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彭霞 李書娟 陳曦 鐘建國
【摘要】目的:觀察溫針灸聯合運動療法對椎間盤源性腰痛的臨床療效。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康復科、骨科收治的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配合麥肯基運動療法,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溫針灸治療。兩組均干預2周。觀察治療前后兩組的VAS評分、ODI指數以及療效。結果:兩組在VAS與ODI指數方面,治療前對照組和聯合組在疼痛指標與運動功能指數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兩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組間比較,聯合組在VAS與ODI指數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療效方面,對照組顯效率為32.35 %,而聯合組為64.71 %,聯合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針灸聯合運動療法對椎間盤源性腰痛,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礙,提高療效,值得繼續研究。
【關鍵詞】椎間盤源性腰痛;運動療法;麥肯基;溫針灸;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1-0033-02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種世界性常見疾病[1],一項上個世紀80年代研究發現,LBP的發病率僅次于普通感冒,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而LBP中約5%發展為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CLBP不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和生活質量的下降,同時特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導致腰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較常見的是與年齡相關的椎間盤退化變性,稱之為椎間盤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2],其因姿勢不良、長期久坐、過度勞損等危險因素的增加抑或老年性退化等均會導致機體椎間盤退變,從而刺激椎間盤纖維環中的傷害感受器產生的疼痛感覺,最終使得椎間盤結構破壞和椎間盤功能損害[3]。而在治療方面,現有方法眾多,包括牽引、針灸、推拿、理療、藥物內服外用等等,但療效參差不齊。本研究采用溫針灸聯合運動療法治療DLBP,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間在本院康復科、骨科收治的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法,分為常規對照組、聯合組,每組3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8.94±6.42)歲;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病程(11.81±3.37)個月;病變椎間盤在L3~4有5例,在L4~5有18例,在L5~S1有11例。聯合組平均年齡(48.74±5.47)歲;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病程為(10.37±2.14)個月;病變椎間盤在L3~4有3例,L4~5有20例,在L5~S1有11例。兩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臨床骨科學》中的關于椎間盤源性腰痛的診斷標準[4];而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中醫內科學》(七版)[5]中關于“腰痛”中寒濕型腰痛的診斷和辯證,表現為冷痛重著,寒冷和陰雨天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1.2納入標準 ①符合椎間盤源性腰痛的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接受其他病情改善藥的患者必須中斷用藥2周以上;③年齡在20~80歲;④簽署進入臨床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包括囑咐患者靜臥休息,口服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塞來昔布膠囊),1次/d,連續7d。同時進行康復運動訓練,采用麥肯基療法[6]。麥肯基療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評估后的特色化治療,因此先對患者進行相關運動力學評估,觀察其有無姿勢異常、無脊柱畸形;其次進行各項麥肯基運動試驗,包括各靜態試驗(弓背、挺直的坐姿及弓背、挺直的站立)以及動態試驗(站立位及臥位的反復屈曲和反復伸展等)。評估后對其實施個性化麥肯基治療,包括但不限于姿勢矯正、放松技術、伸展松動術、麥肯基自我運動等等。1次/d,30 min/次,連續2周。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溫針灸治療,穴位為患者雙側腎俞、大腸俞、委中?;颊呷「┡P位,先采用華佗牌針灸針刺入上述穴位,平補平瀉,得氣后在針柄上裹上艾絨制作的艾團,艾團距皮膚2 cm左右,點燃艾團,同時在艾團下放置硬紙片,一則可以放置燙傷、減輕火力;二則可以承接艾灰,每穴共艾灸3壯,期間不行針。連續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1.4評價指標 ①疼痛評定: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7],VAS評分是從0~10,分數越大疼痛程度越大;②功能評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8]評估腰椎的相關功能,ODI共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是從0~6分,總分60分,分數越大功能障礙越大;③療效指標: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相關標準。治愈為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生活和工作恢復正常。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生活基本恢復正常,但有時勞累后仍感腰部酸痛。有效為喜歡著臨床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疑似陰性,生活基本能自理。無效為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8. 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應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在VAS與ODI指數結果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和聯合組在疼痛指標與運動功能指數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兩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組間比較,聯合組在VAS與ODI指數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率為32.35%,而聯合組為64.71%,聯合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2。
