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容鮮
摘要:高中階段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文學知識也與歷史、政治息息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教學中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已經成為了各科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高中語文學科來說,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積極推動黨史教育,促進高中語文在思想層面的指導作用不斷發展,也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關鍵。本文以高中語文課堂為教育背景,論述了黨史教育在當下教育領域的重要性,為高中語文課堂中的黨史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能在黨史教育融入課堂方面做出一定的參考共享。
關鍵詞:高中語文;黨史教育;策略探究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課程。學習和使用語文是高中黨史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對于高中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高質量的語文學習是塑造學生素質和健康人格的關鍵。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進行黨史教育培養,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抓住黨史教育教育的機遇,將黨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強、知識性強,使學生不僅能有興趣地學習語文,而且能得到思想層面的全面發展。
一、黨史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黨史介紹了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特點和背景。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以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領導能力,用唯物史觀、辯證的方法分析和評價事件,勤于思考,敢于在新形勢下創新。在黨史教學中,學校要以科學的思維方式講述黨史故事,介紹和分析當時中國經濟外交的歷史背景和特點,啟發學生思考。同時,有必要根據中國歷史進程和近代成就和事實,對黨史上的許多錯誤認識進行分析和駁斥,要創新和實踐各種學習方法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
在實踐和發展中,我們黨逐漸形成了貼近現實、貼近群眾、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和傳統,具備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這些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通過學習這些精神和傳統,高中生可以順利地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難題,理順自己與他人、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高中生正處于價值創造的關鍵階段,外界不良的社會思想很容易影響和欺騙年輕的學生。因此,我們必須開展黨史教育高中學生,這樣他們就可以了解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歷史,建設和改革由人我們黨領導下,加強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踐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國共產黨逐步塑造了一個偉大的工作作風,一個光榮的傳統。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光榮傳統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通過探索完善的工作作風、偉大的傳統和革命精神,幫助中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困惑,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高中語文課堂中推進黨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要進行黨史教育,教師必須首先言傳身教地進行道德教育
對于高中生來說,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最長,接觸的機會最多,因此教師對高中生的行為會產生長期、全面的影響。因此,日常生活中,語文教師要切實地落實黨史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此外,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誠實,以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交流距離,使學生處于最佳的身心狀態。同時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在語文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史課程,在學校建立長期的黨史教學機制。
(二)要進行黨史教育,教師必須利用好語文教學材料促進黨史教育
有很多現成的語文教學材料,可以用來作為黨史教育的材料。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開發和利用好這些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了解這個地方,進入精神。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同的學習目標,道德教育的側重點也應該不同。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情感,讓學生在吸收語文知識的同時,深刻感受教學內容的教育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或展示歷史材料,讓學生自然地在現實的學習場景中接受黨史教育。
(三)要進行黨史教育,教師必須重視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
為了在高中教育中實施黨史教育,教師也應該重視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教學,這對學生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有助于他們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可以使他們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幫助他人,認識到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學語文教學的道德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高中教學相結合,在教材中突出傳統文化元素,并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嘗試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發展方向。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有一篇閱讀材料談到科學家鄧叔群的精神品質,他不怕困難和危險,勇敢地爬科學高峰,贊揚了鄧叔群深厚的愛國感情。這篇文章對于高中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振奮精神的。通過這篇文章的講解,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考試目標從“修身齊家”提升到“治國平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學生的思維,壯大學生的抱負。
三、結語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加強黨史教育,讓黨史教育走進課堂,將黨的歷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是教師對黨和國家最好的獻禮。中國共產黨是時代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中華民族的崛起息息相關。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了解近代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學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學好近代中國的歷史。只有不忘歷史、不忘犧牲,出生在新時代、過著和平幸福生活的孩子們才能夠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避免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在中國的散播,才能夠從根莖上保護好祖國未來的花朵,促進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智國.談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基本課型建模的指導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
[2]魏文婷.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13).
[3]張樂天.加強黨史教育讓學生知史愛黨[J].中國高等教育,2015(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