族分布的地方普遍山林密布,道路不通,所以其旅游業一直發展緩慢,其發展模式也走的是相對特別傳統的口碑化旅游模式,即熟知羌族文化和地域的旅游愛好者通過旅游將羌族地區優秀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向身邊的朋友進行推薦,進而帶動周邊朋友去旅游,這種模式受眾面相對較小,吸引的游客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這對于羌族文化的開發和旅游業的發展意義不是特別大。就目前的經濟情況和各方面顯示的數據而言,可以對互聯網模式下羌族旅游文化的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因為羌族分布的地區為西部地區,所以預測就從西南和西北2個方位展開。
就西北地區而言,羌族分布范圍比較少,主要集中在陜西漢中和甘肅南部,陜西漢中自古就是經濟富庶之地,而且此地與中原的聯系相對比較密切,所以在不斷地發展中,此地的羌族受中原漢族影響比較大,對于羌族的文化傳統保留的相對沒有西南羌族的廣泛和全面,所以此地的羌族文化旅游開發,作為民俗開發還可以,更深層次的開發就缺少一定的條件[2]。甘肅南部地處山區,交通是困擾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此地羌族居民相對較少,所以就文化開發而言,其意義不是很大。綜合而言,在西北地區的羌族文化開發,即使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技術,開發的意義也不大。
就西南地區而言,羌族主要分布于川西和川北,羌族文化的核心區域也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為主。四川偏安于西南一隅,內部環境穩定,是西南經濟的帶動者。西南地區的羌族又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羌族文化體系和民族傳統,這對于弘揚羌族文化,深入發掘其文化價值和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3]。另外,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穩步推進,西南地區得到有效的開發,西南近年來的旅游業更是迅猛發展,利用互聯網,將羌族地區的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進行市場推廣,這對于加快西南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必然會提高羌族文化在西南文化旅游中的地位,這對于吸引游客的眼球、大力發展羌族文化產業具有重大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未來西南文化旅游中,羌族文化旅游必然會撐起半邊天。
(一)重點對象
移動互聯網在羌族地區應用的重點對象為政府和旅游公司。就政府而言,發揚和宣傳當地特色文化產業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要在羌族地區進行移動互聯網的推廣,首選政府機關就是旅游局。旅游局是當地旅游文化發展的助推器,對于羌族文化旅游文化的發展,旅游局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宣傳,而且以旅游局的名義,利用網絡進行羌族地區文化旅游的宣傳,更加具備可信度和公信力。
有了政府機關的支持,民間輿論的力量也必不可少,旅游公司等從事旅游業的單位也是互聯網在羌族地區應用的重點[4]。主要是因為旅游公司其本身有固定的客戶群體,而且其模式和機構建設相對完整,對于羌族文化的宣傳會更加深入和細致。加之有政府部門做公關,民間旅游公司做市場烘托,這對于擴大羌族文化的影響力非常有幫助。
(二)應用難點
但互聯網在羌族地區的推廣是一大難題。首先是當地經濟條件的限制。由于長久的交通閉塞和信息不暢,當地的經濟發展不是很景氣,而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這對于當地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難。其次是教育水平的限制。由于經濟落后,教育水平也有限,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必須要專業化人才來啟動和管理,如果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沒有科學有效的管理,互聯網很容易出現癱瘓的現象,這對于整個羌族文化的網上宣傳都將產生不利影響。最后是工程建設量大。因為羌族地區都處在山林密布區域,所以在應用互聯網的時候需要相關工程的建設。但是當地的地形地質導致工程難度大而且成本高,這對于經濟本就不發達的羌族地區而言,具有很大的困難。
網絡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網絡文化的發展引發了文化的碰撞、沖突、交流、消融和吸收,對羌族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繼續存在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網絡文化來得太迅速,原處農業文明的羌族傳統文化對它的應對、銜接、包容容易產生問題,易導致文化中的一些消極狀況;另一方面,羌族統文化的精神富礦并沒有很好地借助網絡文化整體充分地展示,也沒有很好地統攝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相反網絡文化中的工具主義、操作主義卻過多地侵入了傳統文化本身,使得當今羌族文化發生了某種失范和滑坡。
(三)對策
1.政策指導,政府助力
為了解決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面對資金問題,當地政府應該積極向中央申請,申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來自身文化產業的打造。當地政府也要在資金上積極地做好扶持,使得整個互聯網的應用工作得到相應的推廣[4]。其次,當地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地吸引外地資金到羌族地區進行文化旅游產業的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做好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問題。
