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當前在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理念也獲得了較大創新,群文閱讀就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興趣都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對統編語文理念下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應用教學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一直都是重難點,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直接體現。初中生不管是在學習能力還是習慣方面,依然不夠完善,對閱讀學習存在著抵觸心理。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在群文閱讀教學法提出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根據實際情況顯示,該教學方法在應用過程中確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讓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加強對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和特點
1.群文閱讀的內涵
從概念上來看,群文閱讀就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以一個閱讀目標作為核心,再選取多篇文章開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參與其中,深入挖掘文章主人公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教師要充分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交流,在思維上產生碰撞的火花,但教師不應該過度干預,而是要給予學生一定自主思考的空間。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是基于傳統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和升級,有效解決了應試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促進作用。
2.群文閱讀的特點
從群文閱讀的應用來看,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開放性。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其閱讀的話題、內容都是開放的,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太依賴于固有的模式,而是要學會打破常規,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放飛思緒。通常來說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會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或設置問題讓學生回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以開放性的問題為主,不要設置帶有固定答案的問題,這樣一來能夠培養其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完善學生綜合素養。(2)主體性。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當成課堂的小主人,適當地對初中生進行引導,讓其能夠了解閱讀教材中的基本內容。與此同時,師生之間還要加強交流和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深入交流對閱讀主題、篇章的理解;(3)整體性。這是群文閱讀擁有的最顯著特點,群文把原文零散的文章利用核心思想整合在了一起,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提升整體思維能力,也有助于其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就目前初中語文的教學情況來看,閱讀已經成為重點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法,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當前在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了較大變化,將傳統應試教學的模式轉變為了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群文閱讀正好滿足這一目標,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另一方面也是新課改得到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2)群文閱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多篇文章都是為了同一核心目標而服務。在這種教學策略的作用下,學生發散性思維、自主閱讀能力都能夠較大提升;(3)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群文閱讀法,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從書本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拓展眼界,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其未來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長時間讓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產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其思維。
三、統編語文理念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解讀教材內容,分析閱讀技巧
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告知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從而讓學生掌握技巧。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正確進行閱讀,從基本閱讀著手,為學生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以統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春》這一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把全文閱讀一遍。隨后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大聲朗讀過程中,分析原文中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這樣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方面,朗讀是學習課文、提升閱讀的有效方式,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以“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這一句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該句子中的兩個“盼望著”用不同的音調讀出來,以起到強調作用,表明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該篇文章中應用到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例如“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作者利用擬人的手法將春天比作剛出生的嬰兒,體現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在閱讀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播,讓學生更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點線面縱深延展策略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從點開始,隨后到線,再到立體的面。點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對該文章精讀、精講,將作者運用的比較好的修辭手法、描寫景色的句子等都挑出來深刻講解。線的教學就是教師要多找幾篇和該文章類似的篇章或段落,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基本感情,這和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面的教學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作為群文閱讀的延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盡可能給予學生自主學習、閱讀的時間以及獨立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統編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雙線單元”,這和群文閱讀教學法中的“1+n”的理念有很大相似之處。很多單元的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是在寫作手法上都有相似之處,教師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對其中一篇文章進行深入講解和教學,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講解完某一篇文章后,可以將該單元剩下的文章組合起來,讓學生進行自學,這是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良好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學能力、學習興趣等都會得到充分激發。
3.課內外橫向整合策略
語文知識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和人們日常生活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僅靠初中語文課堂上那有限的時間和內容,想要全面反映出語文課程的全部內容,基本不可能。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延伸,將課堂閱讀內容發展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閱讀習慣。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沒有給予學生自己閱讀或實踐的機會,就難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統編教材中,要求將“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這也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如果教師只將課文中的例子當成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僅不能夠開闊學生眼界,還和新課改的要求相違背。教師可以針對性的講解課本中的一篇文章,讓學生精讀,并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例如做筆記、劃重點、跳讀、默讀、朗讀、仿寫等。在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選取1~2篇課外內容,作為課堂內容的延伸,開闊學生視野。
4.指導學生針對性地進行閱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學生誤認為加大閱讀量,其閱讀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改善。這就會導致教師發現學生閱讀量已經明顯增加,但是閱讀的內容分散性很強,毫無針對性,對其閱讀水平的提升毫無幫助。即便閱讀再多文章,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其語文素養以及知識積累,那么閱讀也就并無太大意義。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掌握班上同學的學習能力和發展特點,為其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避免閱讀的盲目性。
從初中統編語文教材來看,其包含的文章題材十分廣泛,涵蓋了說明文、議論文、小說、散文等各種文體。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時,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不同文章的文體,并將其難度進行區分。例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這一類型的說明文時,就要告知學生,要掌握其中列數字、舉例子等寫作方法;在學習《偉大的悲劇》這一類型的記敘文時,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種散文時,要學習作者的描寫和修辭手法。在引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文章的特點之后,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更有針對性,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有明顯幫助。
5.讀寫一體化教學
閱讀和寫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布置適當的寫作任務,明確寫作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要對能力存在差異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例如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寫散文,水平較低的學生以記敘文為主。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技巧,還能有效培養其寫作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也給了教師更加靈活、更有個性的使用教材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解讀,擴大學生閱讀范圍,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并加強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系,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希紅.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開展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0):35-36.
[2]楊景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以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讀寫算,2020(25):181.
[3]陳潔.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統編教材初中語文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與實施探微[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5):63-66.
[4]李守忠.基于統編語文理念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2020(27):70.
[5]何凱讓.基于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四川教育,2019(20):39+45.
[6]付生才.統編教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7(11):92.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和統編新教材理念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280.】
作者簡介:王衛東(1976.4—),男,漢族,甘肅天水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皂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