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不再有美國駐軍,美國在蒙古國、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也沒有基地。現在,這份清單上還要加上阿富汗。至此,美國從南部全面包圍俄羅斯的遠大計劃徹底失敗。
8月17日,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刊文稱,隨著美國從阿富汗恥辱撤退,它喪失了對整個中亞的影響力。此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不再有美國駐軍。美國在蒙古國、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也沒有基地。現在,這份清單上還要加上阿富汗。至此,美國從南部全面包圍俄羅斯的遠大計劃徹底失敗。
美軍水土不服無法扎根
1991年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努力打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大門,以便用自己的基地在俄羅斯周邊對其形成合圍之勢。相關活動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進行得最為順利——在格魯吉亞取得了部分成功,烏克蘭迄今仍在同北約“調情”。可以認為,美軍打著阿富汗行動的旗號進駐中亞無疑是它的一項成就。但新“戰略伙伴”水土不服,無法在當地扎根。
蘇聯時期,中亞共和國境內設有兩大軍區——中亞軍區和土耳其斯坦軍區。蘇聯解體后,在其基礎上誕生了名副其實的國家軍隊。全體中亞國家都有一個真實存在并對其構成嚴重威脅的侵略者,那就是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斯蘭國”組織。正是以保護中亞共和國不受塔利班侵襲為幌子,美國將軍事基地悄然部署到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并很快開始毫不客氣地反客為主。
據俄媒報道,烏茲別克斯坦的美軍基地存在時間為2001至2005年,位于卡爾希市附近的汗阿巴德機場,駐有1500名軍人以及C-130航空運輸中隊、10架“黑鷹”直升機。機場被用作轉運基地——似乎是沒什么危險,但美國企圖干涉該國內政。
最終,美國對2005年安集延事件(2005年5月12日夜間,一群武裝分子襲擊了安集延市、州的一些警察崗哨和軍隊營地,奪取了一批武器彈藥,騷亂者還沖擊了安集延市監獄,并放出了一批在押犯。13日晚上,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采取措施平息了武裝騷亂。數千人在安集延市舉行示威活動,要求總統下臺)的反應成為了他們被驅逐的導火索。當時,美國針對當地政府發表嚴厲聲明,并以此為理由拒絕支付軍事基地租借費。烏茲別克斯坦針鋒相對,單方面終止協議,要求美軍在180天內撤離。不久,位于塔什干的北約中亞國家聯絡處也停止了運轉。恢復北約基地的話題盡管得到了積極討論,但并未落到實處。
俄羅斯決策比美國高明
北約駐塔吉克斯坦代表處僅有160名法國駐軍。他們駐扎在杜尚別機場,隔壁是俄羅斯飛行員。該國沒有美軍基地——那里已經駐有俄軍第201摩托化步兵師。2014年,法國的使命宣告結束。只有俄軍留了下來,現在為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邊界提供保護的正是第201基地。
土庫曼斯坦雖然在1994年也加入了北約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中亞國家建立的合作機制,主要以軍事演習、建立或租用軍事基地、軍事援助、軍事交流以及建立中亞維和營的方式為其服務)”,甚至允許北約飛機利用本國機場中轉飛往阿富汗,但還是沒有交出美國請求使用的馬雷空軍基地。這是因為,阿什哈巴德選擇堅守中立國地位。
哈薩克斯坦也沒有提供軍事設施作為北約基地,盡管它也參與了“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并從2003年起在本國境內與美國舉行“草原之鷹”聯合軍演。
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雷金認為:“俄羅斯在潛在的中亞戰區明顯勝過北約。我們找到了有影響力的工具,令整個局面朝著有利于我們的方向改變。除了集安組織(主要成員國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聯合部隊給出的共同防御塔利班的保證外,克里姆林宮還提出了購買現代化武器的優惠條件。哈薩克斯坦利用這個機會獲得了T-90坦克、S-300和S-400防空系統以及新飛機和直升機。事實證明,這是為強化中亞盟友信任作出的高明決策。美國人從未提出過這種建議,僅限于支付租金,且附加了影響這些國家內政的條件。”
另外,在以往美國政府執政下,削減對中亞國家投資的跡象就已顯現,他們開始在中亞項目上厲行節約。實際上,即使投入真金白銀也收效甚微,中亞當局拿錢歸拿錢,但不愿搞任何實實在在的民主改革。
俄羅斯外交“走鋼絲”戰略見成效
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不斷減少,俄羅斯卻能順利地同那些公開敵對的國家建立關系,而且沒有被卷入可疑的聯盟和不必要的對抗,這是如何做到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把俄羅斯的外交領袖比作“走鋼絲”的人,游走在地區沖突之上的一條細細的鋼絲。日本、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甚至西方的專家都同意這種看法,也就是說,俄羅斯以某種方式成功地避開了這些沖突,并在不同國家包括敵對國家之間保持著平衡。例如,在日本和中國之間、在印度和中國之間、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歐洲和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蘇斯洛夫說:“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邏輯是加強俄羅斯作為獨立力量中心和多極世界之一極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就
必須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所有主要區域力量中心建立一個平衡、平等的伙伴關系網絡,而不是與它們結盟或承擔永久義務,而且伙伴越多越好。”
蘇斯洛夫認為,得益于這種策略,俄羅斯已經成為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外部玩家——僅次于美國,甚至可能與美國并駕齊驅。而且,俄羅斯已成為唯一與中東所有國家無一例外地建立平衡伙伴關系的區域外玩家。(《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