2.培養人才,創造環境
面對技術和管理問題,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當地的教育事業,培養致力于當地發展的高技術、高學歷人才,使其在新技術的運用上發揮力量;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擇優選擇具備培養價值的當地居民進行先進文化和技術的專業培訓,使其能勝任互聯網的專業管理工作。除去技術方面的人才,為了全方位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互聯網的相關配套領域,也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來進行輔助工作,使得整個信息化互聯網與羌族當地的文化旅游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
3.打造移動互聯網的生態鏈
要采用現代數字化技術手段,創新羌族民族文化的搶救和重建方式,確立以羌族生存的自然環境及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依托,有重點地對羌族歷史、文物古跡、建筑民居、民族服飾、民族文學等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與羌族現實文化生態密切相關、與羌族文化傳統聯系緊密、形象生動、利于傳習的相對完整的數字文化空間。通過對羌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復原保護和網絡傳播,并形成新的模式,加強與羌族民眾生活密切關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構建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保持羌族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生態空間的完整性、文化資源的豐富性。
(一)前景分析
就目前國內旅游情況的炙熱度而言,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必然是將來旅游中的熱門之選。目前國內云南西雙版納州的傣族游、海南中部山區黎族村落游,還有湖南、貴州等地的苗寨游,都發展得非常不錯,在四川這樣一個旅游大省里開拓一個羌族文化旅游,在深入發掘羌族文化的基礎之上將該地的旅游業帶動起來,這對于當地發展意義重大。現代人們旅游追求的是在不一樣的體驗中體驗一樣的方便快捷,移動互聯網服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開展,既可以滿足游客體驗民族文化的需求,又可以滿足游客方便便捷的生活追求,所以對于移動互聯網而言,將服務內容融合在少數民族的服務當中,在未來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二)趨勢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人們的辦公方式也更是趨向于多元化,在未來的社會中,在家辦公、在旅游中辦公不失為一種可能[5]。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達為溝通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而近年來國家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建設,將互聯網服務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趨勢下,將工作融入休閑,將生活融入旅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所以對于互聯網服務而言,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旅游既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又能滿足自身的利益,綜合而言,優勢明顯,利益巨大,所以現在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互聯網服務已經是互聯網公司的統一方向。
羌族文化是中國多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壯大羌族文化對于發揚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社會,互聯網遍布各行各業的同時,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信息、旅游和羌族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得到三者的融合式發展已經成為羌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式。所以在目前羌族文化的發展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整合信息資源,結合羌族特色,將本土文化發揚傳承下去。
羌族文化遺產在互聯網的建設之中可以扮演一個重要而積極的角色,以移動互聯網為平臺,結合大數據,以文化資源為優勢,創新運用和經營模式,可以極大地促進羌族地區旅游事業的發展,促進羌族地區特色旅游的形成,旅游升級換代,為羌區村民的萬眾創業提供全面的智庫支持。將旅游業和羌族文化進行融合,利用信息化產業手段來予以發展,必將推動羌族文化和西部地區旅游的大發展。
[1] 高菊蘭.都江堰沿江旅游發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3.
[2] 史學楠.中國鄉村休閑經濟發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2-4.
[3] 王志宇.大同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2013:3-5.
[4] 但紅燕.博弈視角下同質型民族旅游目的地發展研究:以四川汶川、北川、茂縣、理縣羌族四縣為例[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5(4):35-41.
[5] 楊振之.青藏高原東緣藏區旅游業發展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