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軍 陳玉霞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79-01
摘 ?要 ?發展學校體育教學是我國整個體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對學生個人及其身心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即從中小學入手,了解我國的體育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以教學改革來解決現實問題的對策,系統闡述了體育教學改革與學生的素質提升之間的關系,研究改革的正確方向和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以及學生健康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中小學生 ?體育素質 ?培養研究
本文在充分領會《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本著“健康第一、以體啟智、以體育德、體教融合、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理念,以加強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綜合改革為研究目的,通過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進行調查,得出影響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因素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體育鍛煉場地設備是否配備完善和有無自主選擇的項目;學生對體育課上鍛煉的認知和鍛煉動機;體育教師如何進行科學的鍛煉輔導。
一、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問題分析
學校體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論與實踐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是由于歷史的、傳統的和主觀的原因,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程度深淺不一,對學校體育的本質觀、目的觀、價值觀和質量觀的認識目前仍處在較低水平。
(一)學校問題
廣大城鎮和農村,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為考取高一級學校取得鐵飯碗為目標,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這些陳舊的觀念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新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據調查了解,社會上很多家長一方面崇拜像李寧這樣的體育明星,另一方面卻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認為搞體育“出息不大”或根本“沒出息”。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制約,學校體育的決策、管理和發展也被施加很大阻力,因此很難發揮學校體育的各種功能和作用。
(二)教師問題
教學目標定位誤區。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學目標的定位誤區,使得體育教學無法發揮應當有的效果。長期以來,體育教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與體育能力。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種目標顯然是不充分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需要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如果缺乏對學生現實需求的滿足,就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工作產生抵制的心態,這對于體育教學而言是非常不利的?,F代體育教學的目標應當綜合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與提升學生體育素養,這兩者應當綜合考慮,否則會由于考慮失衡而挫傷學生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三)學生問題
學生體育學習目的不明確。從前述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選擇體育課程的過程中目的性不明確,有的純粹是熱愛體育運動,有的則主要是為了滿足學校的課程要求。于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難形成相互配合,因為多數學生的目的都存在著差異,老師也很難通過某一個或者某幾個項目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貧w到現實,在體育教學中,很多學生都獨立于課堂群體之外,基本上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再加上老師的管理相對寬松,體育教學的效果也無法實現。
二、新時期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策略
通過調查分析研判提出幾點建議:(1)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科學考量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方案,在對學校體育發展方面逐年加大投資力度和政策傾向支持學習體育特色項目呈多元化發展。(2)學校需健全有組織實施、招生、教學管理、課余訓練和競賽、運動安全防范、師資培訓、檢查督導等方面的規章制度。(3)積極推行體育第二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自由選擇,真正體現“人人不同、個個精彩”的育人目標,進一步推動校園特色體育運動,精細打造體育特色項目向特色體育學校的轉變。(4)學校應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方式,通過課堂課程設計落實培育“體育精神品質”,由人文課程豐富“體育知識水平”,由運動課程習得“科學運動技能”,由實踐課程提升“體育活動行為”,由健康課程實現“健康生活方式”,通過模塊式教學方式切實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水平。(5)在教師能力提升方面,要鼓勵教師采取學歷再深造、教學名師一對一指導、到對口支援學校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體育師資水平。
三、結語
學校體育創新發展已然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學校體育改革必須向縱深發展,體育特色項目與傳統體育項目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快樂體育”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個體身心的全面發展,由此養成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