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奎
江蘇省儀征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儀征 211400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臥床時間較長,缺乏自主活動,機體各項機能低弱,機體免疫力低,出現感染的風險極高[1]。肺部感染是ICU 患者多發的一類感染,且多為重癥感染,重癥肺部感染會使得ICU 患者原有病情進一步加重,引發多臟器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且受到患者身體狀況的影響,臨床治療難度較大[2-3]。抗感染是臨床針對重癥肺部感染首要的治療手段,可選擇的抗生素有多種,但也存在耐藥菌株不斷增多的情況,影響了抗生素應用效果[4]。為了提高抗感染效果,臨床嘗試在抗生素基礎上聯合應用血必凈注射液治療,研究顯示相較于單一抗生素治療組,聯用血必凈的一組患者,CRP、WBC 水平更低,患者總有效率為更高[5]。該院聯合應用血必凈進行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也顯示取得了一定效果,現以該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1 月ICU 中75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對象,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ICU 中75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①收治于ICU;②符合美國胸科學會關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6];③意識清晰;④簽署研究同意書;⑤通過所在醫院的倫理審批。排除標準:①腫瘤病史者;②精神疾病者;③肝腎功能異常者;④過敏體質者;⑤妊娠、哺乳女性。
按照患者CRP 水平分為兩組,觀察組40 例CRP水平>100 mg/L,男20 例,女20 例;年齡30~77 歲,平均(52.38±12.49)歲。對照組35 例CRP 水平≤100 mg/L,男15 例,女20 例;年齡30~79 歲,平均(54.77±13.6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包括吸氧、解痙、化痰、營養支持,另外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按照病情進行參數調節,并依據病情改善情況慢慢調低呼吸機參數,最后脫機。
對照組另外接受抗生素治療,考慮該院以細菌感染患者為主,因此該次研究主要進行細菌感染的針對治療,藥物選擇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規格:3.0 g,國藥準字H10960113),選擇100 mL 生理鹽水加3.0 g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靜脈滴注,至少30 min,每8 小時治療1 次,持續治療2 周。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之外應用血必凈治療,在50 mL生理鹽水溶液中溶入50 mL 血必凈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0033)對患者行靜滴,30 min 內滴完,2 次/d,1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炎性水平:分別在治療前、治療2 周后測定兩組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肺部感染評分:利用臨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根據體溫、白細胞計數、分泌物狀況、氣體交換指數、胸片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可評為0~2 分,評分越高表示肺部感染越嚴重[7]。分別在治療前、治療2 周后進行評價。
療效標準[8]:痊愈:體溫正常,肺部啰音、咳嗽及咳痰等癥狀均消除,血象正常,胸片顯示無異常;好轉:各項癥狀僅輕微殘留,肺部啰音減輕,痰量減少,體溫接近正常水平,血象接近正常,胸片顯示炎癥大體吸收;無效:癥狀仍嚴重,與治療前比較各項情況無好轉跡象。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00%。在治療2 周后進行評價。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IL-1、IL-6、TNF-α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RP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IL-1、IL-6、TNF-α、CRP 水平均低于組內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 周后各指標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水平變化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水平變化比較()
注:t、P 為兩組治療2 周后比較統計值,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CPI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CPIS 評分均低于組內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 周后CPIS 評分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部感染CPIS 評分變化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部感染CPIS 評分變化比較[(),分]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2.8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重癥肺部感染由真菌、細菌、病毒等各類致病微生物導致,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發生率較高,因此老年人群是高發人群[9]。ICU 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較高,感染后的患者多種細胞中都會大量釋放炎癥介質,反過來明顯損害細胞功能,引起嚴重炎癥反應[10]。常規抗生素的應用受到耐藥菌越來越明顯的影響,抗菌療效減低,為了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多需聯合應用其他藥物[11]。該研究應用的血必凈屬于一類中藥制劑,含丹參、當歸、赤芍、川芎、紅花等主要成分,可發揮良好潰散毒邪、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功效。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血必凈能對內毒素產生拮抗,對內源性炎性介質的異常釋放形成控制,使感染導致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得到控制[12]。
研究顯示,重癥肺部感染的發生及病情進展與血流動力學變化、促炎因子釋放存在緊密聯系。該研究觀察組在抗菌藥物治療基礎上,對CRP 水平過高的患者聯合應用血必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總有效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87.50% vs 82.86%)(χ2=0.322,P>0.05),類似研究也顯示聯合應用血必凈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13],與該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該研究觀察組治療2 周后IL-1、IL-6、TNF-α、CRP 水平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 周后CPIS 評分為(0.37±0.16)分,與對照組(0.42±0.1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30,P>0.05),提示對ICU CRP 水平較高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規抗感染治療基礎上應用血必凈,可有效控制炎性水平,減輕感染嚴重程度。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血必凈注射液可發揮抗病原體的作用,還能幫助患者機體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其中的中藥成分可對炎癥因子釋放形成有效控制,有良好抗炎效果[14]。研究證實,血必凈可多靶點發揮作用,使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機體中內毒素水平明顯減低,對內源性致熱源的釋放形成抑制,從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提高。通過聯合抗生素與血必凈使用,能更迅速控制患者體溫水平,有效減低機體炎性水平。
綜上所述,對ICU 重癥肺部感染CRP 高水平患者應用血必凈聯合抗生素治療可減輕炎癥程度與肺部感染程度,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