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貝 易景娜
【摘要】目的:飲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患者病情改善中的重要的措施。為更好的開展糖尿病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本文設計一款糖尿病患者飲食監控微信小程序,實現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監管。方法:該小程序包括記錄、測評、發現、我的4個模塊;患者、醫護人員2種模式。平臺通過分析各類食物中糖分、碳水、脂肪、熱量等比例,給予患者日常飲食推薦;結果:患者可以通過平臺記錄日常飲食內容與總量;醫護人員可以接收相關聯患者的飲食情況。結論: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小程序的設計可以實現對醫護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監管,同時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提高患者對自身血糖水平的控制能力。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糖尿病;飲食監控;微信小程序;互聯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215-02
隨21世紀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時代的熱潮。2019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互聯網+護理服務”是指利用醫療機構注冊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罹患疾病或出院患者或其他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護理指導、健康咨詢等[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糖尿病患者90%~95%,患者需終身治療。若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誘發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多數研究表明,飲食護理干預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病情,利于病情恢復[3-4]。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出院后因缺乏監督或知識缺乏而因飲食造成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小程序的設計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該平臺可以給予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滿足醫院-家庭聯動式延續性護理需求,在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擔,指導糖尿病患者正確飲食等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1 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小程序的模式與模塊的設計
1.1平臺總體設計 該小程序是一個開放式的C2C模式的平臺,具體是由用戶端、服務器端、數據庫三部分組成。用戶端可分為糖尿病患者模式和醫護人員模式兩類,用戶端的設計需求是界面簡潔、友好。服務器端是在兩種用戶端的過程中提供飲食分析、飲食成分總計、飲食推薦、超高糖飲食提示、患者與患者、患者與醫護人員交流平臺搭建等服務[5-6]。
1.2患者模式設計 ①“記錄”模塊:界面包括早餐、午餐、晚餐三個并列圖標。用戶點擊相應圖標后可通過查找食物,以克為單位進行精確飲食記錄,如無食物稱者可通過系統預定個/碗/杯等常用單位進行記錄。每種食物都有綠燈、黃燈、紅燈三種顏色表示推薦使用、不推薦使用、禁止食用。未記錄的一餐視為未使用任何食物。②“測評”模塊:界面包括飲食分析、血糖記錄、健康評分等圖標。飲食分析是對用戶所記錄的三餐進行成分統計,包括各類食物中糖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熱量等比例以及根據用戶記錄的食用量計算總量,所得結果與推薦的各營養成分進行比對,數字比例以紅色表示偏高、綠色表示正常、灰色表示偏低。血糖記錄是針對擁有家庭自測血糖儀的患者,可以給予一個數據記錄的平臺,用戶測后記錄,平臺協助儲存數據,以便患者及醫護人員日后比對。健康評分是根據患者記錄的日常飲食組分、血糖水平綜合評價后給予評分,此評分會實時更加直觀的匯總給相應負責的醫護人員。③“發現”模塊:患者可以在此模塊發布自己每日飲食動態,同時也可以對他人發布的信息進行了解與交流。醫護人員可以在此模塊發布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建議。平臺后期官方賬號也會在此模塊發布推薦的飲食結構與美食制作教程等內容。方便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進行直接的交流[7-8]。④“我的”模塊:此模塊主要包括通訊錄、消息、個人設置。通訊錄是以群組為主體,一位患者可以加入多個群組,群組管理員每日可以接收該群組內所有患者的飲食分析評分與飲食詳情。消息是患者可以接收其他患者或醫護人員的私聊消息。個人設置包括常規小程序的更改用戶名、更改頭像等內容。小程序與微信賬號綁定后可在此模塊設置用戶提醒時間,以免遺忘飲食記錄。
1.3醫護人員模式設計 醫護人員模式與患者模式中記錄、測評、發現、我的4個模塊基本相同,但是每個模塊增添了更多管理功能。主要區別在于“我的”模塊。醫護人員可以在通訊錄下以病區為單位或者以個人為單位創建群組,邀請患者進入群組。醫護人員可以每天在消息下會有置頂的匯總表,詳細記錄群組內每個病人的日常飲食,并由相應顏色直觀表示糖分攝入是否過高等情況,從而做到對出院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有效監管。
2 飲食監管小程序對糖尿病患者延續性護理的影響2.1彌補傳統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監管的不足延續性護理是“互聯網 + ”時代的新式護理模式,是傳統護理模式的一種延伸與整合[9]。而延續性護理也在不斷改善與發展之中。目前現有的延續性護理方式包括電話隨訪式、微信群聊交流式等,傳統的干預方法可以滿足醫護人員進行隨意的健康宣教和指導,但是不能很好的對患者進行監督,患者依從性不能得到確定。而飲食監管小程序可以實時更新患者飲食內容及食用量,平臺中介分析其中各營養成分含量,可以滿足醫護人員對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實時監管。
2.2增加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 增強飲食管理依從性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治療周期長,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存在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情況。飲食監管平臺給予患者飲食指導,持續性提醒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低鹽低脂,減少糖類食物攝入量,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指導病人學習飲食中各營養成分的換算方法,并根據患者記錄的體重指數、進食量等相關指標及時提醒患者注意平衡飲食,并合理搭配飲食中的糖、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改正患者錯誤的飲食觀念[10]。相比于傳統健康教育,更能起到持久性的效果。這種新型護理模式有效發揮了醫護人員對于患者飲食狀態的動態的監管作用,這對于促進糖尿病患者養成良好飲食生活習慣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11]。
