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姝萱
摘要:在國家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文章對綠色金融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從國家、企業和社會三個方面闡述了發展綠色金融的現實意義。分別介紹了國內外發展綠色金融的實踐經驗。并就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綠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經驗
一、綠色金融內涵概述
(一)綠色金融的概念
“綠色金融”這一理念的提出是人類對現代金融發展的反思,同時也是發展綠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定義綠色金融指的是以保護環境和節約高效利用資源為目的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低碳、清潔能源等綠色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本文認為,中國的綠色金融是以金融業務為樞紐,以信貸、證券、保險、基金等具體融資活動為紐帶,讓資金充分涌入綠色產業的各個環節。也引導社會資源流向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通過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讓綠色金融在全社會形成綠色環保的新風尚。
(二)中外學者對于綠色金融的觀點
外國學術界對于綠色金融的研究隨著對于環境保護的倡導下不斷發展。如Salazar 提出“綠色金融”的概念并從金融業和環境產業的差異性角度對“綠色金融”作用的進行研究;Cowan 把“綠色金融”認定為是包含環境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一門學科,提出了為發展環境經濟融資的各種建議;Jeucken 以銀行業與環境經濟之間的關系為出發點,發現了運用金融手段激勵各個經濟主體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作用機理。
在當前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不斷被打破的背景下,我國學者也開始了對于綠色金融的深入討論。如高建良對“綠色金融”進行剖析論述同時對金融與環境保護兼容性問題進行了初探。殷劍峰、王增武兩位學者研究歸納了綠色金融的具體業務領域,并厘清了這些具體業務的公共品、準公共品或私人品等屬性,進而據此提出了不同的綠色金融業務組織模式。馬駿從各個方面清晰地論證了發展綠色金融的意義,例如有利于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加速產業結構升級以及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有利于緩解環境問題對財政的壓力,有利于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
二、發展綠色金融的意義
(一)對于國家而言
1. 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
發展綠色金融,可以將資金引入綠色產業,使發展綠色產業的資金充分涌流,有助于推動低碳環保產業的發展。對于低耗能、低排放的企業予以減稅降息的優惠政策,而對于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增加其營收成本。通過引導資本由“兩高”產業加速流入“兩低”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 有利于促進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發展綠色金融,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在綠色金融服務業的不斷發展下,資金會直接或間接的流入綠色企業。從而使得社會的資源和資金得到優化配置,環境得到改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
3. 有利于樹立大國形象
發達國家因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就已經以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如今發達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由于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這使得我國被外國記者紛紛詬病破壞了生態環境。為了樹立我國在國際上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必須鼓勵和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
(二)對于企業而言
1. 促進企業技術升級與創新
我國政府為了倡導綠色金融的發展,對于發展綠色產業的企業提供減費降稅等相關優惠政策,所以各大企業為了提高利潤降低成本,享受優惠政策,便會想方設法改進技術,降低物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所以說發展綠色金融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原動力。
2. 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融資風險
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在經營時往往會因為污染和破壞環境而遭到罰款或是關停。此外當這些企業在融資時,也會受到金融機構的審查,使其資金無法周轉從而不能繼續開展后續的業務。相反,那些把資金投向綠色產業的企業可以大大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由此大大降低了經營風險和融資風險。
三、綠色金融的發展
(一)國外的實踐經驗
1. 韓國的綠色金融實踐經驗
韓國在發展 綠色金融方面走在了亞洲國家的前面。總地來說,韓國綠色金融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首先,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以個人為對象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包括:綠色儲蓄,綠色信用卡,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以企業為對象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包括:綠色信貸、綠色擔保、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其次,為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麻煩,韓國于 2010 年開始正式實施統一標準的綠色認證制度。此外,韓國還制定了綠色金融人才養成機制,不斷向社會輸送綠色金融高端實用人才。韓國不僅在本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還積極參與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堅決履行綠色金融相關的國際協定,努力成為綠色金融的先進國家之一。
2. 美國的綠色金融實踐經驗
美國綠色金融起源于著名的《超級基金法》。1953年,拉夫運河由于資金中斷被廢棄,胡科化學公司將大量二惡因和苯等化學廢物傾倒進運河并填埋。后來該填埋場被以一美元贈給了當地政府,后又被建成小學,附近還有1000多套住宅和公寓。1977年開始,在該地區怪病頻發。在調查之后發現是當年2000多噸化學廢物污染造成的。在該事件發生,促使美國國會于1980年12月11日通過了《超級基金法》,治理環境污染造成的各種問題,并設立“超級基金”解決費用負擔問題。《超級基金法》擴大了污染治理責任人范圍,創設超級信托基金提供兜底資金支持,對落實污染治理責任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美國能源部對清潔能源和高端車輛制造項目提供貸款擔保,通過降低融資成本來支持國內清潔能源技術的商業化。美國的綠色金融以制度保障和金融創新相結合,促進了綠色金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