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桂,王國友,王世業,葉 穎,吳 玲,肖杰秋,徐 榮
(1.綏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綏江657700;2.綏江縣中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綏江657700;3.綏江縣板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綏江657704;4.昭通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云南 昭陽657000;5.綏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綏江657700)
俗語說“農民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這就不難看出養豬對于農民的重要性。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豬飼養的格局和比例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散養形式的比例正在逐步縮小,而規?;曫B的比例在逐步擴大,且擴大的速度在加快,規?;皆谔岣撸瑔蝹€規模豬場的飼養量都在增大。
走訪調查綏江縣部分農戶,實地考察當地的圈舍、飼養記錄、科學養豬宣傳資料、規模豬場養豬技術影像。抽樣調查綏江縣農村養豬狀況、查閱當地畜牧業養殖資料。
筆者用了近2個月的時間,走訪了綏江縣的5個極具代表性的村民小組,總計數268戶,實際走訪戶數154戶,占比57.4%(表1),基本上可以反映綏江縣農村養豬現狀。

表1 綏江縣農村養殖戶走訪調查情況
就縣(區)而言,散養比例由原來的80%多下降到70%~75%,規?;曫B比例由原來的13%左右上升到25%以上,而且這種格局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農民大多不愿養豬,養豬量逐步集中到少數養豬能手的個體豬場。
總體飼養量在減少。由于規模化養豬在上馬時不僅要有資金、場地,還要有一定的養殖技術,不是所有的農民想干就能干的,而且要有膽量、經驗,還牽涉到諸多條件。因此,散養農戶能發展規模養殖的畢竟是少數。
新一代農民不愿意養豬。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新一代農民大多住上新的樓房,過上城市般的小康生活,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嫌養豬污染環境,又臟又不賺錢,因而不愿意養豬。農村中的留守族不具備養豬能力,家中原有的豬圈便成了空圈。
養豬成本高影響農民養豬。隨著近年來糧食價格提高后,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在一些地少人多的地區,靠全部買飼料來養豬的農民已沒有能力養豬,加上仔豬價格貴,大大增加了農民養豬成本,成為制約農村養豬的一個重要因素。
豬病久控不止影響農民養豬。尤其是夏秋季節,諸如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仔豬副傷寒、豬弓形蟲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藍耳病等高熱性疾病都有可能伴隨著豬流感并發或繼發,常把基層獸醫人員和養豬戶搞得焦頭爛額。這類豬病近年來年復一年地發生,在一些地區常引起很高的發病率、淘汰率和死亡率。這些常見多發的豬病,在一些地區一旦發生,少則1~2個月,多則半年得不到有效控制,給許多養豬戶造成極為慘重的損失,導致許多農民由此對養豬失去了信心,害怕豬發病死亡,于是不再養豬。
3.2.1 農村養豬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飼料營養不全面,農民缺少養殖知識,飼料單一。季節性更換飼料突然,引起豬不食、腹瀉等應激癥和消化道疾病[1]。飼料利用率降低延長豬的出欄時間。
誤區二:懷孕豬患病用藥會導致母豬流產。往往延誤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最佳時期而造成損失。
誤區三:雜交豬留做種用母豬。農戶普遍認為雜交豬就是良種豬,個體大、體質壯,生長快,留作種用一定很好。其實,雜交豬的遺傳性能極不穩定,留作種用其后代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性狀分離,生長速度變慢,抗病能力減弱,飼料回報率降低。作為種用母豬應當從正規養豬場引進好的母豬品種[2]。
3.2.2 農村養豬存在的問題
對養豬風險認識不足。很多人簡單地認為養豬很容易,人人會養,僅憑自己小規模飼養經驗就要發展規?;B豬。用傳統手段指導生產,造成死亡率高、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率差。如果遇上市場低迷,養殖風險更高。
對養豬的投資概算不足。投資養豬業是全過程的高投資,不能只考慮前期投入的多少不計算養豬全過程和周期性投入。生產中因資金周轉不足,造成損失。
疾病防疫缺陷和圈舍建造不合理。防疫缺陷引起疾病多發;早期養殖場圈舍建造不合理,不符合獸醫衛生要求,豬舍選址不合理,消毒設施不健全,消毒器械、藥品不完備。
飼料的選擇利用不合理。由于農民對飼料的認知有限,經常買到劣質飼料,花了錢卻沒有達到飼喂效果,增加喂養成本[3-4]。
針對以上綏江縣養豬業存在的誤區和不足,為轉變傳統養殖模式,結合國內非洲豬瘟防控重點和生豬穩產保供給形勢,綏江縣豬豬俠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綏江縣麗揚養殖公司率先在縣內建設生豬代養場37個,推行‘1211’生豬代養模式(1棟圈舍2夫妻,年出欄100頭豬收入10萬元生豬代養模式),既提高中小規模場的疫病防疫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解決了農戶和小規模豬場資金、技術不足,抗風險能力低的問題,又能幫助農戶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收入,提高生豬養殖規?;?、規范化、節約化和現代化水平。
堅持“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生態養殖。按照農業部《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試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畜禽糞便貯存設施設計要求》的相關標準,堅持養殖糞污處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采取“種養結合”模式、零排放處理模式,確保糞污資源化利用。
按照國家相關的要求,從設計、建設、投產全程堅持實行“干稀分離、雨污分流、糞尿分流、干糞和污水分離”方式,科學處理糞污,沼液用于灌溉糧經果林,干糞用于生產有機肥,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糞污處理實現了無害化、資源化。畜禽糞污采用干清糞工藝和水泡糞工藝,通過厭氧、好氧發酵處理后達到畜禽養殖糞污排放標準后還田利用,可以降低項目所在地周邊地區的化肥、農藥用量,有利于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生態農業發展。也可以經過先進的異味發酵床技術處理,達到零排放標準。
在各場投放豬苗前10 d,邀請專家對各代養場確定的生豬飼養員進行崗前培訓,確保豬苗到場后,能按規模養殖要求進行飼養,減少豬苗應激反應,提高養殖效益;畜牧主管部門組建技術跟蹤服務組,建立規章制度,對防疫藥品、飼料配方、養殖管理等方面實行產供銷全方位服務,確保代養生豬產業穩步發展。
縣政府對建設年出欄生豬2000頭以上、帶動農戶不少于20戶的生豬代養場,按60萬元·個-1的標準補助基礎設施建設費;建立利益分配制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產業開發,對財政專項扶貧補助資金所形成的收益性資產按5:4:1持股分配: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有50%股權,項目實施單位占有股權40%,村集體公司占有10%股權。形成企業、新經濟組織和農戶均有穩定收益的利益機制。
綏江縣生豬代養模式的推廣應用,對轉變農村傳統養殖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提高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引導貧困戶穩定脫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近年非洲豬瘟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當地及周邊縣區生豬穩產、保供給起到了保障作用,可在云南省山區縣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