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瓊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一直困擾大多數語文教師。要教好文言文,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古漢語功底外,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把學習文言文變為積極主動的行為。教學文言文如何找到文言文的教學合宜的切入點?“以寫促讀”讓文言文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以寫促讀;教材;課堂;學生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文言文語言典雅、音韻和諧、意蘊豐富,卻不大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怎樣讓文言文教學更有效?聽了一節荔城街第三中學張勁松老師的“以寫促讀”教學《三峽》(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課,我受到了很多啟發。下面就文言文教學中如何關注學情,怎樣進行有效教學進行探討。
文言文教學時要涉及到“言”與“文”的處理問題?!把浴?,指的是文言知識,字詞句的理解和積累,“文”指的是文章的內容、結構主體和情感等。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根據課標、考綱,針對學生的學情來制訂教學目標,進而有的放矢地組織文言文教學。
學生學習文言文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學生大多不喜歡讀文言文,情感上不能走近文言文。
二、學生積累的文言文字詞知識少,在閱讀文言文時會遇到許多在文字理解上的障礙,不容易讀懂句意。雖然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能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來疏通文意。但《三峽》中的“重巖疊嶂、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雖乘奔御風、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如何解釋?難點還是有很多。
三、學生不懂得怎樣解讀文言文,讀不懂文意?!度龒{》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描寫景物的正面側面、動靜相結合的手法,讓人贊嘆。但要學生賞析寫景散文,是有難度的。學生遇到的障礙是如何欣賞“語言之美”這一環節。
基于這些原因,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在課前,那些不懂的字詞句,通過學習掌握了嗎?知識積累有增加嗎?
二、在課堂上,有沒有真正的消化文言文,能否既促進讀,又可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增長了情感體驗沒有?
三、在課后反思:學生收獲了那些知識,有沒有真正走向自主學習?
日常的文言文教學中,為了較好地達到提升學生閱讀效能的教學目的,可以通過“寫作”,讓學生與文言文的文本之間產生情感的反應,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下面以“以寫促讀”教學《三峽》為例進行探討。
一、打好“寫”的基礎,解決對字、詞、句式及語法等學習“言”的問題
(一)立足教材,確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學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根據學情及本文特點,張老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三峽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2.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體味三峽壯美的風光,品味寫法之妙;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張老師把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三峽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把教學難點確定為:品味寫法之妙。
(二)重視布置課前預習和課堂上預習作業的檢查
1.課前要求學生參考課文注釋,先獨立完成對課文通篇的翻譯,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形成小組翻譯。老師課前批改了小組翻譯,從而能發現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存在的疑難。
2.課堂上課件展示:預習中翻譯有難度的短語、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雖乘奔御風、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探討。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重點語句的翻譯等。
這一環節突出了學生是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積累了知識。體現了《新課標》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
(三)結合文體特點作知識回顧,有利于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1.寫景要抓住典型景物,寫出景物特點。2.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方法來描繪景物:如動、靜相互襯托;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等。這一環節能夠讓學生較好地復習抓景物特點描寫的技巧。
二、“以寫促讀”提能力,促課文品讀
文言文是一種文體,也是一種語言。語言學習的特點就是要在學習中注重多讀、多寫、多積累。文言能力的提高,良好文言語感的培養對學生文言文解題來說很重要。要注重賞析、探究文章的內容、結構主體和情感等。在教學上通過 “寫”的環節,可以促進學生及時對文言文的內容情感的內化,助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課堂教學《三峽》的以下幾個環節:
(一)審美探幽: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三峽之美,是學習重點。張老師開展了“尋找三峽之美”的活動:
師 :在酈道元眼中中,山水以何為美?請按示例概括:如:以山之高峻為美。
生1:以水之勢大為美
