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嬌,李佳佳
(解放軍第九六〇醫院淄博院區,山東 淄博)
目前,臨床上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均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而麻醉作為手術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手術成功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其重要性已經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1,2]。但是有研究顯示,麻醉藥物在降低患者疼痛感的同時,會對其機體神經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對手術后患者的認識功能、心理健康與情緒等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提高手術室麻醉的護理質量,是當前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本文特選取本院麻醉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1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在其麻醉圍手術期實施系統化護理的價值進行探究。
研究對象為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26例患者,患者主要來自婦產科、骨科、普外科、泌尿科以及肝膽外科,并且排除了患有精神障礙、聽力障礙、心肌疾病等影響此次研究展開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均分為每組63例患者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63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最小者21歲,最大者75歲,平均(44.1±4.9)歲;研究組63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最小者23歲,最大者76歲,平均(45.3±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能夠作為研究樣本為此次研究展開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撐。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63例患者接受包含疾病監護、心理護理等在內的常規護理干預[3]。
1.2.2 研究組
研究組的63例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系統化護理,具體包括:(1)呼吸道護理:為保證患者護理順暢,應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以便胃內殘留物能夠更好從口中排出,其中為避免靜吸復合全身麻醉的患者出現氣道梗阻,應對患者上呼吸道與氣管導管內的分泌物與血液進行及時的清理,以免對咽腔氣管黏膜造成刺激[4]。造成患者出現呼吸道阻塞的主要原因除了胃內容物誤吸外還有支氣管痙攣,嘯鳴聲是支氣管痙攣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當患者發出此類聲音,應立即用加壓面罩或簡易呼吸器對患者進行供氧,此外還應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注入激素類解痙藥物[5]。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時,動作要盡可能輕柔,并且在吸痰管的粗細選擇上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每次吸痰時間與吸引復壓分別控制在15s與0.05kPa內,此外醫護人員在吸痰的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與血氧飽和度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采取緊急措施。(2)溫度護理:患者手術后身體表面常常大面積暴露在空氣之中,并且其身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導致全身麻醉蘇醒期患者身體體溫相較于正常成年人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因此,在對蘇醒期患者進行護理時加強溫度護理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情況,并且對病房內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如非必要不要開窗、開門,此外還可以通過輸入加溫液的方式,保持患者體溫[6]。(3)安全護理:由于受到麻醉藥物的影響,致使患者在蘇醒期很容易出現例如哭鬧、意識模糊、目光呆滯、掙扎與躁動不安等不同程度的反應性精神異常。面對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護理人員通常采用約束帶束縛患者的四肢,但是束縛時要在不影響患者血流循環的基礎上保證固定的可靠性;因蘇醒期患者需要接入各種引流管、輸液管,還要粘貼各種敷料,如患者出現反應性精神異常情況時,很容易造成導管與敷料脫落,因而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對這些物品進行妥善的固定,避免因患者掙扎、躁動而造成脫管現象發生;此外,因蘇醒期間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這些都會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緒,患者一旦出現躁動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對其生命體征與血氧飽和度進行實時觀測,觀測探頭可夾在耳廓處以防患者掙扎造成脫落。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情況,術后感染發生率=發生感染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運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根據問卷分數的高低可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層次?;颊咦o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此次研究所有數據資料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與患者護理滿意度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3.17%(2/6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9.68%(25/63),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對比[n(%)]
麻醉作為手術中的基本環節之一,其能夠對患者的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的傳導功能進行抑制,以此對患者的疼痛感受進行緩解[7]。但是與此同時,麻醉與手術還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性刺激源,其會造成患者的心率與血壓出現顯著改變,從而加重患者的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機體造成改變,繼而影響手術進程[8,9]。因此,為使患者的各項身體功能得到保障,在患者的麻醉圍手術期間應加強護理干預,為手術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系統化護理作為全面性護理的一種,是指護理人員在準備護理階段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進行預測,并確定護理過程的核心,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實現手術風險的有效降低。此前有研究顯示,在麻醉科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實施系統化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手術效果。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還是患者護理滿意度,接受系統化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均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接受麻醉的患者圍手術期間,為其提供系統化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手術效果,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