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
摘 ?要 ?新的時代為紫砂壺藝術的發展拓寬了空間,制壺匠人們也大膽地打開思路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一桿進洞”這件作品就將紫砂壺與高爾夫球結合了起來,極富新意和趣味。這一別致的造型中包含了美好的祝愿,創作力圖通過這樣非常形象的藝術表現方式祝福大家都能事事順遂、旗開得勝。
關鍵詞 ?紫砂壺;一桿進洞;創意
紫砂壺是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世界中一顆耀眼的紫色明珠,它有陶的淳樸,有瓷的精美,并具有一般陶瓷茶壺所無法媲美的實用功能,被人們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茶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新的時代,紫砂壺藝術也呈現出新的特征,諸多創新壺型向人們展示了紫砂壺創作持續探索、不懈追求的工藝精神。這件“一桿進洞壺”(見圖1)就是一件飽含新時代氣息的紫砂壺作品,其參考高爾夫球及球桿造型設計而成,目的是為了表達一種美好的祝愿,新奇有趣又富有真摯感情,絲毫不顯得突兀,展現了紫砂壺的創新精神和對人民情感與美好理想的關注。
1 ?紫砂“一桿進洞壺”的泥料選擇
無論怎樣創新,紫砂壺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一是指泥料,二是指工藝水準。紫砂泥常被人們稱為“五色土”,可見其色彩的豐富,不過在各種各樣的泥料中,燒制后呈紅色調的泥料是人們所偏愛的,這與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有關。此壺表面為紅棕色,古典氣息濃厚,泥料的色彩華美又不艷俗,具有沉穩、內斂的氣質。泥料的質感也是非常細膩的,紫砂泥本是自然泥料,其中難免包含有一些雜質,創作對泥料進行了調和,并根據泥料特性控制好燒制溫度,最終使壺表面如玉一樣溫潤順滑,體現了工藝水準。
此壺造型創新,但在泥料表現上是一如既往,無論是對泥料色彩的選擇,還是對泥料品質的嚴格把控,都體現出紫砂壺的古典美和工藝精神。
2 ?紫砂“一桿進洞壺”奇思妙想的造型
此壺在造型設計上有兩方面的創新,一是壺身造型沒有采取傳統的兩邊完全對稱的方式,二是對高爾夫球及球桿的表現。首先看壺身,雖然作品不同于以往的中規中矩,但仍能看出清晰的四面四棱結構,四方壺也就是作品的基本結構。壺身上部寬且方正,向外部微微外擴,使壺的頂面形成了明顯的弧度。壺身下部窄且圓潤,由兩側直線逐漸轉為弧線,底部圓潤又平整,在保證壺體穩定性的同時賦予了作品靈氣。壺體上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部是明快的棱角,下部是溫和的圓弧,配合起來形成了剛柔并濟的綜合性美感,看似簡單又奇特的造型實際上體現了紫砂壺方器與圓器的基本特點,加強了作品的古典韻味。
此壺壺蓋幾乎是看不見的,它完全與壺的頂部融為一體,就連那細細的接縫也非常隱形,是工藝精細程度的又一體現。壺嘴與把手鑲嵌的位置是此壺中的第一個創新之處,一般情況下,壺嘴與把手要鑲嵌在對稱的兩個面上,一方面是符合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則能強化作品的對稱感。此壺的壺嘴與把手則鑲嵌在對稱的兩個棱角處,呈斜角對稱,使壺身上部的空間更加開闊。壺嘴是簡單的直嘴,其線條與壺身之間銜接自然,向上伸展。對側的棱角上鑲嵌了把手,把手的造型是作品中第二個創新之處,創作將把手打造成高爾夫球桿的造型,上部高高揚起,是空心的球頭,下部是短短的桿身,與壺身棱線完美貼合,把手造型形象又巧妙,表現了作品的主題。有了桿還要有球,創作將壺鈕打造成高爾夫球的樣子。從造型上看,此壺壺鈕是最簡單的圓形,較平的底部恰好模仿出高爾夫球置于球托上的樣子。為了使高爾夫球的形象更逼真,創作在壺鈕上刻上了均勻的花紋,體現了紫砂壺裝飾技法的精細和對主題表現的精確。
壺嘴、壺鈕以及把手三者連起來成一條直線,其中把手最高,壺嘴最低,恰好能使“球”完美地落入“洞”中,“一桿進洞”的主題也就表現出來了。由于壺嘴與把手鑲嵌位置的獨特性,壺體看上去沒有那么中規中矩,但也保持著對稱,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能明顯看出一桿進洞的姿態,能夠給人非常立體的視覺體驗,作品的創意美感也就不言自明了。此件作品雖然造型奇特,但并無多余的裝飾,壺面干凈整潔,屬于光器作品的范疇,這強調了紫砂壺藝術的傳統精神。“一桿進洞”是高爾夫球運動中一種難度極高的技巧,比喻人們做事能夠非常順利、馬到成功。所以此件作品具有祝福的意義,這種美好的情感也使作品的創意精神更加飽滿,不是單純地追求新奇,而是以新奇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傳遞最美好的祝福。
3 ?結 ?語
紫砂壺要在重視工藝傳統、文化內涵與情感交流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有效的創新,本文分析了“一桿進洞”這件作品的創意美感,也說明了工藝傳統對紫砂壺創新產生的重要影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紫砂壺創作也獲得了新的機遇,在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條件下,紫砂壺藝術將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