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倩
(江蘇省血液中心,江蘇 南京)
獻血量無法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是我國比較常見的問題。我國公民獻血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原因諸多。文章將圍繞獻血者血紅蛋白(hemoglobin,Hb)的含量與獻血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摘選2017年至2020年參與獻血的500為獻血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91人,女性209人,回訪獻血者500人,男性291人,女性209人。
使用血紅蛋白測定儀對Hb含量進行檢測,使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確定ALT,使用膠體金試紙條檢測HBsAg與TP。獻血者以自愿獻血為基礎,工作人員以獻血者的體重與血紅蛋白含量來決定獻血量。詳細記錄獻血者獻血前的Hb檢測值,獻血完成后24-72h之內對獻血者進行電話回訪,掌握獻血者是否存在不良反應現象。將獻血者再次召回,以同樣的方法檢測其Hb含量,分析獻血量與Hb含量之間的關系。
研究獻血不良反應與Hb含量之間的關系。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P<0.05為差具有統計學意義。
Hb含量的不同組別,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Hb含量不超過130g/ml獻血者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相較于Hb超過130g/ml的獻血者顯著更高,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獻血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顯著高于男性患者,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獻血前后獻血者的Hb含量變化存在顯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不同Hb含量組別獻血反應的發生概率比較

表2 不同Hb含量組男女性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n)
文章研究中,Hb含量的不同組別,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P<0.05);Hb含量不超過130g/ml獻血者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相較于Hb超過130g/ml的獻血者顯著更高(P<0.05);女性獻血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顯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獻血前后獻血者的Hb含量變化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因此,針對Hb含量處于標準要求臨界值的獻血者而言,適量的獻血量為200-300ml。同時,必要時應適當提高我國獻血者的Hb含量。以此緩解我國臨床用血的用血壓力,幫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促進我國無償獻血制度的完善。
獻血反應主要是指獻血者在獻血的過程中其機體受到損傷,導致患者受到各種反應因素的影響,出現神經-體液因子的失調的情況,導致迷走神經興奮,患者表現出廣泛性的外周小血管擴張,對患者組織循環造成不良影響,患者表現出不良癥狀[1,2]。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輕度患者表現為血管迷走神經,癥狀,但是患者仍然具有知覺[3]。中度患者則表現出患者具有漸近的輕度反應,導致患者失去知覺[4,5]。而重度患者則表現出血管迷走神經,患者失去知覺,同時患者伴隨驚厥癥狀,但是此癥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導致患者發生此癥狀的因素主要獻血患者的Hb含量過高、環境因素、精神因素、疼痛刺激、暈針暈血等[6,7]。
獻血后,Hb的減少和獻血量相關,根據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一次獻血200ml以上時,患者的Hb下降率可達到7g/L,而女性的下降量在7-15g/L,表示1名Hb含量在115g/L的女性患者中,在其獻血量達到400ml后,其血液內的Hb含量可達到90-105g/L,而在獻血量達到200ml后時,其體內的Hb含量可達到100-110g/L,而如果1名男性患者的Hb在120g/L時,其獻出400ml的血液,對應的體內Hb含量則達到105g/L,這是表明患者達到輕度至中度的貧血癥狀。在獻血300ml后,其體內的Hb含量越為110g/L,獻血200mL時,則其Hb含量則達到115g/L。總的來說,其Hb含量中,男性在達到120g/L,而女性剛好達到115g/L,患者獻血達到300、400ml時,患者會表現出貧血癥狀,患者出現獻血癥狀,容易出現采血不足的情況[8,9]。在Hb含量出現增加的情況時,患者的獻血反應會出現下降,而在其發生獻血反應后,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止血干預,會促進采血量不足等情況的發生,Hb含量的增加,其發生率出現下降。在采血過程前讓患者服用200ml的溫葡萄糖水,可將患者獻血后的血容量恢復速度進行增加,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指導,為患者講解獻血后的注意事項,保證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反應,更有利于促進獻血者恢復[10-12]。
綜上所述,針對Hb含量處于標準要求臨界值的獻血者而言,適量的獻血量為200-300ml。同時,必要時應適當提高我國獻血者的Hb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