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田
【內容摘要】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選取一些精當的、貼近學生認知的歷史微主題,開展歷史神入教學。教學時需循循善誘,讓學生發揮歷史想象,設身處地地去體會歷史,對歷史人物感同身受,以期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歷史微主題歷史神入教學課堂教學策略
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一些宏大敘事,展現出一段宏大主題,這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們在宏大敘事之余,精心選擇一些歷史微主題,開展規模微小、內涵精致的專門話題教學,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循序漸進地理清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基于歷史微主題教學,輔之以歷史神入,讓學生置身于歷史發展的環境中去觀察歷史,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研究歷史,從而把握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動機和意圖等,并理解他們思想的發展變化,升華學生的情感,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到底如何在歷史微主題的基礎上開展歷史神入教學呢?教師需要不斷整合歷史微主題教學元素,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畫龍點睛式的提升,在教學路徑、培養模式和學生成長要素等方面進行主題研究,進而形成教學資源與育人功能的良性互動。在實踐操作中,教師應該著重從歷史微主題的選取上面做文章,在歷史神入教學過程中花功夫,力圖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筆者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提出一些教學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一、主題選取策略:貼近學生
歷史微主題教學,就是在相關主題引領下,以一定的時空脈絡、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地點等方式開展的短平快的專題教學。如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歷史微主題的選取顯得尤為重要。與歷史的宏大敘事不同,教師盡量選取一些容易讓學生引起共鳴的歷史微主題,如果過程和方法使用恰當,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東晉十六國的歷史紛繁復雜,朝代與國家變化頻繁,學生單單記住這些名稱,就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提不起精神,甚至昏昏欲睡。這就需要教師尋求一個突破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抓住了祖逖這個人物,開展微主題教學。教師首先引入“聞雞起舞”的故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學生講講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學生大都知道是激勵人即時奮起,但是卻無深刻感受。教師可以向學生娓娓道來:祖逖與劉琨同床而臥,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便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然后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這個故事的梗概學生大致也清楚,但對于主人公為什么要奮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東晉十六國的形勢。當時北方大亂,戰爭頻繁,人民流離失所,因此祖逖懷著一腔憂國憂民的堅定意志,試圖東晉政權完成北伐大業。面對重重阻力,祖逖矢志不改,據《晉書·祖逖傳》記載:“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然而祖逖沒有能夠改變歷史,最終憂憤而死。
這是一段悲壯的故事,教師可以引述杜甫吟誦諸葛亮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人生經歷是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學過程中,聞雞起舞的故事,也是孩子們容易理解并且愿意仿效的故事,擊楫中流,更是讓每一個學生為之動容。這樣的歷史微主題是貼近學生的,教師如果講述得當,便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過程引導策略:循循善誘
基于微主題的歷史神入教學需要教師以各種小型的歷史知識點開發歷史課程資源,改變傳統的單維度灌輸知識的方式,通過多媒體現代技術等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更為鮮活的歷史發展情境,感受到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維度信息。學生可以置身于歷史事件的具體場景中去體會歷史,讓學生插上歷史想象的翅膀,靈動的、生動活潑的去感悟歷史,從而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通過大量的嘗試,完全可以形成與之相關的教學模式,以期發揮更大的效益。
在利用歷史微主題開展歷史神入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建構新的歷史情境,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比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民族工業的發展這一知識點時,由于缺少了政治史的驚心動魄,學生往往意興闌珊。筆者抓住了家鄉江蘇南通最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張謇,選取了張謇棄官從商,興辦實業的這樣一段人生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微主題教學時,首先可以介紹張謇的第一個身份——清末狀元。張謇從小苦讀詩書,其科考生涯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功成名就,在他42歲的時候終于考中狀元。一朝成名天下知,張謇以后的人生完全可以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以此作為敲門磚,高官厚祿、封妻蔭子是順理成章的。但是張謇能夠以“舍身喂虎”的精神,毅然決然地棄官從商,興辦實業,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師可以設問,是什么促使張謇的這一轉變?教師可以在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作適當延伸:甲午戰敗的消息使得張謇痛哭流涕,《馬關條約》的內容之一就是日本人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張謇等人認為,中國人也應該勵精圖治,盡快開辦一批民族工業,以期與日本競爭。由此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歷史背景認識到促使張謇轉變的原因正是民族危機。緊接著教師再設問,這體現了張謇怎樣的情懷?學生通過思考是可以回答出來的,正是濃濃的愛國情和深厚的家國情懷使得張謇做出了偉大的人生抉擇。
