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凌云 王艷
摘要: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本文立足于幼兒科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幼兒科學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幼兒科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帶領幼兒進行一些有趣易操作的科學小實驗活動。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和親身操作,進行感知和發現問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幼兒科學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1合理選擇游戲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在進行游戲教學時,科學游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教師需要在游戲中合理融入教學任務,確保能夠實現幼兒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為了確保更為高效地實現教育目的,需要進行游戲形式的科學選擇,確保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學習興趣。教師在具體選擇游戲時,首先需要分析幼兒發展具體狀況,盡量選擇一些規則簡單,同時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游戲。其次,在幼兒具體參與游戲時,只有積極配合,才能實現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在具體設置游戲時,需要保障幼兒游戲興趣,確保幼兒能夠高效參與游戲活動,進而使其表演欲望得到更高程度的滿足。最后教師在具體進行游戲活動選擇時,還需要確保其挑戰性,為游戲設置一定的難度,使其能夠實現鍛煉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益智類游戲,確保幼兒能夠積極動腦,主動思考。
2提升幼兒興趣
通常情況下,幼兒大多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因此,教師在創設科學游戲時,確保其同時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對幼兒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確保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實踐時,必須明確幼兒心理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游戲的合理設置,使幼兒對游戲具有更高的興趣,進而保證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例如,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鐘表時,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通過該種方式,能夠對幼兒游戲興趣進行有效激發,在說出幾點之后,需要由一名幼兒指出鐘表上幾點的位置,該種方式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幼兒學習興趣,還可以確保幼兒更為深刻地認識鐘表,進而提升幼兒學習效果。總之,教育人員需要對其科學游戲進行合理設計,確保其科學性、靈活性和趣味性,保證幼兒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體育運動,實現幼兒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3創新教育模式
在我國現階段具體開展學前教育工作時,教育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創新,確保能夠有效結合科學游戲。在具體落實游戲教育時,教師首先需要對幼兒進行親身示范,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模仿動物,確保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在模仿具體動作時,需要確保面部、手和腳同步進行。該種方式的科學應用,能夠確保幼兒對教學內容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記憶。該種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對其進行合理應用,能夠實現幼兒基本常識的有效提升,進而提升幼兒參與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對音樂和美術進行創新教育,確保幼兒具有更高的審美能力,實現幼兒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4創設情境,提升幼兒合作興趣
在科學區域活動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利用教育資源,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活動內容為其創設輕松、和諧的情境,讓幼兒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自然、主動地開展交流,主動地接納他人的情緒,從而逐漸形成交流意識、掌握交流技巧,進而逐漸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積累合作經驗,逐漸提升其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引導幼兒開展合作活動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更多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發現,讓幼兒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通常比教師安排合作小組更利于幼兒間合作活動的高效開展。這可能是由于幼兒自主選擇的合作活動通常是日常生活中興趣愛好、生活習慣較為相投的人,他們更能玩得來,配合也更為默契。這樣構成的合作小組不僅有利于合作順利進行,同時由幼兒自主選擇還能提升幼兒的自主決策能力,減少活動中合作伙伴間的不愉快事件發生,在出現問題時也能更好地協商解決,這對于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有非常好的幫助。
此外,更好地提升幼兒的合作興趣,教師還可以在科學區域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為幼兒營造競爭情境,以競爭方式來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與積極性。同時在競爭游戲中還能幫助幼兒體驗多人共同游戲的樂趣,通過小組中每個人的一點建議、一點方法,逐漸匯集成好的辦法。這樣通過集合小組成員共同智慧的方式獲得游戲的勝利,更能給幼兒帶來積極的合作體驗,激發幼兒下次繼續合作的欲望。比如,在開展“移輪胎”游戲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由幼兒自主進行結合,然后每組中由一個人在輪胎前拉輪胎,一個人站在輪胎圈內,另給兩個人均站在輪胎后推輪胎,起點與終點均設置在相同位置,同時開始移輪胎活動,以最先達到重點的小組為勝,在活動過程中考驗小組成員的配合度。同時為保證幼兒可以體驗到不同的角色,游戲可以設置為 4 輪,每次變換一次成員的位置,讓每個幼兒都可以體驗到不同位置上的感受與作用。讓幼兒在參與合作游戲、體驗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感受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小組間人員間的黏合度,促使幼兒的合作興趣得到提升。
結論: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是一種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見,創設科學教育環境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于引導幼兒操作探索,只有積極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教給他們正確的探索方法,幼兒的探究水平才會得到提高,幼兒的創新行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參考文獻:
[1]董盼盼.“最近發展區”在幼兒科學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6):36.
[2]陳姿梅.論科學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9(06):150.
[3]秦承風.簡析如何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J].中華少年,2019(17):14.
[4]袁曜耀.淺談游戲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的開展[J].當代家庭教育,2019(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