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捷
在信息化時代,資源共享是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基礎。本文從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建設共享研究背景出發,了解研究的意義,把握研究內容和思路,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深刻分析信息化條件下資源建設共享現狀,針對現狀提出對應的研究措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建設共享研究的意義
(一)轉變教師教師的教學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在信息化時代,共享教學資源,有利于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合作交流,對于校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有一定積極的作用。
(二)促進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通過健全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激發教師創造、優化教學資源的積極性,最終形成較為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并在學校中運用和推廣。
(三)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開展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互相交流課堂教學體驗,資源共享,逐漸縮小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的教師水平,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資源共享的過程中,不斷交流,有利于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部消除教師之間的較大差距。
(四)促進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當教育資源共享,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處在相對平等的學習起點上,每一位學生都應通過相互交流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學生之間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班內同學相互幫助,學習優秀的學生幫助學習差的學生,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
(五)促進教育公平。資源共享,讓全國的學生,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逐漸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讓學生都能夠享受到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促進我國教育的公平,加強我國的教育短板,有利于我國各地區教育和社會的積極發展。
二、對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建設共享研究現狀分析
(一)國家層面
為加強信息化教育建設,我國為教育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為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利用互聯網和校園網,建設教育信息化平臺,為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共享建設一定的技術支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針對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最大限度的進行優化,從而形成最佳的課堂形態,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優化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如果能夠將其共享,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網絡教育方面的資源共享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更好的進行資源共享建設,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非常重要。
(二)學生層面
當前,我國學生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學生為了保證自己在競爭中優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當學生獲得教學資源并不與他人分享,而是獨自學習時,缺少與同學的溝通和交流,其學生思維變得遲緩,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層面
學校的部分教師不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自身的教學經驗不與他人共享,這極大的阻礙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不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雖然大多數教師能夠積極、合理地利用相關的網絡教學設備和數字教學資源開展教學工作,但是部分教師仍存在單兵作戰的問題,他們缺乏集體交流反思、資源共享的意識,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因此,我國在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共享研究內容和思路
(一)研究內容
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合作性教學環節,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教師的專業素養為中心,圍繞資源共享開展研究活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合理利用共享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專業素養。
(二)研究思路
1.針對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建設共享現狀,查找相關的專業文獻資料,確定研究題目為“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建設共享研究”。
2.了解研究背景,分析研究意義,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明確實踐任務。
3.完善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4.分析信息條件下共享資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完善資源共享。
(三)研究原則
1.創新性原則。在信息時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合理使用電腦和網絡,創作和收集教學資源以豐富資源共享平臺,更好的服務于教學。
2.實用性原則。所收集的教學資源,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共享的教學資源要對教師的實際教學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3.漸進『生原則。在進行信息化的資源共享建設時,要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將信息技術的運用滲透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高全校教師的專業素質。
4.整體性原則。研究要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過程中,比如學生的課內外學習時間、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等,使得教師平時的教學活動與研究活動相—致.促進研究活動的整體推進。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在研究開始之前,從網絡或是圖書館,搜集相關的專業文獻資料,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行動研究法。在教育資源共享建設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存在的問題,針對實際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3.實驗對比法。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將使用共享資源以及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教學課堂與未使用的教學課堂進行比較,觀察兩者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