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鶴
【摘要】目的:評估老年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并分析其改善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60例血透患者,根據年齡將其分為老年組(n=70)和非老年組(n=90),根據營養狀況分為營養正常組(n=115)和營養不良組(n=45)。所有患者均進行營養不良-炎癥評估(MIS)、改良主觀綜合性評估(MQSGA)、生化指標及人體學測量四項測定。結果:老年組上臂圍(MAC)、上臂肌圍(MAMC)、血尿素氮(BUN)、前白蛋白(PA)均低于非老年組,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MQSGA、MIS均高于非老年組(P<0.05);營養不良組實際標準體質量每日能量攝入量(DEI)、每日蛋白質攝入量(DPI)、MAMC、血肌酐(Scr)、白蛋白(Alb)、PA均低于營養正常組(P<0.05)。結論:由于老年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較差,需及時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
【關鍵詞】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營養狀況;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17-02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可延續患者生命[1]。在我國進行血透治療的患者中約有53%為營養不良,其中約39%的營養不良患者為輕中度,約14%的營養不良患者為重度[2]。營養不良的發生可能與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透析時間和患者年齡等有關,需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進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周期[3]。因此,本文通過對我院2019年6月至12月選取的160例血透患者進行營養評估,提出針對性改善措施,具體見下文。
1 基本資料與研究方法
1.1患者的基本情況 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60例血透患者,其中90例為男性、70例為女性;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為(52.35±15.50)歲;原發病中65例為性腎小球腎炎、50例為糖尿病腎病、10例為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癥、30例其他繼發性疾病、5例為原因不明。160例患者中,115例為營養正常,另外45例為營養不良;70例為老年患者,另外90例為非老年患者。納入標準:血透時間≥6個月,2~3次/周;無手術及外傷史。排除標準:尿毒癥、心衰、腦病等嚴重疾病者;近段時間無輸血或出血史。
1.2方法 治療方法:通過血液透析機(威高)進行治療,選擇碳酸氫鹽透析液,控制透析液流量(500mL/min)和血流量(200~260mL),4h/次,2~3次/周。研究方法:①改良主觀綜合性評估(MQSGA)[4]:內容包括并發癥、飲食改變、肌肉消耗、皮下脂肪、胃腸道癥狀、體質量改變及生理功能改變7項,最低為7分,最高為35分,其中評分<10分表示營養正常,評分為11~20分表示中度營養不良,評分為21-35分表示重度營養不良。②營養不良-炎癥評估(MIS)[5]:內容包括病史、查體、白蛋白(Alb)等10項,最低為0分,最高為30分,評分越高表示營養不良程度越嚴重。③生化指標:包括血尿素氮(BUN)、Alb、血肌酐(Scr)、前白蛋白(PA)等,采集指標的標準為:叮囑患者禁食水6h,血透前取清晨靜脈血。④人體學測量:包括上臂圍(MAC)、上臂肌圍(MAMC)、實際標準體質量每日能量攝入量(DEI)、每日蛋白質攝入量(DPI)等。⑤其他相關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通過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測定。
1.3觀察指標 比較老年組與非老年組的各項指標及營養不良組與營養正常組的MQSGA結果。
2 結果
2.1比較老年組與非老年組的各項指標 老年組MAC、MAMC、BUN、PA均低于非老年組(t值分別為3.276、2.606、5.552、3.048, P值均為<0.05),而hs-CRP、MQSGA、MIS均高于非老年組(t值分別為5.881、6.655、5.702, P值均為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比較營養不良組與營養正常組的MQSGA結果營養不良組DEI、DPI、MAMC、Scr、Alb、PA均低于營養正常組(t值分別為3.205、5.378、7.957、12.044、9.522、3.827,P值均為<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營養不良是血透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與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導致血透患者引起營養不良的原因較多,比如患者年齡等,老年血透患者營養狀況更差,營養不良程度更嚴重,是引起死亡率和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原因[6]。而攝入蛋白質-能量不足也是血透患者導致營養不良的重要因素,如果持續下去,就會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導致低蛋白血癥的發生,是出現營養不良的一個標志[7]。