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雪君
連綿的八達嶺,雄偉的長城隨著峻嶺蜿蜒起伏,酷似巨龍在山脊上舞動。忽然,我腦海靈動,覺得這偉岸、沸騰的高山,猶如黨的寬廣的胸膛和堅實的脊梁,而長城好似紅色金融的絲帶,在母親的托舉下迎風飄蕩。中國金融與黨的偉業相伴相生、血脈相連。中國金融的基因密碼,始終與紅色政權同色同行,誕生在革命的烽火硝煙中,成長在革命建設中,發展在改革開放中,壯大在新時代的偉大復興中。宏偉壯麗的長城,其實都是由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磚頭和石塊壘就的。我想,那一個個中國金融模范和金融工匠,又何嘗不是紅色金融“長城”的一塊塊基石。
長城烽火臺的累累傷痕,讓人不由得想起中華蘇維埃財政部和國家銀行組成的第十五大隊。那是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毛澤民率領曹菊如、黃亞光、錢希均、曹根全和一名馬夫等14人參加長征,挑著中央蘇區的全部家當,一百多副擔子,綿延幾里,國家銀行成了“扁擔銀行”。長征是播種機。第十五大隊的金融人,所經之處,播撒的是紅軍信用。過雪山、涉草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毛澤民、曹菊如等人仍然像維護自己生命一樣,維護著紅色金融信用。經過千難萬險、歷盡千山萬水,將兩擔黃金、一張報表送到陜北延安。
讓人不由得想起當年的金融模范人物——印鈔廠雕刻師商伯衡。他潛心研制印鈔設備,沒有技術自己鉆研,硬是憑著干勁和智慧印制出一張張鈔票,深情擦亮邊區名片。方寸之間有乾坤,他用忠誠和擔當鐫刻出“金幣”的輝煌,為邊區的經濟建設和支援革命戰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為貢獻突出,他被評為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毛澤東主席接見他時伸出大拇指連聲稱:“英雄,英雄!你們是了不起的英雄。”
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國建設銀行的老黨員、老英雄張富清。90多歲的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后,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建行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書寫了精彩人生。在老英雄張富清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秉公用權、不謀私利的赤子情懷,克己奉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把“共和國勛章”佩戴在他的胸前。
讓人不禁想起共產黨員、中國工商銀行景德鎮分行的勞模段柳平。她在平凡的崗位上,深挖金融基礎的“瓷泥”,修琢金融產品的“利坯”,鍛造金融服務的信念;她視客戶為親人,做到了初心“白如玉”、承諾“聲如磬”、責任“明如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十九年如一日,她把大愛初心澆鑄在金融“青花”的瓷骨里,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鐫刻在金融“紅釉”的大器上。
讓人想到共產黨員、中國農業銀行常州分行的金融工匠王東云。她手指戴上重重的鋼圈,每天18萬次的點鈔練習,20多年風雨無阻,她的食指指紋全部磨平,成就了點鈔“全國冠軍”和“大行工匠”。王氏點鈔法成了業界主流指法,多項指法獲得專利,靠的就是“熱愛”。她創立的“王東云工作室”名揚全國,金融工匠精神薪火相傳,帶出了數十名冠軍、數萬個行業能手。在中央電視臺《挑戰不可能》“蒙眼聽鈔”現場,她讓全世界知道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擇一事終一生,把普通的事堅持做到極致,在平凡中創造奇跡,在奇跡中實現卓越,這就是中國金融的“大國工匠”精神、中國金融勞模精神。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中國農業銀行山西省分行的勞模李向陽。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他擔任過網點主任、支行行長、部門經理、市分行副行長、市分行行長等多個職務,一路走來,先后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他作為勞模嘉賓代表,應邀登上了國慶大閱兵的觀禮臺,宛如一朵朝氣蓬勃的向日葵。
讓人不由得想起共產黨員、中國金融道德模范陳銀鎖。內蒙古烏拉特后旗信用社陳銀鎖,是一名普通職工。陳銀鎖30多年如一日,始終堅持資助幫扶了600多名貧困和殘疾兒童讀書和生活,她用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先后共76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感動人物”“愛心大使”“身邊雷鋒”等旗、市、自治區和國家級各種表彰和獎勵。