生2:以水之多端為美,以樹之遒勁為美,以水之飛流為美,以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為美
生3:以肅殺為美,以凄涼為美
(二)內容梳理
師:多么雄偉壯麗的景象啊!作者卻僅用了一百五十來字來描述,令人贊嘆?,F在請同學們開展小組學習,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再讀一讀,并簡要說明理由。
課件展示范例:
“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币痪?,用了 正面描寫 手法,突出山勢 連綿、高峻 ,表現出雄壯美。
在這一環節,因有范例的引導,加上張老師的話點燃學生“說”的熱情。學生積極主動,紛紛舉手回答。
(三)情趣橫生
品讀課文,賞析靚點,突破難點。真正的品讀課文就是建立在對文章優美詞句的賞析上。張老師將文中的“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的句子設置微寫作訓練:
師:酈道元沒有去過三峽,但寫出的《三峽》卻千古吟誦。三峽的美,不僅在酈道元的筆下,也在我們的想象中。學習了酈道元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景的手法,發揮你的想象力,請寫一寫,假設你在三峽,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再展示給大家。
課件顯示:修辭方法,景物的色彩,或動靜結合、正面與側面描寫
提示:
當行船經過一段比較淺的河段時……
這一活動讓學生倍感興奮。再加上提示語的引導,學生特別積極主動。8分鐘后,有好幾位學生舉手要求展示他們的作品。
【學生作品1】:當行船經過一段比較淺的河段時,近岸之處,水流沖擊著河底的石頭,濺起汩汩水波,越過石頭,波紋不斷地往周圍蕩漾開去,又濺起水波,又蕩漾開去,似乎還能看到水中的魚兒順著水波嬉戲追逐。
【學生作品2】:當船行駛到平靜的綠潭中,水面上倒映著山林的樣子,就像一大幅水墨畫,山巒起伏,在山巒邊沿上,奇松怪柏張牙舞爪。
【學生作品3】:綠潭水面十分平靜,像靜止了似的。兩岸的青山綠樹倒映在水面上,潭面似乎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綠色紗衣,讓人忍不住想要伸手撫摸。
【學生作品4】:在那碧綠的潭水中,魚兒在潭里嬉戲追逐,卻不見蕩開波紋清波,遠遠望去,好像水中裝著的是整個世界:茂盛的草樹,高峻的山,還有藍天和白云……卻只是一片倒影罷了,實在是趣味良多。
……
張老師在與學生互動中共同評點,總結。這是本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旨在突出教學重點。在此環節,張老師及時給予提示,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這寫作的環節,讓學生充分透徹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領略了三峽的美,還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鍛煉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
三、立足學生,“以寫促讀”顯效果
面對同一篇文章,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往往有不同。按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觀察和體驗,讓學生有個性閱讀的機會和自由寬松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經驗、情感去體驗作品,對作品有個性的自主的反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三峽美,是自然的偉大;《三峽》美,是作者的匠心,是文字的魅力。學習經典古文,重在品味、欣賞和積累。這堂課,氣氛和悅,張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想,說中練。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是主導,講究方法,學生積累了字詞句式等基礎知識,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學習了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還領略了祖國山川的壯美,激發了熱愛祖國的熱情。還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鍛煉。特別是寫作的訓練,能較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強化學生運用課內素材寫作的意識。課堂效率也明顯提高了。
四、結語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創設寫作平臺,引導學生深化文言文學習,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質是把文本、學生、生活聯系起來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學習理解文本后,結合文本材料作一些小練筆,既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用清晰正確的語言表達感悟和體驗的能力。堅持下來,學生在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方面會得到促進。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挖掘讀寫結合的聯結點,讓學生有東西寫,知道寫什么,懂得怎么寫,進而喜歡閱讀與寫作。既可使文言文閱讀教學更有效,又可帶動作文教學,真正實現了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一舉兩得。
文言結合,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文本中來,才能真正達到文言文教學的有效。努力創新教法,讓“文言結合”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位,增強學生學好文言文、做好文言文練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李明哲. 上學生喜歡的語文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 賈桂強. 生長式語文課堂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3] 以寫促讀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 趙生. 文學教育.2018.07:70-71
[4] “以寫促讀”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J]. 吳國珠.當代教育論叢.2018.0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