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旺姆
(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西藏 拉薩 850000)
艾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為感染科危害性極大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誘發。該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性接觸、血液以及母嬰傳播。該類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持續發燒、咳嗽、咳痰、咯血、虛弱、盜汗以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等[1]。而對于肺結核來說,則是由結合分枝桿菌引發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可侵及許多臟器,其中肺部結合感染最為常見,患者低熱、盜汗、乏力以及消瘦等癥狀顯著,主要經飛沫傳播。當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的情況下,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臨床建議針對疑似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需加強臨床診療,了解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致因,制定合理科學,且有針對性的醫護干預方案,達到改善患者預后效果的作用[2-3]。鑒于此,本次重點對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將研究內容及成果作如下報道。
本次對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為期3年收治的48例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均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4]中有關“艾滋病”疾病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結核病》[5]中有關“并發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均知情簽署相關診療干預同意書,且均經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批通過,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跨度為21-76歲,平均年齡為(36.8±1.1)歲。取同期48例未并發肺結核的單純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照對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跨度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36.9±1.0)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的意義。此外,將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障礙及抗拒此次實驗者逐一排除。
本次采取回顧性分析法,針對兩組患者均進行X線或胸部CT檢查,并進行實驗室痰培養檢查,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表現。然后在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相關因素分析方面,納入單因素,包括:①年齡,≥60歲、<60歲;②體質量指數;③病程;④吸煙史,有吸煙史、無吸煙史;⑤血清白蛋白水平(Alb);⑥T淋巴細胞中CD4+細胞百分比;⑦C-反應蛋白水平(CRP);⑧卡介苗接種史,有、無;⑨靜脈吸毒史,有、無。比較兩組各因素情況,列出相關危險因素,然后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進行多因素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取()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檢驗;此外,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48例中,咳嗽37例(77.08%)、咳 痰30例(62.50%)、發 熱25例(52.08%)、咯 血16例(33.33%)、消瘦13例(27.08%)、其他(虛弱、盜汗、全身淋巴結腫等)10例(20.83%)。由此可見,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咳嗽、咳痰、發熱等。
經單因素分析發現,年齡≥60歲、有吸煙史、Alb水平偏低、CD4+細胞百分比偏低、CRP水平偏高、無卡介苗接種史、有靜脈吸毒史,可能為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的影響因素。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艾滋病并發肺結核單因素分析(n=48)
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發現,年齡≥60歲、有吸煙史、Alb水平偏低、CD4+細胞百分比偏低、CRP水平偏高、無卡介苗接種史、有靜脈吸毒史,為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的獨立影響因素。具體分析數據結果如下表2。

表2 艾滋病并發肺結核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加大難度,而從此類患者臨床特征來看,相關研究表明: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咳嗽、咳痰、發熱以及咯血等;此次得出了與之高度相似的研究成果[6]。與此同時,本次研究發現年齡≥60歲、有吸煙史、Alb水平偏低、CD4+細胞百分比偏低、CRP水平偏高、無卡介苗接種史、有靜脈吸毒史,為艾滋病并發肺結核的獨立影響因素。
從年齡層面分析,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年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會導致肺結核發病率增加,這和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累加效應存在密切關聯性;而對于老年艾滋病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更易合并肺結核。此外,存在吸煙史的患者,在長期吸煙的情況下,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受到損害,影響呼吸功能,進而使肺結核疾病的發病概率增加。而對于Alb、CD4+細胞、CRP均是反映人體健康營養的指標,若這些指標水平偏低或偏高,則代表人體健康營養不夠理想,在人的免疫、抵抗功能降低的情況下,便易使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結核。而卡介苗接種為目前國內防治肺結核感染的重要策略,針對無卡介苗接種的患者,其預防肺結核的效果,顯然不如卡介苗接種者;此外,存在靜脈吸毒史的患者,通常毒癮難戒,一些患者共用注射器進行毒品注射,使肺結核感染率大大增加[7-8]。
總之,艾滋病并發肺結核患者臨床表現顯著,發病獨立危險因素較多,需針對艾滋患者群加強健康宣教,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抗炎等預防治療干預措施,使并發肺結核的概率降低,延長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進一步達到改善生存質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