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彥 萬曉昌 劉欣蔚 翟少華
摘要:本文是對現代學徒制培養以及混和所有制特征的二級學院建設的一些思考,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而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級學院是人才培養的一種載體,是中國職教改革的一種方式,這種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它的體系建設與適用性都還在摸索階段,本文主要介紹了這種模式的體系化方法,將二級學院建設項目化,打包封裝,以傳授經驗、探索是否符合其他專業建設需求,以助力中國的職教改革之路。
關鍵詞:學徒制;二級學院;混合所有制
一、題目解析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人才培養方式,是指學校、企業共同培養學生,學校以理論教學為主,企業以師帶徒為主,更多的是傳授經驗,指導操作,以現代學徒制鏈接三方(學生、學校、企業)甚至五方(學生、學校、企業、家長、社會),是中國職業教育結合中國傳統、當代國情以及職業教育先行國家的優秀案例進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其規劃愿景來看,是非常科學的一種培養模式,如果能夠成行,并將對中國工業4.0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混合所有制:人才培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撐,因此學校和企業需要協商出資形式、出資占比,即學校的自有資產以及企業的自有資產進行合理評估與劃分,之后按照出資比例進行盈虧分配,混合所有制的重點和難點在于產、權、責的明晰,資產的占比、權力發分配以及責任的明確,不能各自為政,也不能融于一體,最佳狀態應該是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二級學院專業建設:二級學院專業建設,即以專業為核心,進行二級學院的建設,可以看作是特色專業或特色學院,學校和企業共建,這對學校和企業提出了一些要求。首先對學校:此專業要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或者王牌專業,擁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合理的師資配置,能夠符合現代企業的一線生產人才培養的需求;其次對企業:企業要有足夠的意愿以及核心人物的支持,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和高遠的戰略眼光,二級學院建設投資可能巨大,但收益可能滯后,如果沒有核心人物的支持以及足夠的財力支撐,短期無法收回成本的情況下,又急于求成,最終的結果將是一地雞毛。
二、操作分析
(一)項目規范化
二級學院建設涉及到學校、企業以及學生等各個方面,于學校而言由于學校更多的是國有資產,因此要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給國家造成損失;于企業而言,企業是逐利性質的,如果二級學院建設不規范,資產處置過于隨意,也可能造成損失,打擊企業的積極性;于學生而言,專業的選擇可能關系到學生的一生,而且最重要的是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二級學院的建設要規范化,選擇優勢專業辦學,選擇實力企業合作,二級學院建設立項,整體規劃,專人負責,人事架構、產、權、責明晰,從框架上來整體規劃二級學院的建設,再進行細節考量。
(二)權責合同化
合同化是項目規范化的具體表現與補充,此處的合同化不僅是二級學院建設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就人事架構、產、權、責的細節合同化,而且同時學校、企業與學生簽訂合同,甚至與家長簽訂合同,三方將權利與義務明確化,以合同的形式進行確立,從而在法律上保障各方的權利。
(三)課程標準化
學校與企業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學生,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將課程內容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化。學校將行業未來將應用到的理論知識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同時進行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為企業培養素質人才;企業由經驗豐富的師傅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師帶徒,并進行輪崗制,讓學生不僅僅停留在一個崗位上,而是了解企業的整體的運作,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對自己的短板進行彌補,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快的提升。
(四)建設體系化
建設標準化是指二級學院的建設以特色專業與王牌專業進行先行化試點,并對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進行總結,走出一條可以適用于更多專業的職業教育之路,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某些特定專業,將建設經驗進行打包,能夠封裝,可以給其他專業以案例指導,形成適合中國國情、滿足未來人才需求的有中國特色的職教建設體系。
三、結語
相較于國外比較成熟的職教體系,國內的助教體系尚不成熟,職教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是職教改革的一種方式,更適合于優勢專業,經過不斷摸索,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體系,接下來的工作是學習這種體系,找到適合相對弱勢專業的職教改革之路,不斷摸索,讓中國的職業教育在不斷探索中前行,從而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田志磊,趙曉堃,張東輝.改革開放四十年職業教育財政回顧與展望[J].教育經濟論,2018,3(6):73-91.
[2]胡媚.我國職業教育財政政策研究:回顧、梳理與展望[J].職教治理,2020,6(3):36-46.
[3]劉明興,田志磊,王蓉.探索中職教育發展的中國路徑[N].光明日報,2014-1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