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
【摘? ? 要】新聞策劃要緊跟社會熱點,敏銳把握事態發展,迅速準確判斷大勢,主動加強輿論引導,及時回應大眾關切,做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這就要求新聞媒體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努力推動守正創新,更加扎實地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新聞策劃要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還必須把服務大局與服務大眾統一起來,吃透“兩頭”,兼顧“上下”,力爭實現多方共贏。
【關鍵詞】新聞策劃;專題報道;社會責任
2021年1月25日至2月9日,新安晚報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營造就地過年良好氛圍,策劃推出了系列專題“‘皖留——這個春節不返鄉”,刊發了一組20余篇、3萬多字“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新聞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3月3日,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組第15期新聞閱評對“‘皖留”專題給予高度評價,稱其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政治站位和社會責任意識,讓受眾感受到愛在他鄉年味依舊的暖心氛圍。那么,“‘皖留”專題是如何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呢?筆者作為該專題主創人員之一,嘗試就此問題給出可供借鑒的答案。
一、緊跟社會熱點,準確做出判斷
2021年春節前夕,最大的社會熱點是什么?毫無疑問,就是能不能回家過年。眾所周知,春節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每逢春節人們都會回家與家人團聚。聯想到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施虐,很多人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都在擔心這個春節能否回家過年。
元旦以后,“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等話題網絡上的討論熱度逐漸攀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2日,全國已有北京、上海、廣東等29個省份倡議就地過年。1月14日,人社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的通知 》,鼓勵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就地過年。1月20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發布會,就公眾關心的能否回家過年等話題給予回應。國家衛健委表示,如果說一定要返鄉,返鄉人員需持有7日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人社部表示,倡議就地過年,對于減少人員流動,助力疫情防控具有積極意義。
2021年春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一個春節,國家層面倡議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極為罕見。鑒于春運大幕于1月28日正式開啟,大規模人員流動會給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筆者判斷國家層面必將對就地過年做進一步安排部署。
1月25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了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加強就地過年群眾生活保障、做好就地過年群眾管理服務等七方面措施,并強調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有利于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巧合的是,新安晚報“‘皖留”專題經過精心謀劃,正是從1月25日開始推出的。這種巧合看似偶然,但也有必然性。因為策劃主創人員通過分析認清了形勢,即疫情防控需要倡導群眾就地過年,兩辦發布相關通知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兩辦通知也驗證了策劃主創人員對形勢的判斷,更是讓“‘皖留”專題精準地做到了“上接天線”。
3月3日,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組第15期新聞閱評以《就地過年 關懷“皖留”有溫度》為題給予“‘皖留”專題高度評價,稱其闡釋了鼓勵就地過年的各項政策和支持,講述了留皖務工人員和安徽間的情感,展現了在皖“打工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過年新理念、新方式,讓受眾感受到愛在他鄉年味依舊的暖心氛圍。
新聞策劃如何才能做到“上接天線”?筆者認為,新聞策劃必須緊跟社會熱點,敏銳把握事態發展,準確判斷大勢,主動加強輿論引導,及時回應大眾關切,做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
二、提高政治站位,踐行社會責任
“‘皖留”專題推出后,省衛健委、省文旅廳、省民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等多個省直單位紛紛點贊。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劉同柱表示,“‘皖留”專題和為“打工人”獻愛心活動“非常及時”。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在為 “‘皖留”專題點贊的同時,稱其作為省疫防辦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組組長,也希望通過新聞媒體呼吁廣大人民群眾就地過年。
