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萌
摘要:江蘇省地處長三角地區的關鍵位置,全省工業經濟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江蘇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投入力度加大,傳統產業不斷進行升級改造,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文章以江蘇省地區的產業結構發展情況,簡要分析了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所面臨的問題與機遇,提出促進江蘇省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包括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雙管齊下、大力推進產業高端化、推進產業國際化進程以及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關鍵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產業
一、江蘇省產業結構發展的現狀
江蘇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高、調輕、調優、調綠,加強節能減排并以其作為關鍵突破點,以自主創新為核心,鼓勵創新機制改革,不斷優化發展路徑,增強發展動力,全省工業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近年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投入力度不斷增強,新興以及高技術等先進制造業迅猛發展。傳統產業不斷進行改造升級,產業結構漸趨優化,重點骨干企業提質增效,工業經濟實力穩步增強。另外,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集聚發展成效顯著,產業集群態勢進一步發展,節能降耗取得較大進展。但隨著國民經濟與社會的持續進步,江蘇省的產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更高的目標定位和現實要求,與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工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當前產業層次以傳統產業為主、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產品結構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三為主”結構特征依舊明顯,總體上處于產業鏈和利潤鏈的低端,對能源、原材料、勞動力價格的波動特別敏感,技術內涵較低,精加工以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較少,缺乏穩固的主導地位,由原料工業為重心向制造工業為中心的發展趨勢尚未鞏固,這與未來五年以服務消費為主導、以高科技為特征的驅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不相適應,工業結構急需進一步優化。
(二)國際化速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江蘇省出口產值增長迅速,但主要依靠傳統的廉價勞動力占領國際市場,應當加快產品在價值鏈中的結構,向研發、品牌等方向轉型,提高對外貿易的附加值。國際市場除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國際市場,仍需不斷開拓東盟、非洲、南美、俄羅斯、印度和中東新興市場;此外,利用外資水平有待提高,國際合作有待深入。
(三)企業融資機制有待進一步改善
特別是中小企業之間“三角債”再度泛濫,再加上擔保鏈失信導致銀行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關系更加緊張,傳統的基于“互信”基礎上的商業倫理正在受到破壞。雖然江蘇針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防控金融風險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部分金融機構為防范風險,對中小微企業依舊惜貸、壓貸或抽貸。
(四)企業投資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江蘇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由于近幾年出現的市場有效需求的下降以及其他多種因素的出現,經濟發展的增速減緩,下行壓力加大,投資意愿下降。在宏觀層面上,行業投資發展不足,一些大型項目發展不佳;微觀層面上,市場的需求不足導致產品銷售渠道面臨很多問題,企業利潤下降。而且,由于存在外部招引項目不多、重大項目支撐乏力、項目技術含量不高、項目推進力度不夠等問題,投資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江蘇省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的機遇
在目前的經濟發展背景下,國際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增速放緩,但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基礎雄厚,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先導與指引作用。國內經濟也呈現新的發展特征,發展政策、地區經濟、技術以及創業創新文化的發展也正推進著我國經濟的新變革,這為江蘇省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帶來了以下發展機遇。
(一)國家政策優勢推動產業轉型
江蘇省作為長三角經濟帶以及東部地區關鍵發展區域,擁有先天的多種國家戰略優勢,多種政策先后出臺為區域發展帶來多種機遇。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江蘇省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新發展、新格局成為謀劃未來的關鍵詞,高質量、多產業、高水平的發展新格局即將出現,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協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帶建設戰略為江蘇省提供了新的部署政策,江蘇省在區域內聯合關鍵城市聯動發布高質量建設交匯點,明確交匯點建設的新定位和方向,支持重要樞紐城市、國際產業產能合作基地以及特色合作基地等等,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推行給產業發展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的發展模式,能夠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改變生態系統以及開放體系,產業創新以及轉型升級有了新的驅動力。此外,還有眾多的國家戰略的疊加,共同為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多種新的機遇。
(二)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帶動區域資源共享
長三角地區重點城市在地理上、人文上以及經濟上提供互補優勢,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疊加地。長三角一體化正醞釀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培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拓新局。江蘇南京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在一體化中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強化機遇意識,不僅在文化上、產業上、功能上都會起到關鍵省會城市功能,輻射長三角區域,并且帶動江蘇城市經濟發展,能夠為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點,成為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者。
長三角區域集聚了知名的高校、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形成非常有影響力的區域創新網絡,區位優勢和輻射效應凸顯,與長三角范圍內的研發單位和創新企業建立緊密的科研合作關系,在制度創新上、產業創新上、協同規劃上、跨界合作上都具有先進性的優勢,已經成為區域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和區域產業公地的重要組成單元,加上長三角內便捷的交通運輸優勢,江蘇地區可即時分享長三角區域內的各類創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