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紅,劉穎婭,何朝暉
(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廣東 珠海 519100)
急性胰腺炎(AP)是較為多見的急腹癥之一,病患伴有明顯的發熱腹痛、惡心嘔吐等情況,致病因較多,引發胰腺組織自身消化異常,致使胰腺出現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等情況,嚴重危及病患生命[1]。奧曲肽可以有效抑制機體對胰液及胰酶的分泌,從而達到抑制炎癥的作用,對臨床指標的改善有一定效果,但其治療周期較長,會對病患機體造成的二次刺激。半劑量生長抑制劑可以增強奧曲肽的抑制效果,對胰腺細胞起到共同抑制作用,從而更好地降低生物酶活性。本文分別使用不同辦法給藥治干預后,對兩組病患的療效優良率、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及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比較。
1.1 一般資料。列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患共62例,通過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常例組和協同組,每組31例。協同組男14例、女17例,年齡38~62周歲,平均(50.44±6.66)周歲,病程7~16 h,平均(10.54±1.26)h;常例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37~63周歲,平均(50.75±6.25)周歲,病程6~17 h,平均(11.57±1.62)h。病患資料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校驗合格。
1.2 方法。常例組采用奧曲肽給藥治療辦法:取奧曲肽(北京百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 mL:0.1 mg;國藥準字H20061309)0.2 mg溶于0.9%氯化鈉500 mL注射液中,持續泵注12 h,1次/d。協同組在其基礎上協同半劑量生長抑素給藥治療:首次取生長抑素(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0.25 mg;國藥準字H20053010)0.25 mg溶于0.9%氯化鈉250 mL注射液中靜滴,以后取3 mg混合靜滴,1次/d。均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病患的療效優良率、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及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包括:首次通氣時長、胃腸減壓時長、痛感緩解時長、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長及腸鳴音恢復時長5項。相關指標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鐵蛋白(SF)及細胞間粘附分子-1(slCAM-1)5項。療效評定:優秀:所有不適癥均消失,指標恢復正常;良好:所有癥狀均顯著緩解,相關炎性指標有所降低,需繼續治療以達到理想療效;欠佳:癥狀未緩解或加重,相關指標未改善,需另做其他治療。療效優良率=(優秀+良好)÷總例數×100%。病患的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越短,治療后相關指標數據含量越低,療效優良率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研究以SPSS 20.0統計計算軟件作相關數據的分析。t檢驗校準計量值,記作“平均值±標準差”,χ2檢驗校準計數值,記作“n%”,P<0.05算為統計學有價值。
2.1 兩組病患的療效優良率比較。協同組病患的療效優良率(96.77%)高于常例組(74.19%)(χ2=6.3690,P=0.01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患的療效優良率比較
2.2 兩組病患的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比較。協同組病患的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均短于常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的癥狀變化相關時間參數比較(d)
2.3 兩組病患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兩組病患治療前的相關指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降低,且協同組病患的相關指標數據顯著低于常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患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AP的起病迅速、發展較快,易產生多種并發癥,病死率較高,發病與胰腺的過度炎癥、微循環紊亂、胰酶消化異常及腸道菌群的異位等因素有關。奧曲肽是AP治療的主要用藥,由于其作用力強,持續時間久等特點,更利于快速緩解病患的癥狀。其作用機制為在對胃腸分泌素的釋放挨肩,較少胰腺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從而避免其發生出血甚至壞死的可能,同時對胃腸消化功能也有改善作用,更利于腸內循環,減少對肝臟不必要的刺激,降低毒素水平,在抑制炎性細胞因子釋放的同時,對胰腺起到更好地修復效果[2]。但通常治療時間較長,臨床治療期間會配合禁食禁水、胃腸減壓及輸液等,會增加對機體的不良反應影響,降低了病患的生活質量,需進一步探究更為快速的緩解病患癥狀,縮短整體治療用時的藥物配合治療辦法。
生長抑素可以對胰酶的分泌及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控制胰腺過度分泌激素的情況,對胰腺細胞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3]。減輕病患腹脹等不適感,緩解缺血引發的氧自由基對腸黏膜的損傷情況,幫助腸內菌群的有效平衡,從而更好地對炎癥因子的釋放起到抑制作用。
此次研究結論表明協同組協同給藥治療的病患療效優良率(96.77%)優于常例組單一使用藥物的優良率(74.19%);協同給藥后病患的首次通氣時長、胃腸減壓時長、痛感緩解時長、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長及腸鳴音恢復時長均短于單一給藥病患用時,治療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更為顯著。說明協同給藥治療療效是優于單一給藥的,更利于抑制炎癥的發展[4-5]。
綜上所述,在AP的治療期間,基礎奧曲肽給藥干預的同時,協同半劑量生長抑素給藥治療,可有效縮短病患各癥狀的緩解時間,且炎性因子等指標變化更為顯著,可以幫助病患達到理想療效,提升整體療效優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