2.3為患者提供一個病情交流平臺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飲食監管小程序中的交流“發現”模塊是一個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患者與患者之間的病情交流與溝通,減輕患病者對自身疾病的夸大與擔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理負擔,在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樹立治療自信等方面也有積極意義,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2.4減輕醫護人員的監管負擔 增強護理滿意度飲食監管小程序的使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保證了院外護理服務的落實。據不完全統計,22.7%的門診患者與20.1%的住院患者認為“醫患溝通不足”是當前護患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12]。而飲食監管小程序的設計,避免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的空間時間限制,保證了醫護患之間溝通的及時、有效,增強了糖尿病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在逐步提升護理滿意度方面有積極意義。
3 討論
3.1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小程序 設計的可行性微信小程序相對于傳統APP來講,用戶只需借助微信,不需要再安裝其他軟件,界面相對簡潔,信息傳遞及時。微信小程序互動形式的多樣性,是微信平臺的一個優勢,執行者與監管者可以實現雙向交流與互動。同時,微信小程序的設計與搭建并不困難[13]。微信小程序自2017年建立以來,發展相對成熟,對于未來醫療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3.2飲食監管小程序的應用范圍有很大擴展空間 糖尿病患病人數多,年齡覆蓋范圍廣,故用戶基數較大。同時飲食監管小程序適用對象不止醫護人員與糖尿病患者,還可以擴展為高血脂患者的飲食監管、需要進行試驗飲食患者的短期監管、外出子女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飲食監管等。
3.3飲食監管小程序的設計是延續性護理的一種創新形式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新式延續性護理是利用微信實時在線、移動互聯的特殊優勢,在將護理工作由醫院轉移至家庭的同時,保證了護理工作的不間斷性,通過線上的咨詢與管理,可拉近護患醫患之間距離感,促進雙方共同努力進而加快疾病轉歸。微信平臺的搭建與應用是繼電話隨訪、微信群聊后的一種延續性護理的創新形式。
4 總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各式各樣小程序的興起給大眾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小程序設計本身就是順應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在醫療護理服務中日趨重要的延續性護理,也應該適應新的時代形勢,用更好的手段和方法,使更多醫護人員和患者受益。本文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監管平臺的設計,為醫護人員和糖尿病那個患者提供了一個線上交流平臺。在為醫護人員減輕照護負擔,指導糖尿病患者正確飲食等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 (2019-02-12)[2019-04-24].
[2] 任慧芬. 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16): 292-293.
[3] 張慧麗, 凌莉萍, 趙正焱. 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20, 31(6): 754-755.
[4] 程瑞蓮, 張晴, 顏美霞, 等. 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肥胖病人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6, 30(15): 1872-1873.
[5] 曹源, 李金玲. 面向高校應用的活動小助手微信小程序實踐研究[J].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20, 38(6): 169-171.
[6] 曾惠霞, 羅荻.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園導游播報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 電子世界, 2020, 27(13): 13-14.
[7] 孫邢格, 花夢林, 王菁, 等.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護理學專有名詞學習平臺的設計[J]. 全科護理, 2020, 18(18): 2280-2283.
[8] 黃躍師, 袁長蓉, 宋曉萍, 等. “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 2020, 34(8): 1388-1393.
[9] 林甜甜, 衣沈妮, 王季芹. “互聯網+”時代遠程護理在COPD居家患者延伸服務中的研究進展[J]. 齊魯護理雜志, 2020, 26(11): 106-108.
[10] 楊秋萍. 出院患者延續護理服務模式的建立與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 2020, 18(01): 70-72.
[11] 李雪靚. 延續性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血糖調控及飲食的影響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 22(23): 12-13, 16.
[12] 張淑霞. 延續性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影響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9): 148-150.
[13] 劉艷. 微信小程序視域下移動學習平臺的搭建與研究[J]. 信息與電腦(理版), 2019, 13(14): 78-80.
作者簡介:李貝(1999.11-),女,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延續性護理,慢性病。
*通信作者:易景娜(1987.01-),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普胸外科,研究方向:胸心外科臨床醫學。E-mail:enaering@sin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