教師可以進一步論述,張謇的理想是“父教育而母實業”,在實業稍稍取得成就之時,就開創了一系列的教育事業,如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私立南通師范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伶工學社、第一所盲啞學校——南通狼山盲啞學校、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第一所水利學校——河海水利專門學校。張謇還有一顆大愛之心,興辦了一系列的慈善事業,甚至經常賣字,為教育和慈善事業籌款。教師在講述張謇的時候可以引述他的一段論述:“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故踴躍從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這與北宋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箴言是何其一致,學生深深地被張謇的社會責任感感動了。教師趁熱打鐵,繼續向學生講述: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情況。習近平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習近平評價張謇的語句可以投影出來,讓學生去朗讀,讓學生感受張謇作為民族企業家楷模的貢獻與擔當。正是這樣的循循善誘,讓學生有了深刻體會,從而達到歷史微主題的教學效果。
三、高潮升華策略:感同身受
立德樹人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利用歷史微主題進行歷史神入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選取的歷史微主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神入歷史。在心理學定義上,“神入”是指“主體進入客體之中去想象客體的研究活動”。在歷史學科中,“神入”是指“歷史研究者置身于歷史發展的環境中去觀察歷史,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理解歷史”[1]。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歷史,實現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在講授抗日戰爭過程中,對于“一二九運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請同學們體會一下:如今同學們安靜地在教室里學習生活,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甚至感受不到幸福。于是教師引導學生神入到那段不平靜的歲月,讓時光倒退80多年,當時的華北學生還能安靜地學習嗎?當時有人嘆道:“華北之大,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教師試問:“為什么當時的學生不能平靜地讀書呢?”學生通過課本知識可以知道是日本的步步侵略,九一八事變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又將侵略的魔爪指向華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引述《畢業歌》中的歌詞:“滿耳是大眾的嗟傷,一年年國土的淪喪。”這種情況,學生們忍痛拋下課本,走上街頭,與國民政府的對日妥協政策進行了堅決斗爭。通過這樣的場景神入歷史,就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一二九運動期間華北甚至家鄉南通學生的時空境遇。當學生徜徉其中的時候,教師進一步設問:“當時學生的最大期盼是什么?”學生的回答是多樣的,有人說“有一張平靜的書桌”,有人說“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有人說“中華民族能夠重新崛起”。教師請學生們想一想這些企盼在今日的中國有沒有實現呢?學生這才猛然發現,他們的期盼在我們這里都已經成為現實。此時此刻,將心比心,我們有理由不奮發向上嗎?教師再一次引述《畢業歌》歌詞:“我們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這樣的歷史神入教學是有意義的,教育的功能是極其強大的,立德樹人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教師在進行歷史微主題神入教學時,可以利用歷史文物、建筑、遺址及工藝品等方面的文字、圖片、視頻、實物資料等,開發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從而提升歷史微主題神入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在歷史微主題神入教學過程中,鄉土歷史資源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資源可以讓學生觸碰歷史,進一步升華學生的認知。筆者就講述了家鄉南通學生的抗爭情況[2]:“1935年12月23日,南通中等以上學校組織的學生救國聯合會成立。3000多名學生沿途演講,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高呼口號。南通城里工商界紛紛支持學生們的正義行動,工廠罷工,商店罷市,學校罷課,到處集會。”這樣一下子就在歷史空間上與學生大大拉近了。教師組織歷史神入教學時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多維度地創設鮮活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展開歷史想象,開啟歷史“神入”的過程,豐富歷史神入教學過程的方式和內涵,讓學生靈活應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習能力,感悟歷史真諦。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教師在進行歷史微主題神入教學時,首先要解決的是歷史微主題的精心選取問題,其核心要義是要貼近學生。在利用歷史微主題進行歷史神入教學過程中,務必做到層層遞進,循循善誘。而要將歷史微主題神入教學的育人功能發揮到極致,需要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神入到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那一方時空,發揮學生的歷史想象,對歷史人物的處境感同身受,以期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士祥.神入歷史與理解力培養的教學研究——以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為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6):6-13.
[2]中共南通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中共南通地方史簡明讀本[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本文是筆者參加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初中歷史微主題教學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E-c/2020/1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