與此同時,“‘皖留”專題還得到多家贊助商的鼎力支持,更受到留皖務工人員的熱烈歡迎。比如,贊助商代表安徽體彩中心看到報道后主動要求加入獻愛心活動,為就地過年的“打工人”送溫暖。務工人員代表秦興唐說:“‘皖留活動讓我感覺到家一樣的溫暖?!?一個愛字、一個暖字,正是“‘皖留”專題努力向社會傳達的真情實感。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也指出,“‘皖留”專題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政治站位和社會責任意識。
筆者認為,“‘皖留”專題之所以廣受好評,不僅在于它做到了“上接天線”,還在于它做到了“下接地氣”。在“‘皖留”專題推出前,多路記者深入建筑工地、廠礦企業、社區商圈,采寫了一大批接地氣、沾泥土、帶露珠的新聞素材,目的在于倡導和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在安徽過春節,支持企業發展,為開年復工復產做好準備。同時,在采訪中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務工人員現實需求和新年愿望。然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向社會發出為“打工人”送溫暖的倡議,并開通新聞熱線廣泛征集“愛心大禮包”。農歷小年過罷,“愛心大禮包”陸續派送到務工人員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就地過年解決了后顧之憂。
“‘皖留”專題在推進過程中,始終注意貫徹落實 “三貼近”原則,堅持以都市報的平民視角抒平民情懷,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策劃主題詞“‘皖留”取 “挽留”的諧音,突出地域特色,富有親切感?!队眉业臏嘏瘬嵛俊按蚬と恕编l愁》《“皖”留有溫度 情系“打工人”》《就地過年留人更要留住心》等稿件既有可讀性又有親切感,既接地氣又暖人心,也體現了新安晚報“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的辦報宗旨。
事實證明,新聞策劃只有做到“下接地氣”,才能用溫度和深度展現新聞報道的價值;只有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新聞報道才能直抵人心,打動受眾。這就要求新聞媒體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努力推動守正創新,更加扎實地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三、調動各方資源,爭取多方共贏
新聞策劃要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還必須要把服務大局與服務大眾統一起來,吃透“兩頭”,兼顧“上下”,力爭實現多方共贏。這就要求新聞媒體整合各方資源,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為一個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爭取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
“‘皖留”專題推出期間,適逢安徽省兩會召開。1月27日,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當天,“‘皖留”專題即發出為“打工人”送溫暖的倡議,同時借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之口向社會發出呼吁,廣泛征集“愛心大禮包”。此后,“‘皖留”專題順勢成為“新征程——2021全省兩會特別報道”的子欄目,直至2月1日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期間,一些企業家代表委員紛紛加入獻愛心行列,有的表示已為就地過年的職工準備了“愛心大禮包”,有的表示將邀請不返鄉職工到家里過年,還有的表示節后將安排沒回家過年的員工調休,與家人團聚。
有了省兩會代表要員的助力,“‘皖留”專題引起了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在寒冷冬日里迅速掀起了一股愛心熱潮?;請@景區、平安普惠安徽分公司、徐福記、菜大師、粒上皇、合肥大潤發超市等愛心企業和單位紛紛響應號召,主動要求加入向“打工人”獻愛心行列。安徽體彩中心聞訊而動,決定與新安晚報共同主辦“‘皖留——這個春節不返鄉”新年大禮包派送活動,并迅速采購了150份“愛心大禮包” ,積極向社會傳遞“公益體彩,樂善人生”的理念。
農歷小年過罷,“愛心大禮包”從 2月5日開始向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工地、企業派送,包括5位初中生在內的一批志愿者也加入愛心行動,及時把“愛心大禮包”發放到不返鄉過年的打工者手中。派送活動一直持續到2月8日,距除夕只有3天。 “很暖心”“很激動” “很感謝”……務工人員代表紛紛用樸實的話語,表達他們收到“愛心大禮包”后的心情,“讓就地過年的我們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p>
結語
大禮包派送活動結束后,策劃主創人員在總結 “‘皖留”專題時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新聞策劃,是一場讓務工人員、贊助商和受眾等各方都滿意的愛心行動,也是一次新聞工作者堅持“三貼近”、深化“走轉改”的生動實踐。今后再做類似新聞策劃時,要找準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結合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持平民視角、走群眾路線、解百姓之憂,把“上接天線”和“下接地氣”有機統一起來。
(作者:新安晚報首席編輯、報紙編輯出版中心副主任)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