3 討論
腰痛是常見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多達90%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經歷過明顯的腰痛[10],而椎間盤源性腰痛(DLBP)是慢性腰痛最常見的一類型。其因姿勢不良、長期久坐、過度勞損等危險因素的增加抑或老年性退化等均會導致機體椎間盤退變,從而刺激椎間盤纖維環中的傷害感受器產生的疼痛感覺,最終使得椎間盤結構破壞和椎間盤功能損害,其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1-12]。在祖國醫學領域,本病屬于“腰痹”的范疇,在病因的分析上,多數醫家認為本病為本虛標實,甚至有醫家認為“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本虛為腎陽虧虛為主,腎主骨,腎虛導致韌帶松弛、瘀血內生,再兼之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痹之標實,最終導致本病高發。同時本病病程較長,時好時壞,遷延不愈。
而在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的麥肯基療法為腰痛常用運動干預手段。麥肯基療法是一種現代康復治療手段,其創始人是新西蘭物理治療師Robin McKenzie,其理念是通過髓核在椎間盤內移動來干預頸腰椎相關疾病,通過主動、被動的力學作用糾正原先的力學紊亂,啟到緩解疼痛的作用。本療法常用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非特異性下腰痛等常見的頸腰疾病。而另一方面,針刺屬于傳統醫學,在本研究的穴位選擇上,腎俞、大腸俞、委中屬于經典取穴“腰三針穴”,有較好的干預腰痛的效果,多篇文獻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均證明[13-14],對“腰三針”穴位進行針刺其鎮痛效果與對相關肌群的正向改善效果較佳。此外本研究采用并非單純針刺,而是與艾灸結合的溫針灸,針對腎陽虛的患者艾灸有較好的溫腎壯陽的效果[15-16]。
從本研究數據來看,聯合組在VAS、ODI以及療效指標優于對照組??梢?,溫針灸聯合運動訓練對椎間盤源性腰痛,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礙,提高療效,值得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麗紅, 李國松, 倪燕紅, 韓笑, 莊偉. 自制新型中藥水凝膠膏聯合經皮神經電刺激輔助治療盤源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全科醫學, 2020, 18(12): 2090-2093.
[2] 陳榮良, 杜偉斌, 華愛蘭, 沈福祥, 胡華輝. 沖擊波聯合隔藥餅電子灸治療血瘀型盤源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20, 28(10): 39-42.
[3] 陳曉琳, 老錦雄, 謝韶東, 魏錦輝, 何芬, 荊麗波, 黃珍, 古柱亮,曾得明. 電針聯合肌內效貼治療急性期盤源性腰痛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20, 29(07): 1258-1260.
[4] 馮傳漢. 臨床骨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1145
[5] 周仲瑛, 主編. 中醫內科學[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96-500.
[6] 安月, 段遠芳, 陳靜霞. 刺絡拔罐聯合麥肯基療法改善下背痛患者腰部屈伸活動[J]. 中醫學報, 2020, 35(05): 1115-1119+1130.
[7] 宗行萬之助. 疼痛的估價:用特殊的視覺模擬評分法作參考( VAS)[J]. 疼痛學雜志, 1994, 2( 4):153.
[8] 劉臻, 邱勇. 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在腰痛患者中的國際化應用現狀[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 7) :550-553.
[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201-202.
[10] Frymoyer JW. Back pain and sciatica. N Engl J Med 1988; 318: 291–300.
[11] 張超, 姚璐莎. 活血安痛電滲液離子導入治療盤源性腰痛的療效觀察[J]. 中醫藥導報, 2019, 25(05): 133-135.
[12] 張華秀, 鄢毅, 曾秀娟. 正清風痛寧聯合塞來昔布治療盤源性腰痛的臨床觀察[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9, 25(07): 558-560.
[13] 白振軍, 劉通, 王自潤, 張慧宇, 徐鵬. “腰三針”干預腰多裂肌損傷大鼠多種氧化應激因子的表達[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32): 5145-5150.
[14] 王劍靜, 譚安源. TDP中藥滲透配合溫針灸“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肝腎兩虛證)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 2020, 38(03): 186-189.
[15] 賴鵬輝, 鄧煥華, 吳家民, 柴鐵劬. 電溫針灸治療寒濕型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 2019, 35(01): 30-33.
[16] 龐根生. 溫針結合動力灸治療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 2017, 33(10): 45-48.
作者簡介:邵彭霞,(1990.5-),女,本科,治療師,主要研究方向:骨科疾病的康復,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二環路北四段4號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康復醫學科 聯系電話:13688075205
*通信作者:鐘建國,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康復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