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內蒙古臨河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當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該類病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死亡率同樣也不容忽視[1]。在血管外科臨床治療中,手術治療心血管疾病是比較常見的手段。為了較好保障血管外科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除了要規范手術操作流程,確保手術質量外,往往還需要重點從臨床護理工作入手予以優化把關[2,3]。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在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可以明顯提升康復效果,本研究就據此進行了驗證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主要針對本院血管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88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分布為41-82歲,平均年齡(56.81±7.26)歲,所選的88例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方式,且意識清晰,不存在其他嚴重的病癥問題。將該8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從性別和年齡入手進行對比分析,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本研究中44例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臨床護理模式,針對患者手術治療后的臨床事宜給予合理安排,結合醫生安排進行患者的臨床護理,按時給藥,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一些突發問題,反饋并發癥狀況。
本研究中的44例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融入早期護理干預模式,針對患者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臨床護理,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對其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促使其能夠具備理想的手術治療條件,并且掌握相關臨床知識點,降低自身方面出現明顯隱患風險的概率。早期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如下:
(1)早期健康宣教。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針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活動,促使其能夠掌握和自身疾病以及手術治療方式相關的知識點,進而提升其后續配合效果。在早期健康宣教中,一方面可以針對所有患者進行集中教育,向所有患者講解血管外科臨床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促使其對于相應手術治療方式具備大致了解,明確自身在臨床以及后續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給予的配合行為,進而為手術治療打好基礎[4]。
(2)早期飲食護理。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飲食護理工作同樣不容忽視,恰當適宜的飲食能夠為患者營造較為理想的手術條件,避免因為飲食不當影響到臨床手術治療效果。基于此,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人員應該重點圍繞著患者應該注意的飲食行為進行嚴格把關,在手術治療前要求其忌煙忌酒,避免食用過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夠保持健康飲食習慣。為了達到較為理想的飲食護理效果,護理人員往往還可以尋求患者家屬的輔助,促使患者家屬能夠形成良好監管和督促作用,規避該方面的不良影響問題[5]。
(3)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往往容易出現較為明顯的心理障礙,情緒狀態并不是特別理想,極容易表現出較為嚴重的焦慮或者是抑郁情緒,進而也就很可能影響到患者后續接受手術治療的效果,致使其手術治療配合度不高。基于該方面問題,在早期護理干預模式中,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觀察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況,除了臨床觀察外,還可以借助于一些專業測評軟件,準確了解其心理問題,進而也就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方案。比如對于患者表現出的明顯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加大鼓勵力度,促使其在清晰明確自身病癥和臨床治療方案的基礎上,意識到自身病癥能夠得到可靠治療,可以恢復健康狀態,同時借助于以往成功案例,為其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促使其可以更好配合后續臨床手術治療[6]。
(4)早期用藥指導。血管外科患者在臨床中同樣也需要準確用藥,這也是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要任務,對于患者的康復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在用藥指導中,護理人員首先需要提升自身警惕性,能夠對于患者的用藥需求進行精細化掌握,可以準確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況,對于醫生的安排予以清晰明確,避免出現用藥方面的嚴重混亂問題。針對患者的服藥狀況同樣也需要及時掌握,了解患者是否能夠按時按規定服用藥物,形成較為理想的督促和監管效果。
(5)手術護理。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同樣也需要形成較為理想的臨床護理效果,要求護理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全過程,對于患者的手術狀況做到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優化自身后續臨床護理效果。在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中,除了要做好上述臨床護理工作外,往往還需要重點做好相關資料信息整理,以便手術治療醫生更好了解患者臨床狀況,輔助手術治療的準確開展[7]。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對接手術醫生,了解患者的手術狀況,對于手術后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能夠全面掌握,進而也就可以對于自身后續臨床護理工作形成有效指導,避免術后臨床護理出現偏差問題。
本研究所選觀察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血管外科患者的住院時間,從患者入院開始到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為止,計算其總共在醫院中接受診治的時間長度,以天為單位;二是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發生率,主要觀察患者在手術后是否出現出血、傷口感染以及切口裂開等并發癥,計算兩組患者中出現并發癥患者所占比例。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血管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積極引入和運用早期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更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復效果,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具備明顯優勢,進而也就需要引起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人員的高度關注,加大推廣力度[8]。因為血管外科患者大部分均為老年人,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相對也就比較大,進而也就需要注重不斷提升臨床護理專業度,加大對于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促使其不僅僅能夠熟練掌握早期護理干預的各項護理任務,還能夠體現更高責任心,有助于切實優化臨床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