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敏
摘要:設計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令師生雙方都很愉悅。如何設計生物課堂的導入,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教學藝術。因而它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生物教學;導入設計
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導入是教學階段性和連續性的明顯標志,教學過程各環節構成的聯系是通過這一環節啟動的,因而它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說一堂課是一場戲,精彩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一錘定音。全方位地考慮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尤其是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段,一開始就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將學生牢牢地吸引到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產生迫切的學習期待和參與沖動,從而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
導入這一環節是促使學生的狀態、思維發生迅速轉變的過程,其基點是“導”,因此,教師要強調簡潔、精練,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知識的傳承性來看,導入就是一座“橋梁”,為學習、理解后續教學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既要在情境設置上尊重事實,把握好選用教學資源的科學性原則,不可不加思考、分析地盲目采用,又要在導入語言的組織、表達上精雕細鑿、字斟句酌,避免一些隨意性很強的口頭語出現,更要力戒不知所言、信口開河甚至誤導學生的現象出現。實踐出真知。上課伊始,教師巧設實驗,通過教師演示或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中引發興趣、活躍思維,自覺地去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采用這種方法關鍵在于兩點:(1)實驗設計要巧妙、新穎、有針對性、有趣味性。(2)教師要抓住學生迫切的解惑心理,擅于根據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來提問和啟發,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和探究。提問要方式多樣,靈活運用課堂提問方式有疑問、設問、反問等多種方式,應該靈活把握,巧妙應用,這樣更能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活躍課堂氣氛,令課堂妙趣橫生,學在樂中。如講光合作用時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為什么發生旱災農作物會失去生命?植物在黑暗時會光合作用嗎?又如講“觀察草履蟲”的實驗時提出:你認為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嗎?根據是什么?草履蟲是怎樣生活的?這樣突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之門,既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人體的呼吸”這一節教學中筆者作了如下導入:出示預先準備好的兩只內裝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燒杯,然后請兩個學生上來,一個利用洗耳球不斷地往其中一只燒杯內充入空氣,另一個學生利用吸管不斷地往另一只燒杯內吹氣,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觀察兩只燒杯內的變化。隨著實驗的不斷進行,學生都發現兩只燒杯內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并能作出準確描述。此時,教師設問:什么物質能使澄清石灰水變得渾濁?兩個燒杯內的渾濁程度不同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呢?這可以通過學習有關人體呼吸的基本知識得到答案。
導入只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一個序幕,是引起后續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既不能偏離主題、牽強附會,又不能喧賓奪主、時間過長,以免影響教學進度和重點內容的教學,一般以3~4分鐘為宜。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從而進行精心備課。如“生物的的特征”一節內容淺顯易懂,沒問題。實質上這部分內容既是對植物學知識的高度總結,能夠提出許多值得思考的深層問題。如通過觀察我提供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實物或圖片,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同學們討論怎樣區別生物和非生物。學習后提出問題: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樣明確規定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你有什么不同意見或補充建議嗎?經歷了一個“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知識,又能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主動發現并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通過剖析和解決問題,使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一步得以完善,在獲得新認識的同時,發現并掌握認識事物和創新實踐的新方法,自覺養成敢問和愛問的良好習慣,全面提升科學素養。營造民主氛圍,促使學生敢問。教師時刻用欣賞的眼光注視學生,學生就會感受到愛,對所教教師就會信賴,對他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對學生多進行感情的投資,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聊天,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他們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營造寬松和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互惠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挖掘其可貴之處。這樣做學生自然而然喜好教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建構自主探索,培養學生會問善問。教師要注意適時地教給學生一些提問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要讓學生明確提問的種類;二是要注意適時地誘導點撥,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三是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書本上的基本原理,這是他們發現問題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針對教科書的課題和重要原理等內容有意識地多問一些“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怎樣做”,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氣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時導入也是一門藝術,導入得當,便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最適合的導入方法,讓導入設計真正成為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