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花
摘要:在高中的教學中,化學課程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教學科目。為了能更好的展現高中化學的教學水平,作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借助真實情境問題設計,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進行改革與創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知識的能力與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真實的情景問題下,如何進行高中化學的深度學習,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真實情境問題;高中化學;深度學習
引言
深度學習的內涵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中,根據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度研究與分析的學習過程,并且也是學生在社會中對問題解決的一個形成過程。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真實的情景問題作為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主要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們,必須借助真實情境問題對化學深度學習的策略應用做出相對的改進,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的體會深度學習的意義。
一、利用階梯式問題教學,使知識問題更具系統化
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還有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已不適應于現代教學發展所需,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很難得到提升[1]。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要學會設計問題,利用階梯式的問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例如在教學高中人教版“離子鍵”中,首先由學生操作Na與Cl2燃燒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提出問題:“在氯化鈉晶體中,Na+和Cl-間存在哪些力?”“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是否會中和?”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是進行科學探究重要一環,不但確立了探究方向,還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其次在離子學習中提出問題:“所有金屬和非金屬化合都能形成離子鍵嗎”“所有非金屬化合不能形成離子鍵嗎?”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分組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其他組可以補充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并不是所有金屬和非金屬化合都能形成離子鍵,如在AlCl3、FeCl3、HgCl2化合物中,鋁元素和鹵素離子之間所形成的并非離子鍵。”“也并不是所有非金屬化合都不能形成離子鍵,如最常見的氫化銨”通過聆聽、做筆記、提問等形式引起學生注意和興趣,將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知識海洋,將化學知識滲透于學生知識與思維結構體系中,幫助了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激發學生不斷思考,促進學生更加深度學習。
二、利用設疑式提問法,使思維更具有發散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個有效的問題可以幫助進行問題的系列思考,做到舉一反三,爭取達到學會一道題,從而能解答相應的一系列問題,達到學生更深度的學習,高效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及化學知識儲備量。思維的發散,主要是從現有的知識體系出發,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2]。在多個問題的提出中,分析出優點與缺點,找出最佳的答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硝酸的強氧化性”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溶液的變紅色了,說明了硝酸具有酸性,但是一段時間后,紅色慢慢變淡了,然后慢慢的變成了無色。這個時候教師根據這一現象將問題轉化成H+和NO3—的性質等知識。對學生進行提問“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是什么離子的作用?”“濃硝酸中滴入兩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先變紅后逐漸褪為無色,使紅色褪去的是什么離子的作用?”在濃的硝酸鈉溶液中也滴入兩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又會有什么現象?”等等,在學生不斷思考與總結后,進而形成“NO3—的氧化作用和H+的濃度大小有什么關系”這一科學問題, 最終轉化為“氧化劑的氧化性與介質的酸堿性有何關系”這一抽象的探究性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驗,得到介質的酸性越強,氧化劑的濃度越大,物質的氧化性越強的結論。在教師設疑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我們的學生“質疑”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提出問題,提升在課堂中的興趣,使得學生們在“質疑”的整個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愉悅感[3],此外,疑問的正確解答與恰當的分析以都必須要基于所學習的內容,不可以有偏題。
結論:
深度學習具有很強的教育性,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對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將真實的情境問題滲入到高中化學的教學中來,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的水平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系效果。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更應該借助真實情境問題來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并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讓高中生們更好的體會深度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盧翠萍.基于真實情境問題實現高中化學深度學習[J].文理導航 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136-137.
[2]萬竹青.基于真實情境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的探索[J].中學課程資源,2020(7):28-29.
[3]袁紅娟.基于真實情境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2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