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蘭
摘要:創新能力在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不同時期對人才培養方向有不同的要求,對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在新時期背景下,初中語文應重點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對自然、人類、社會的關注度。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第一陣地,需要一線教師樹立科學的教材觀、評價觀和學習觀。在此條件下,方能更為高效地培養出適合于新時代發展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要使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取得實效,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為了使初中語文教育更有深度、厚度、廣度、溫度,教師應樹立科學的教材觀、評價觀和學習觀。在此條件下,方能更為高效地培養出適合新時代發展的合格人才。
一、在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要想搞好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必須讓學生善于創新、勇于創新。學生學習的好壞,與他的創新精神是分不開的。學生擁有創新精神,才會有大膽質疑的動力,學生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一)注重訓練學生學習的基本功,以此培養其課堂創新能力
學生學習的基本功包括聽課的基本功、說的基本功、讀的基本功、寫字的基本功、繪畫的基本功、表演的基本功、寫作的基本功。在執教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窌r,筆者把他的另一篇小說《騎馬》結合在一起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前后對比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騎馬》一文也是通過??送袪栻T馬前后的表現來反映當時沒落貴族的心態。筆者讓學生學會聽課,學會說,學會朗讀,學會寫生字詞,用鋼筆、班班通畫筆寫,學會繪畫小說的主人公,學會表演小說的故事情節,學會續寫小說,寫讀后感。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儲備豐富的學習潛能,在豐富的學習潛能驅使下,才敢于去實踐、去創新。
(二)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運用和感悟,以此培養學生的課堂創新能力
新課程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可見,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運用和感悟很重要。運用語文主題學習的單元整合模式,首先注重單元字詞教學,其次讓學生不斷朗讀每一課的詞語,不斷抄寫每一課的詞語,注重字詞的積累,然后知其含義,再次運用詞語來寫短語、寫句子、寫語段,以此來談自己的感悟。學好詞語,再品析《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的語言特色,品析小說主人公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來歸納概括其形象。用平時積累的豐富語言來梳理文章的故事情節,用豐富的語言來分析作者的寫作主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談學習課文后的整體感悟。
二、在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策略
(一)樹立科學的教材觀
許多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信奉“本本主義”,抱著一篇文章“誨人不倦”,既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又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應將語文教材視作一本優秀的作文選,適當闡釋、適當發揮、適當拓展,借助教材上的內容將學生帶入廣泛的文學閱讀素材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接觸更多優秀的閱讀文本,學生方能領略更多名家的創作手法和思想火花,才能感悟更多人間情感與自然美、生活美,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來。
(二)樹立科學的評價觀
舊體制下的學校教育,對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成績,這既不符合教育規律,又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新時期背景下,國家要求教育工作者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就過程性評價來說,其要求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重視過程的考評,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這樣不僅能激勵學生更努力地學習,還能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上的付出感到有所回報。過程性評價可分為三個部分:師評、互評和自評。師評是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每一個學習階段作出具體公正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內在潛能,要求教師具備發現每個學生閃光點的能力,要求教師多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借以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其在不斷進步中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ピu既是培養和體現學生判斷力的一種方式,又是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的交流、合作的機會。學生可以借此機會取長補短,形成以誠待人、對人對事負責的優秀品質。自評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也有利于樹立其反思意識,此種方式對學生不斷完善自我、開展自我批評具有重要的意義。終結性評價既是對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學習成績的評價,又是對其綜合素質的一個定期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自己的階段教學進行質量分析,及時找出問題和不足,并制定出整改計劃。
(三)培養科學的學習觀
學習是人類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要想使這一過程變得暢通無阻,在學習的最初階段就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的目的,唯有目的明確了,行為主體方能在外力的指導下沿著探索的道路走下去。為了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授課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走下去,并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啟發和指導。學生在教師“循循善誘”的過程中逐漸接近真理,并在獲得真理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三、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語文素養去培養其創新能力。即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以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手段,堅持生本教學理念,運用審美教學方法,讓學生具備感知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方法研究[J].武偉.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10)
[2]芻議初中語文“主題學習”的整合教學[J].劉暢.名家名作.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