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珊珊,周學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廣東 深圳)
肝癌作為臨床常見腫瘤疾病,臨床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異性表現;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1],我國為肝癌發病高發區,死亡率較高,因早期肝癌特異性表現較低,于臨床檢出時以中晚期為主,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5年內生存率較低。近年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發展,臨床于原發性肝癌手術治療中采用射頻消融術,作為新型微創手術,臨床具有創傷小、根除率高、復發率低等特異性表現,可顯著提高肝癌患者5年內存活率[2];考慮受原發疾病及射頻消融術因素的影響,患者于圍治療期護理需求較高,為確保最佳預后療效,本研究筆者特引入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現針對其有效性開展如下探討。
納入筆者單位收治行射頻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54例,病例篩查時間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雙色球抓鬮方式劃分兩組,參照組納入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齡45-73歲,平均(59.63±1.31)歲;腫瘤直徑為2.20-7.79cm,平均(4.63±0.75)cm;經腫瘤Child分級提示:A級患者18例,B級患者9例;試驗組納入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齡42-77歲,平均(59.71±1.35)歲;腫瘤直徑為2.15-7.82cm,平均(4.59±0.77)cm;經腫瘤Child分級提示:A級患者20例,B級患者7例;統計分析兩組原發肝癌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細微(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射頻消融術
指導患者呈平臥位,于術前在CT引導下探查腫瘤病灶,明確穿刺點,給予患者局部麻醉,待獲得最佳麻醉平面后,于穿刺點做1-2個小切口,輔助超聲置入射頻針,觀察進針角度及方向,當針頭接觸腫瘤后,借助100℃進行腫瘤組織滅殺,探查病灶殘留情況,若無殘留后結束手術。
1.2.2 護理方法
參照組予以傳統康復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加強對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監測,避免風險情況發生,于術后遵醫囑給予患者用藥,避免醫院性感染。試驗組引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方法;(1)術前護理:于術前加強病房巡視,針對手術開展目的、注意事項、手術風險等相關情況對患者進行講解,可采用面對面宣教及多媒體宣講等方式,幫助患者科學認知疾病及手術,緩解患者內心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于術前輔助患者進行手術準備,術前禁食時間改6h,可于術前1-2h給予患者10%葡萄糖注射液,加強腸道準備,提高手術耐受度[3,4];(2)術中護理:依據腫瘤病灶情況,指導患者手術體位,若患者病灶位于肝臟左葉,采用平臥位方式,若于右葉,則采用左側臥方式,考慮患者術中神志清晰,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給予患者眼神、肢體上的鼓勵,提高患者手術治療信心[5];(3)術后護理:針對術后常見出血、感染、疼痛等情況,開展預見性護理干預,有效控制術后疼痛及感染等情況發生,以提高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術后加強對患者水電解質、肝腎功能等指標的監測,避免因血紅蛋白指標異常,繼發腎功能衰竭,了解患者腹部皮膚情況,輔助患者進行翻身,間隔30min,給予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監測,若發現異常,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于術后給予患者持續性低流量吸氧,加速肝細胞修復,針對伴有呼吸困難、胸悶等患者,可適當增加氧流量,并于吸氧區間觀察患者是否伴有腹部不適,以評估臟器損傷情況,開展早期應對;建議患者早期進行床下運動,利于肢體循環及胃腸道蠕動,開展早期進食,可于術后6h給予患者飲水,觀察不良反應后適當給予患者流質食物,保障機體營養[6,7]。
采用自我效能評分量表對患者自我概念、認知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管理等維度進行量化評分;觀察惡心嘔吐、疲倦、出血、疼痛等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患者于自我概念、認知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管理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試驗組3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11%,參照組14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1.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比較
射頻消融術為臨床治療原發性肝癌高新型微創手段,主要借助影像定位技術,借助化學、物理等方法滅殺腫瘤組織,以延緩癌組織進程,延長患者生命時長;因射頻消融術借助100℃熱效應,殺死腫瘤病灶,極易激發病灶血腫,引發術后疼痛,影響患者術后轉歸,開展有效的康復護理對策尤為重要[8]。近年隨著微創手術不斷完善,為確保微創手術開展優勢,臨床學者提出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于圍術期加強康復護理干預,縮短患者術前禁食時間,術前給予患者飲用葡萄糖水,提高患者機體耐受度,加強腸道準備,為術后進食、康復提供幫助,有效縮短患者預后轉歸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長。經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顯示,試驗組患者于自我概念、認知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管理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表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護理干預下不良反應分析顯示,試驗組3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11%,參照組14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1.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原發性肝癌射頻消融術治療中開展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并發癥,縮短患者住院時長,整體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