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彬
中圖分類號:G804.5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75-01
摘 ?要 ?運動損傷是運動員的天敵。運動損傷作為現今體育界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人都深受其害。特別是運動員,輕則受傷停賽,重則可能斷送職業生涯。為此,擺在體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能夠更加高效、及時地消除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列舉了運動傷病在不同的運動項目里可能出現的具體形式,通過對這些傷病的觀察和總結,得出相關經驗和教訓,以期為我國運動醫學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 ?運動損傷 ?運動項目 ?表現
一、前言
運動損傷是指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傷。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極其嚴重的,它不僅影響運動員的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影響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甚至留下身心后遺癥,給運動員以后參加體育運動帶來心理陰影。不同種類和程度的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和教練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壓力,嚴重地影響了運動員的生活和學習。因此,最大化減少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并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以籃球、排球和射擊運動為例,探討了運動損傷發生原因。
二、不同運動項目中的運動損傷發生原因
(一)籃球
籃球運動集合了急停急起、跑、跳、投等動作,運動時全身大部分關節參與做功,如投籃時腰腹的發力,急停急起時膝蓋的發力以及貼身對抗起跳落地時踝關節的發力等。這使得籃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集中在踝關節、膝關節和腰腹部位。而從高校運動員發生的損傷數據來看,踝關節損傷發生的比例最高,其中多為扭傷。腰部其次,多為撞擊后后仰倒地時與地面的撞擊。膝關節損傷多為膝蓋前交叉韌帶的扭傷。
(二)排球
排球運動過程中發生的運動損傷主要集中在肩部、腰部、手指、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傳球、墊球、扣球、發球、攔網等技術動作均需要肩部用力,因此肩部損傷人數較多。此外,排球運動需要配合快速的腳步移動,因此,排球運動中運動員踝關節的損傷率也很高。扣球揮臂時,需要運動員利用腰腹力量帶動轉體揮臂,對腰部損傷較重。擦傷、挫傷、勞損、韌帶損傷、肩袖損傷、半月板損傷等也較容易出現。這些都與訓練過程中動作是否正確有很大關系。
(三)射擊
射擊運動需要靜力做功,同時每次需要長時間做功。所以,射擊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為慢性損傷急性發作或慢性損傷,很少出現單純的急性損傷。運動損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部位。
1.肩背部。在訓練比賽過程中,要求射擊運動員機械地重復某一個動作,其中又以舉槍—瞄扣一放下—舉槍這一手臂動作重復的次數最多。在完成一套動作時需要各個肌群均參與進來,相互配合,包括肩關節、上臂、肘、腕等,尤其是肱二頭肌長頭、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背部等肌肉。當背部肌肉長時間未放松,就極易引發背部肌筋膜炎。在手槍項目中,因為部分舉槍時的姿勢較為特殊,也很容易讓網球肘出現,而受左腕部持槍動作的影響,故步槍也極易讓腕部腱鞘炎出現。
2.頸部。在訓練過程中,射擊運動員的頸部要求向左(步槍)或向右(手槍)旋轉,角度在30°~45°左右,且步槍項目還需做到右腮與槍托緊密結合。具體訓練時要求兩側頸部肌肉一定要保持協調。當一側出于收縮狀態時,則另一側就應舒張,這一姿勢需長時間保持。如此以來就讓一側骨肉出現疲勞和乳酸堆積的概率增加,一旦恢復不及時,便會導致肌肉發生靜力性操作變性,最終引發傷痛。除此之外,因為頸部在很長時間內均要保持旋轉姿勢,所以就很容易引發頸椎部分肌腱發生改變。
3.手及手腕部。通常,后引臂肌的釋放側最容易發生手和腕部損傷,以水皰為主要表現。其主要是因為組織間摩擦次數較多所致,通常進行常規處理即可。另外,腕背側伸肌肌腱炎也是手腕損傷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發生同運動員不正確的姿勢有很大關系。
三、結論
運動損傷的多發部位是肩頸部以及腰部。運動損傷發生最多的情況是在專業訓練時。運動損傷的多發形式是肌肉拉傷、關節帶損傷、擦傷和挫傷。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動作技術不規范、不熟練、違反規則、準備不充足和疲勞等。
四、措施和建議
要求運動員要做好自身監督,隨時注意自身身體的反應,一有不適立刻停止訓練,及時就醫;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運動水平合理安排訓練計劃、訓練目標和實施方案,以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加強基本技術教學,使學生的活動能力得到提高;教練員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防止出現疲勞,開展積極性休息;運動員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術不僅可以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增強體質,還有效預防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戴勝東.大學生籃球運動損傷規律及原因分析[J].體育風尚,2021(06):13-14.
[2]宋慧銘.淺析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J].拳擊與格斗,2021(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