針對此情況,我國推薦蛋白劑的攝入量≥1.2g/(kg·d)[8]。本研究結果顯示營養不良組DEI、DPI均低于營養正常組(P<0.05),說明血透患者實際營養攝入量明顯不足,且低于我國推薦標志,造成此結果的原因主要與患者每日的飲食情況有關。部分患者仍每天只吃蔬菜,不敢進食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導致攝入蛋白質-能量不足,降低血清白蛋白,最終引起營養不良狀況。還有一些患者認為自己在世的時間不多,精神壓力大,導致食欲差,加上睡眠不足,最終出現營養不良[9]。所以,在進行血透治療的同時,還需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并進行飲食指導,幫助患者緩解壓力,正確飲食[10]。另外,本研究還發現老年組MAC、MAMC、BUN、PA均低于非老年組,而hs-CRP、MQSGA、MIS均高于非老年組(P<0.05);營養不良組MAMC、Scr、Alb、PA均低于營養正常組(P<0.05)。足以說明老年血透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比正常人要高。
面對老年血透患者營養不良的狀況,臨床應及時采取措施,具體為:加強宣教,策劃方案。加強透析患者的宣教,說明飲食治療的重要性、目的、意義和具體措施,了解患者的經濟條件、飲食習慣、營養狀況等,建立個性化方案;向患者推薦具體食譜,保證口味好、合理搭配、營養充足,從而增強患者食欲[11]。補充營養物質。①蛋白質:保證每天攝入蛋白質的量為1.2~1.5g/(kg·d),可多吃瘦肉、魚、奶制品、雞蛋等,還可增加氨基酸的攝入,但不宜過多。②脂肪:可只吃蛋清,不吃蛋黃,這樣能攝入優質蛋白,多食植物油,降低膽固醇。③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占比較重,多食用大米、面條、包子、餃子等。④鈉和水。應限制無尿患者鈉攝入量在40~80mmol/d,可用糖醋或醋代替鹽,保持體重增加在1kg/d以內,控制進水量。⑤鉀、磷、鈣、鐵。禁食含鉀高的水果,增加鈣的攝入量,給予鐵劑,增加磷酸鹽,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血透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應采取相應改善措施,保證營養充足。
參考文獻
[1] 林峰, 黃艾晶, 范曉棟, 等.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態評價研究[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8, 23(8): 80-83.
[2] 宋佳, 焦軍東. 評估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的方法[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8, 19(1): 91-93.
[3] 李寧, 崔向飛, 周紅麗, 等. 機體成分分析儀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態評估中的應用[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9, 20(1): 69-72.
[4] 章海芬, 陶幸娟, 施翎, 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評估和人體成分分析[J]. 中國血液凈化, 2018, 17(2): 114-117.
[5] 劉方芳, 郭碩, 高淑清, 等. 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在評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中的應用[J]. 營養學報, 2017, 39(4): 411-413.
[6] 揚淑梅, 賈莉, 張鳳琴, 等. 個體化營養干預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及生存質量的研究[J]. 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7, 17(11): 658-662.
[7] 吳愛純, 費世枝. 認知行為療法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態的臨床研究[J]. 中國康復, 2019, 34(7): 364-367.
[8] 王秋梅, 劉曉紅, 孫曉紅, 等. 社區居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營養狀態評估[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9, 18(8): 569-572.
[9] 李明明, 孫利軍, 穆立芹, 等. 生物電阻抗法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評估分析[J]. 中國臨床醫生, 2017, 45(4): 42-44.
[10] 卓飛霞, 韓宗萍, 李芳, 等. 生物電阻抗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的評估價值[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9, 35(15): 1136-1141.
[11] 唐寬平, 董哲毅, 張智敏, 等. 三種方法對血液透析患者營養評估及影響因素比較分析[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8, 19(8):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