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
摘要:當前,我國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傳統職業、傳統崗位不斷消失,那種僅有單一專業、單一技能的人很難適應新的崗位,創新戰略要求人們具有跨界職業能力,不斷適應新的就業崗位,滿足新的職業發展需求。文章通過對跨界思維視域下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路徑的探討,提出深刻把握跨界思維的本質、結合不同領域實現跨界融合、聚焦個體優勢找準定位的原則,自覺地轉換固有的思維方式,才能實現職業生涯與時俱進的發展。
關鍵詞:跨界思維;職業生涯;規劃;路徑
一、引言
當前,我國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科技的不斷進步、改革的深化轉型以及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導致傳統職業、傳統崗位不斷消失,那種僅有單一專業、單一技能的人很難適應新的崗位,滿足新的職業發展需求,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面臨諸多困境。
本文通過對跨界思維的解讀,提出跨界思維視域下職業生涯規劃的路徑,為實現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職業發展途徑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二、跨界思維的內涵及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指導
跨界思維引導人們通過多角度、多視野地看待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案。人在觀察一個物體時要產生更清晰的成像、更精準的定位,依靠的兩只眼從不同的位置、角度獲取的視覺信息;同樣,個人職業生涯要想不斷發展,不僅需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還需要具備跨界的優勢。
(一)跨界思維的定義
跨界思維,本質是一種“平行借智”的思維模式。通俗地說,就是利用某個具體行業或學科已總結出來的經驗、規律、智慧,平移應用到另一個具體的行業或學科中,通過全新的視角,創造性地,甚至顛覆性地解決本行業或本學科中存在的問題。
(二)跨界思維的理論基礎
跨界思維之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大放異彩,成為新商業最不可或缺的思維模型,是源于其底層的理論基礎。概而言之,跨界思維基于以下四個理論基礎。
1. 萬物互聯
所有事物背后都有聯系。萬事萬物表面上各自孤立,但背后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萬物本自一體,萬事萬物的鏈接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且,必然發生。最終,世界將無一孤島。也正源于當今時代發展讓萬物互聯,有了硬件、軟件、觀念的基礎,跨界思維方大行其道,百試不爽地變革著一個又一個行業。
2. 大道歸一
復雜事物背后都有簡單規律,且規律可以被總結、被發現。萬事萬物表面上器異、術異、法異,表面上隔行如隔山,但實際上萬法歸一,拋開表面的復雜性,探究本質,其背后的道理都可以如剝洋蔥般,層層剝離,去表達本意。最后追溯到根本規律,往往大道至簡、萬法歸一。而且越簡單、越原始、越本真的規律,就越普世、越有力量。
3. 道道相同
不同事物背后的規律有通用性。不同的行業、學科或事物,表面上差異很大,但吹沙見金后,往往橫向比較其本質規律,會發現,這些規律之間有非常強的通用性,甚至往往就是同一個規律。
4. 道可馭術
規律可以指導實踐,即便實踐看起來隔行如隔山。所謂隔行如隔山,所講的差異性,往往都停留在術的層面。而理論指導實踐,思維決定行動,只要掌握了這個通用的規則,就能以道馭術,給不變的規律穿上不同行業的外衣,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的自由切換。
(三)跨界思維視域對職業生涯規劃路徑的理論指導
傳統的職業規劃難以適應創新驅動型經濟的要求,亟需新的跨界思維方式引領職業生涯與時俱進的發展。
一個沒有跨界思維的人在現代社會的職場上難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稀缺性是人才價值的具體表現,而價值具有相對性,普遍擁有的技能其價值越低。稀缺性來源于不斷地創新,而創新來源于要素的重新組合,有跨界思維的人才能重新構造各種要素,實現創新發展。眾多商業實踐證明:新興的行業幾乎都來源于跨界創新。例如:淘寶的興起源于“互聯網+商業”,這兩種要素組合帶來的巨大機會;微商的成功源于“社交+營銷”,社交網絡這種新要素的出現,和營銷相結合就出現了巨大的機會;拼多多的流行源于“社交+團購+電商”,這幾種要素重組,在微信上迅速掀起了流量紅利;抖音上主播瘋狂吸粉源于“短視頻+智能分發”,這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長視頻和搜索模式下的信息分發。
綜上所述,具有跨界思維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成功者都是把握住了所在的時代賦予的機會。如果缺乏跨界思維會造成兩個后果:一是對出現的新機會、新趨勢的洞察能力欠缺,只能跟在趨勢后面亦步亦趨,永遠不能引領潮流而形成先發優勢;二是缺乏創新能力,只能從事機械重復的工作,必然會墨守成規而逐漸被市場洪流淘汰。時代越發展,跨界思維越顯得彌足珍貴。同一行業競爭會趨向更加激烈,創新空間越發狹小,職場新人必須通過跨界創新不斷發掘新機遇,而跨界思維就是當今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三、傳統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困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戰略機遇,由追求發展速度轉變為追求發展質量,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投入土地、資本等要素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難以拉動經濟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下行壓力,為避免經濟發展的硬著陸,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
以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摒棄傳統的經濟增長理念,打造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創新促進了新職業、新崗位的不斷涌現,傳統職業、傳統崗位不斷被淘汰,新的崗位更親睞具有復合能力的人才,創新戰略對人才的跨界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滿足新的職業發展需求。
(一)傳統的官本位思想
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除了直線職務晉升一條通道外,還沒有完全搭建起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通道,始終還處一根“獨木橋”的管理現狀。但實際上人的追求是多樣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價值觀距傳統已頗遠,人們不再重視“從一組織而終”。尤其是新的高科技產業的工作方式就是頻繁跳槽,不再追求飯碗可靠,也不再忠于所就業的組織和老板,而是追求個人在本專業的成就與進步,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官本位價值觀影響下,有人則認為衡量職業發展的成功與否要看它是否步步高升、官運亨通,這也就成為了傳統職業發展成功與否的唯一評價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