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
摘要:核心素養是目前教育的新方向,其對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與推動力,其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教師是核心素養落實的重要環節,要順應時代教育發展,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重點,綜合提升學生生物能力,結合學生特點與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針對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創新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今后工作中所具備的重要能力,其可以幫助學生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始終處于正確、積極的狀態。傳統教學設計已經難以滿足當下學生需求,難以取得較好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的課程內容范圍較廣、涵蓋內容較多,學生需要在有限時間內掌握全部生物知識,還要將生物知識在自己腦海中形成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較有難度的挑戰。教學模式的創新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親歷探索過程,進而不斷提升自身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
二、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途徑
(一)深入挖掘教材,加強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課程中涉及到很多生物學原理、生物學專業術語等,由于其較為抽象、難懂,學生短時間內難以將其與生命現象聯系起來,無法在理解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將生物學知識與生命活動連接起來,如有些知識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大多是講解人們身體結構的生物學知識,那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體入手學習,將固定的理論轉變為科學現象,引導學生探究生命活動規律。
例如,在教學“基因的本質”時,為激發學生對生物規律與生命活動的探索欲望,我便利用了“抖音疑似雙胞胎姐妹,檢測結果是同卵雙生姐妹”這一熱門新聞導入課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基因規律探索的欲望,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DNA分裂原理解釋雙胞胎鑒定原理,從而完成順利過度到課程學習上。
(二)創建問題情境,建立學生科學思維
生物學知識是建立在科學思維之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科學思維分析事物讓學生善于用模型、推理等形式探索生物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建立基于教學大綱的問題情境,多提問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愿意、喜歡跟著教師的思路。
例如,在教學“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時,我便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各種動物的惡搞拼接圖片,并詢問學生“人類的創造力是無止境的,這些圖片更是將人們的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比如綿羊身上長滿花菜,狗頭鳥身等等,你們覺得這些奇思妙想在將來能不能變成現實?”雖然學生們的回答不一,但其注意力已經跟上了教師教學思路。講解到基因剪切部分時,可以詢問學生:“行走江湖離不開兩把刷子,我們基因工程離不開的是兩把剪子,基因工程的剪刀可以將外來的DNA切斷,請問剪刀在這里是把什么東西剪下來?剪刀指的是生物學中的什么酶?剪開的是什么鍵?”將枯燥理論知識與生物規律相聯系,并引申出多個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思考,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
(三)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科學探究
小組合作不僅是以小組形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讓他人解決自己問題,更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逐漸提升自身對生物現象與規律的求知欲,進而掌握生物學科學探究的思路。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小組合作的空間與機會,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表達,進而擴寬思維視野。
例如,在教學“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考慮到該課程中的自由組合現象較為復雜,學生短時間難以理清其中的多種可能性,我便引導學生分組活動,進行模擬配子的形成過程,并制作出多種遺傳因子組合與其性狀表現的表格,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自己推演出雜交試驗分析圖,還能在合作交流中擴展自己的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個人發展道路中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在面對市場發展與社會改變時能夠自由應對的能力,同樣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教學知識“拷貝”給學生,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講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王金龍.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模式探討[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