她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助殘先進個人”“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個人”“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首屆全國金融道德模范”“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并三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招商銀行青島分行的劉娟,在工作崗位上總結摸索出了一套高效業務操作流程——劉娟流程。她先后榮獲了“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銀保監會系統“青年崗位能手”,連續兩次作為中國銀行業系統唯一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黨員代表,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華夏銀行援疆扶貧干部李虹含。他是中組部、團中央第19批和20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先后擔任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霍爾果斯金融副市長。他引入中國人民大學與當地政府設立了霍爾果斯“跨境金融實驗室”,協調各大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組織開展“百行進萬企”活動。他主動聯系中亞五國金融機構,為把霍爾果斯建成“一帶一路”橋頭堡和絲綢之路區域金融中心作出貢獻,成為博士服務團援疆黨員的一面旗幟。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扶貧干部楊端明。他在扶貧戰線工作8年多,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撬動產業、教育、醫療共同發展“1+3”的扶貧模式,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中央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會”在他的扶貧點召開。他帶動村集體經濟由“零結余”累積到近300萬元,636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爭取了農發行首筆教育扶貧貸款1.2億元,支持錦屏縣新建第四中學集中辦學;為錦屏縣醫共體改革醫院建設項目融資4億元;幫助錦屏縣落實9個重點項目融資,融資額達27.99億元。幫助引進羽毛球制造全球著名品牌亞獅龍集團入駐錦屏,項目總投資7億元,帶動了錦屏縣經濟全面發展。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中國金融工會扶貧干部張亮、李立東,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為黨旗增輝;增強文化建設,持續提供脫貧攻堅的不竭動力;共產黨員、中國金融工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梅志翔,深入田間地頭為農產品助銷牽線搭橋,疫情期間還通過線上直播為農民直銷帶貨。他們以擔當作為為精準扶貧注入活力,靠真情為脫貧致富輸血造血。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中國建設銀行湖北分行夏青的深情講述:建設銀行在全國建設和開放14000多個“勞動者港灣”。廣大的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飲水、飯涼了能加熱,風雨來了能遮擋,心靈困了有噓寒問暖。“勞動者港灣”給廣大勞動者帶來了夏日的清涼、冬日的溫暖、心靈的關愛,體現了金融人的社會責任與奉獻擔當,閃耀出新時代金融人的大愛光芒。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陽光保險集團的金融模范鄧鳳龍,他在保險事業的大廈里,憑籍做事的專一、專注、專業,憑籍做人的誠信、誠摯、誠懇,帶領員工把保費從3000萬元做到5億元,做成行業翹楚。風讓土地在深沉中孕育,心讓人在陽光里絢爛。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他說:一定要讓人民的生活充滿陽光!
讓人想起共產黨員、中信集團工匠郭衛東。他是中信創新基因的踐行者和傳承人,他是“2019~2020年度全國十大金融工匠創新工匠人物”。32年的風雨,磨礪的不只是技藝,還有匠心。憑借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技能,潛心鍛造行業的尖端領域,踐行著技術工人的責任擔當,創造著屬于自己的人生傳奇。鐵杵磨針,竟將鋼鐵鍛造出“繞指柔”,使鋼鐵成了鮮活的“生命”,成為“世界級金牌首席工匠”。在平凡中創造奇跡,在奇跡中實現卓越,他把國家的榮譽和威望熔鑄在高高昂起的“大國重器”上!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金融人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永遠跟黨走,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牢記使命再出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以優異成績再筑新的“金融長城”!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文聯副主席、中國金融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