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禮文
(上杭縣臨城林業工作站,福建 上杭 364200)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自然災害。其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和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燒毀林木及其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質下降、引起空氣污染和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森林生物防火帶對有效阻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木荷(Schimasuperba)是山茶科、木荷屬的鄉土常綠闊葉樹,耐旱、耐瘠、適應性廣,易種植、成活率高,具有較好的耐火性及抗火性,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首選樹種之一[1-2]。選擇新植木荷防火林帶,研究不同撫育技術措施對其生長的影響,以期為新植木荷防火林的撫育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于2020年在福建省上杭縣東南部縣城郊區的廬豐鄉豐樂村進行,地處北緯24°57′9.4″,東經116°31′17.7″;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5℃,全年日照1 971 h,無霜期293 d,年均降水量1 894 mm。海拔260~420 m,土壤為紅壤、土層厚度50~80 cm、腐殖質層厚度2~5 cm,立地等級Ⅲ、Ⅳ級,植被以芒萁為主。
木荷防火林帶為2015年種植,包括16林班2~7大班,長4.4 km、寬20 m,合計面積8.8 hm2,其初植密度為3 000株/hm2。
1.3.1 試驗設計 在立地條件基本相同的木荷林帶設3種(A1~3)不同撫育措施處理,以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為對照(A4),每種撫育措施設3個400 m2(20 m×20 m)的樣地,共計12個樣地(表1)。

表1 木荷防火林帶撫育措施試驗設計
1.3.2 調查 2020年3月,采用每木檢尺方法分別對12塊樣地內的5年生木荷進行胸徑和樹高測定,通過福建省地方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小班區劃調查用表計算單株材積,并根據保存株數計算樣地林木的蓄積量。
采用Excel 2010處理數據[3],用SPSS 18.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分析[4]。
從表2可知,不同處理5年生木荷防火林帶的平均樹高和胸徑均以A1最高和最大,分別為4.0 m和5.0 cm;A2其次,分別為3.4 m和3.7 cm;A4最矮和最小,分別為2.4 m和2.0 cm;各處理樹高和胸徑均為A1>A2>A3>A4,處理間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不同撫育措施5年生木荷的樹高與胸徑
從表3可知,不同處理5年生木荷的單株平均材積、保存株數和林分蓄積分別為0.000 52~0.004 35 m2、2 600~2 750株/hm2和1.352~11.977 m3/hm2,均為A1>A2>A3>A4。經方差分析,各處理5年生木荷林分的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差異極顯著(P<0.01),保存株數差異顯著(P<0.05)。經多重比較,A1與A2在胸徑、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A1與A3和A4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及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A2與A3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A2與A4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及林分蓄積上均存在顯著差異;A3與A4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撫育措施5年生木荷防火林帶的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及林分蓄積量
研究結果表明,各處理樹高和胸徑均為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全劈和第2年進行開溝施肥+全劈>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和第2年和第3年均進行開溝施肥>造林當年及第2年和第3年均年進行全劈>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各處理5年生木荷的單株平均材積、保存株數和林分蓄積分別為0.000 52~0.004 35 m2、2 600~2 750株/hm2和1.352~11.977 m3/hm2;且各處理對5年生木荷的樹高、胸徑、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生長影響差異極顯著,對保存株數的影響差異顯著。
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全劈和第2年進行開溝施肥+全劈與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和第2~3年均進行開溝施肥在胸徑、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與造林當年及第2~3年均年進行全劈以及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及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和第2~3年均進行開溝施肥與造林當年及第2~3年均年進行全劈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顯著;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和第2~3年均進行開溝施肥與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及林分蓄積上均存在顯著差異;造林當年及第2年和第3年均年進行全劈與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保存株數和林分蓄積上均差異不顯著。其中,造林當年擴穴培土+施肥+全劈和第2年開溝施肥+全劈的撫育措施效果最佳,建議生產上選用該撫育措施,促進木荷林分快速生長、郁閉成林,以形成有效的防火屏障,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