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趙冬麗 李曉娥
【摘要】目的: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病患兒童,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病患兒童分為對照組(n=46)和觀察組(n=46),對照組對患病兒童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干預循證護理,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治療效果等數據進行對比。結果:通過對比護理結果,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臨床治療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臨床中,針對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為其提供循證護理效果明顯,可以顯著提高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護理滿意度,保障疾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中應該給予廣泛的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腦炎;常規護理;循證護理;護理效果;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1-0136-02
手足口病指的是因為腸道病毒導致的一類傳染病,通常在低于5歲兒童中比較多發,能夠導致無菌性腦膜腦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腫等并發癥,當病患兒童的病情比較嚴重時,十分容易引發病患兒童死亡[1]。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對于病患兒童的神經損傷非常嚴重,因此臨床中需要重視對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護理力度,從而幫助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獲得良好的恢復。循證護理屬于最近幾年以來新興的一類護理理念和護理措施。具體指的是護理工作人員依照相應的理論依據,結合臨床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同時重視和臨床患者與家屬之間的交流,與患者和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彼此信任,從而顯著提高臨床患者對于醫護工作人員的信任度和依賴感,使臨床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保障。本文總結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病患兒童,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病患兒童分為對照組(n=46)和觀察組(n=46),對照組對患病兒童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干預循證護理;兩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病患兒童體溫水平全部超出39.0℃,全部表現為易怒、嗜睡、精神萎靡等臨床癥狀,另外,部分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具有口腔潰瘍以及瘡疹等癥狀,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中不存在昏迷、腹部不適、意識模糊以及抽搐等表現;兩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中全部排除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其他腦部疾病患兒,同時排除對于本文研究存在影響的其他疾病患兒[3];觀察組病患兒童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齡4個月~5歲,平均年齡(2.1±0.6)歲;對照組病患兒童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年齡(2.0±0.7)歲。
1.2方法 對照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護理工作人員為病患兒童提供常規用藥指導以及飲食護理,做好病房基礎性護理工作[4]。觀察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接受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首先明確護理工作中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手足口病屬于一類因為病毒感染所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如果患者沒有獲得臨床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能夠引發各類疾病,包含:無菌性腦膜炎、癱瘓以及腦炎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在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發病期間能夠出現驚厥以及昏迷等表現,嚴重者甚至能夠引發病患兒童死亡,所以臨床中對于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疾病需要做到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同時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對于疾病的治愈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為了能夠達到此目的,我院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組員包含護士長、責任護士與護士,利用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病情的系統化分析,循證主要問題,包含消毒隔離、對癥護理與病情觀察等;通過數據庫和網絡,采取關鍵詞的形式檢索相關文獻,找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找出與之對應的支持證據,對于臨床護理的真實性、可靠性與實用性進行評價,明確護理效果之后開展實踐;
循證依據與護理措施,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飛沫和黏膜皰疹液與病患兒童皮膚進行接觸等方式傳播,在流行階段主要傳染源于病患兒童,當病患兒童患病或是在數周之后病毒可以通過糞便進行外排;對于此種情況的護理方案,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將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安置于溫度適宜的病房中,病房需要保持清潔同時空氣流通,護理工作人員需要教會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生活和飲食習慣,餐前和便后保證做到規范吸收,完善各項消毒隔離措施,在護理工作人員接觸不同的病患兒童之前,首先進行手部消毒,并且對于病患兒童的用品、玩具和餐具進行消毒;關于誘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能夠侵害到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腦部和心臟進一步引發各類并發癥,包含腦炎與心肌炎等,對此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嚴格觀察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病情改變情況,避免誘發各類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患兒童的各項生命體征,對于體溫、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進行按時的檢測,同時嚴格觀察病患兒童的神志、肢體顫動以及嘔吐情況,另外需要觀察病患兒童并發癥出現情況,包含煩躁不安、呼吸急促以及面色蒼白等,倘若出現并發癥,需要馬上匯報主治醫生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做好脾胃護理工作,調整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床頭到15℃~30℃,幫助降低病患兒童顱內壓,病患兒童頭部保持偏向一側,促進分泌物的排出,避免產生誤吸;在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口腔內皰疹產生破潰現象時,會引發劇烈疼痛,受到此種情況的影響,病患兒童能夠出現哭鬧以及拒食等表現,對此護理工作人員需要保證病患兒童皮膚清潔,當病患兒童進食之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針對潰瘍嚴重的病患兒童,在其口腔內涂抹維生素B2配合蒙脫石散發揮止痛的作用,加快潰瘍愈合速度;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需要選擇清淡并且容易消化的飲食,主要以全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飲食嚴禁辛辣、過硬與過咸,指導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多飲用溫開水[5]。
1.3評價方法 ①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的臨床治療效果: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接受治療之后48h內,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能夠玩耍和進食,未產生流涎現象,代表治愈;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治療之后72 h內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能夠進食和玩耍,未產生流涎現象,代表好轉;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治療超出72 h后依舊存在發熱現象,皮疹沒有出現減少或是出現增多,進食量少,具有流涎現象,代表無效。②根據我院自制臨床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家長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劃分量表結果為滿意、一般與不滿意。
1.4統計學計算 通過spss22.0應用軟件對本課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對比護理結果,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臨床治療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屬于手足口疾病臨床分析到達第二階段的常見表現癥狀,通常在發病之后5 d最為常見,在此時期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需要加強,幫助提高整體治療效果[6]。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遭受個體差異、病毒感染類型以及就診時機不同的影響,為其提供常規護理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給予此類病患兒童更加具備實用性和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措施。循證護理根據實際護理對象具體化所面臨的各類臨床問題,之后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綜合醫院臨床經驗尋找護理依據,護理工作人員有效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制定優質并且完善的護理計劃[7]。通過循證護理可以幫助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準確并且快速的進行護理決策,制定全范圍護理計劃,開展更加有效與直接的護理干預,從而保證疾病的臨床治愈率。通過本文的對比研究資料可見,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觀察組病患兒童的臨床治療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兒童,兩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8]。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病患兒童循證護理效果明顯,能夠加快身體康復速度,具有推行價值。
參考文獻
[1] 佟世杰. 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55): 263, 265.
[2] 易榮華, 易丹, 賴夢云, 等. 探討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應用效果[J]. 現代養生, 2017, 33(6): 213.
[3] 張微竹, 付莉, 鄧力, 等. 循證護理干預在預防小兒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應用及對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9, 34(6): 809-812.
[4] 蔡娟, 周瑞, 劉培培, 等. 細節管理結合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 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 2019, 8(2): 144-145.
[5] 阿孜古力·艾合麥提, 克比努爾·阿布力孜. 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8): 276.
[6] 池福娓, 劉美容, 謝春紅, 等. 循證護理對小兒手足口病并腦炎護理效果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 實用醫技雜志, 2017, 24(4): 461-462.
[7] 霍麗春, 韓英愷, 朱麗娟. 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實施循證護理的臨床指標改善效果分析[J]. 當代醫學, 2016, 22(25): 74-75.
[8] 陳娟, 倪萍萍, 劉婭. 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A].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編輯部.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0月綜合刊[C].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編輯部, 2015: 2.
作者簡介:張華(1992-),女,漢族,陜西省寶雞市人,護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E_mail:506938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