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芹 孫亞珍
【內容摘要】在當前的新課改背景下,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數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學科,對于初中數學這一門重要的學科來說,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利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當前有學者提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問題導學法,借此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本文首先分析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然后闡述應用探究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最后探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策略,旨在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提供更多借鑒和參考資料。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教學水平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課前進行教學備案時,教師雖然將知識點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但是沒有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備案。有些學生可能認為學習數學有困難,所以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在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后,會大大喪失對于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授數學知識,給予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空間較小,部分問題需要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但是課堂上沒有給學生這部分的教學時間,導致他們無法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從而導致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更低。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擁有充分的時間對于數學問題進行探索和交流,在進行問題的討論過后,會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印象,讓他們對于這部分內容理解更加透徹,解答更加迅速。
2.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較小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還是以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不夠明確,因此在進行教學計劃的完善時,并未在計劃中指出應該為學生留出時間,對于自己不懂的數學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或者是尋求教師的幫助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較小,會使得他們無法真正感受到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的一些奧妙,讓他們因此喪失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較小會讓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學習數學的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二、應用探究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在學習初中數學的過程中,應用問題導學法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空間,幫助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理清解題思路,獲取更多的解題信息,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解答問題的時候,他們會對于這部分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會分析其中存在的數學信息,并且在對這部分信息進行整合后,提出有效的解題方法。他們會對數學問題存有極大地求解欲望,會根據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努力去解決數學問題,嘗試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鍛煉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空間。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圍繞問題開展教學活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圍繞一個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并且找到解決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的“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課時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就布置好問題和任務,就是讓學生去觀察并且身邊的哪些物品是對稱圖形的,然后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且討論自己身邊存在的軸對稱現象。在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之后,教師再向學生講授軸對稱圖形的一些特點或者是性質,比如說等邊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各條邊的長度相等,各個角的度數也相等,如果沿著一個點將其劃分的話兩邊的圖形是完全相等的,這就是所謂的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列舉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比如說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接著向學生講授如何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設計,比如說我們在過春節時經常見到的窗花剪紙,就是利用軸對稱來設計的,只要將剪紙對折剪出一半的形狀,那么展開后另一半的形狀也是一樣的,這就是利用軸對稱進行設計。
2.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問題探究能力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問題并且合力解決問題。在小組學習時,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探討,由提出的數學問題的信息來引導學生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三章數據分析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自主去探究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含義以及性質,教師可以列出一道題目,“在一個小時里面轉動一個小球并且記錄其轉動的次數,第一次轉動了10下,第二次轉動了20下,第三次轉動了20下,第四次轉動了30下,第五次轉動了40下,那么在這個小時里面轉動次數的平均數是多少?中位數是多少?眾數是多少?”,這樣讓學生根據這個問題去參考教材里面對于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含義解答題目。學生在參考教材后可以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含義,以此探討題目中所給的信息來計算出其平均數為“120÷5=24”,中位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取中間的數為20,眾數就是出現的次數最多的數為20,這就是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由問題導學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3.教師引導學生舉手發言,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舉手發言,由問題來提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學生進行交流和談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向導”,輔導學生去找到解答問題的條件。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八章數據收集與處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問進行數據收集一般都會采用哪些方法,并且鼓勵學生能夠舉手回答問題,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回答的正確那就對他們進行表揚,如果不是正確答案,教師也要進行補充說明,也要表揚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行為。在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后,教師可以引出普查和抽樣調查這兩個概念,讓學生了解普查與抽樣調查的區別以及各自的特點,然后提問設置出問題“去調查全年級的人數應該使用哪種調查方式?去調查一天賣出的鉛筆數量應該采用哪種調查方法?去調查一年內的冰箱銷售總量應該采用哪種調查方法?”,讓他們去回答在這些不同的情況下用普查比較好還是使用抽樣調查比較好。引導學生明白在調查對象較少的情況下,例如去調查一天內鉛筆的銷量,可以使用普查的方式,在調查對象較多的情況下,例如去調查一年內冰箱的銷量,可以使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以部分數據來代表全部數據的情況。
4.定期舉辦數學問題競賽,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定期舉辦數學問題競賽的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一個有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數學問題競賽活動,應該設置多樣化的題目,比如說有關一元一次方程的等式與方程的內容是什么,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有哪些,這些部分可以設置成解答題的形式,以此來測試學生是否將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記在腦子里。此外,還應該設置有關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調取生活中或者是身邊的數學問題,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將每個數學問題進行思路分析和梳理,以此來找到最佳的解答問題的方法。
結語
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拓展思維空間,讓他們能夠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鍛煉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將其應用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王文淵.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20,(14):64.
[2]柳廣宇.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探究[J].文淵(高中版),2020,(1):180.
(作者單位:濟寧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