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萍 張若望
摘要:煤炭在各類能源產業中的投資規模較大,因此,煤炭作為我國的基本能源,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較為突出。由于該產業中企業的初始融資需求量較大、建造周期及投資的再循環時間偏長,僅依靠現有的資金支持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為促進中國能源經濟增長,可充分借助金融手段,擴大能源項目的資金來源及融資渠道等。
關鍵詞:金融;融資;能源經濟
能源經濟以環境保護及能源可再生為特點,因此,在能源有限的情況下,能源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越來越受各國的重視。而能源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若缺少相應的金融支持,能源的開發將難以長久進行,因此有必要建立適用于能源經濟增長的金融支持體系。
一、金融發展對我國能源經濟的重要性
隨著一系列環保措施(如“煤改氣”及責令環保不達標企業進行整改或停業等措施)的執行,我國的環保治理措施初顯成效。但環境治理不能“治標不治本”,為真正實現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繼續進行能源經濟的結構轉型,引導能源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長期以來,工業化引起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環境問題一直是發達國家關注的焦點。縱觀近幾十年來發達國家在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可發現,發達國家進行環境治理時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而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仰賴于金融政策體系的支持。因此,為實現我國能源經濟的結構優化升級及可持續發展,同樣需借助科學合理的金融手段。
就我國整體的能源結構而言,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作為最主要的能源。因此,提高煤炭消費總量及能源生產效率成為促進能源經濟發展的最直接途徑。2017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發布了《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 2016~2020 年)》,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正式成為“十三五”時期金融業標準化的重點工程之一。自此,綠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突飛猛進,在推動能源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發展能源經濟的主要融資手段。
此外,在能源消耗和能源生產方面,金融體系的杠桿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一方面,可通過金融手段全方位把控煤炭行業,對其生產投資涉及的貸款業務給予大力的支持,增加對清潔石油和清潔煤炭的投資;另一方面,傳統清潔能源的研發及產業升級均需大量金融資金的支持,以加快傳統煤炭行業的改造及開發利用,多角度的技術升級方可更便捷地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加快對可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在此過程中,均需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由此可見,能源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離不開金融手段的支持。
二、金融賦能能源經濟發展的問題分析
就中國能源經濟的發展而言,金融已成為影響能源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金融體系的有力支持已成為推動能源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我國對能源經濟的發展日漸重視,先后出臺了較多金融扶持政策,以期更好地發展能源經濟。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此方面仍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政策支持體系不完善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低碳環保概念已成為主流思想,對大多數煤炭企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低碳經濟的浪潮中,大多數煤炭企業無法投入足夠的科研資金來開發低碳環保能源。為此,我國相繼出臺了扶持低碳環保企業的相關政策,銀行等金融機構逐漸加大了對低碳環保行業的信貸支持。但由于我國新能源起步較晚,金融支持政策體系較不完善,缺乏統一完善的交易市場用于支持金融機構對新能源經濟的投資,在碳排放權的交易流程以及價格制定等方面同樣存在較大的爭議,不可控的風險因素較多。同時,能源經濟的發展周期偏長,導致投資回收期偏長,加之潛在風險因素較多。金融機構投資能源行業的熱情進一步受到打擊,嚴重制約了中國能源經濟的發展。可見,要大力發展能源經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金融體系,鼓勵金融企業大力支持能源產業。
(二)銀行綠色信貸支持不足
近年來,為支持低碳企業的發展,中國出臺了較多的支持政策,積極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低碳行業提供更多的信貸服務。但大多數銀行等金融機構因存在能源行業發展周期長、低碳技術尚未成熟,短期內無法得到實際收益、利潤空間無法預計等顧慮,因而為減少自身的投資風險,為低碳能源行業提供的金融業務項目便隨之減少,且極少投入大量信貸資金來支持低碳企業的研發工作。
(三)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不足
目前,我國金融類產品在低碳能源經濟中的表現形式以及衍生品都較為單一。低碳產業是時代進步下的創新型產業,傳統的金融產品無法滿足低碳產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國的金融機構應推出更多與低碳產業相關的金融類衍生品,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金融機構對低碳金融的了解還非常欠缺,因此強化金融業服務的同時,更要重視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另外,低碳金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融資工具與中介的匱乏,以及防范風險類金融產品的缺失。由于我國低碳類金融產品以及相應的服務形式較單一化,因此,無法實現金融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目的,極大地阻礙了低碳金融的發展。
(四)能源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能源類企業的發展資金需求僅依靠企業自身、政府財政支持及銀行類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遠無法滿足。譬如,對煤炭企業而言,需保險公司、證券機構、基金公司等對社會影響力較大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扶持煤炭企業的發展中,以滿足煤炭企業科技研發資金的需求,改善單一融資渠道,并為煤炭行業的低碳環境保護研究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但目前大部分煤炭企業仍主要以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獲取融資,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難以取得融資額度方面的突破,較大程度上導致其低碳經濟轉型之路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金融賦能能源經濟發展的優化對策
(一)構建完善的低碳金融政策體系
低碳能源經濟的發展,作為一個長期的復雜項目,關系到各種經濟利益。因此,只有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低碳金融政策體系,能源經濟才能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在完善金融政策體系前,各方需明晰一點,即涉及能源行業的金融政策體系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需不斷進行調整。在進行調整時,應由政府部門進行統一調控,并借鑒國外相關經驗逐漸完善我國低碳金融交易體系,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交易制度及流程,保障低碳金融體系的規范運行及能源企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