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旭
(欽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欽州 535000)
肺結核是一種難治性傳染疾病,若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健康作息,約束不良行為,疾病可治愈[1]。但是,很多患者往往不遵醫囑治療,所以肺結核的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空洞型肺結核是肺結核疾病中的特殊類型,多因用藥不規范等多種原因導致疾病發生,結核桿菌耐藥性增強,繼而影響臨床實際治療效果[2-3]。空洞型肺結核采用常規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為改善這一情況,臨床針對肺結核治療展開了大量研究。有研究指出,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可在肺結核治療中發揮顯著效果。這兩種藥物數據肺結核標準治療方案的藥物,為驗證上述觀點的準確性,本研究我院收治的66例初診空洞型肺結核患者展開研究。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醫院收治的66例初診空洞型肺結核患者,并按照計算機隨機法將66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3例患者。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4~71歲,平均(47.68±6.29)歲,空洞數目在2~4個,平均(3.31±1.29)個。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23~71歲,平均(47.44±6.37)歲,空洞數目在2~4個,平均(3.25±1.23)個。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滿足《中國結核病病理學診斷專家共識》中的空洞型肺結核診斷標準[4-5];患者均為初診、初治;患者對研究知情,簽署相關文件,全程配合研究。排除標準:肺外結核、支氣管肺結核患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利福平(國藥準字H11020094,華潤賽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空腹口服,0.6 g/次,1次/d,2次/周)、異煙肼(國藥準字H21022350,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0.3 g/次,1次/d)、吡嗪酰胺(國藥準字H51020876,成都錦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 g/次,1次/d,3次/周)進行常規口服治療,患者經強化治療2月后,結合病情變化酌情減少藥物用量,維持治療4月,一共治療6月后評估療效標準。觀察組聯合乙胺丁醇(國藥準字H21022349,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治療,初始給藥,一次15 mg/kg,1次/d;或是25~30 mg/kg,藥物分三次服用,3次/周,每周最高用藥量是2.5 g;也可讓那個患者按照50 mg/kg用藥,藥物分兩次服用,每周最高用藥量是2.5 g;持續治療2個月后,將藥物劑量調整到15 mg/kg,1次/d,維持治療4個月,一共治療6月后評估療效標準。
1.3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好轉率、痰涂片陽轉陰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閉合率;②兩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頭痛、皮疹、胃腸道反應、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③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有CD3+、CD4+、CD8+、CD4+/CD8+。
1.4 統計學分析。予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本研究數據計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臨床癥狀好轉率、痰涂片陽轉陰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閉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比較。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比較[n(%)]
2.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兩組治療前的CD3+、CD4+、CD8+、CD4+/CD8+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CD3+、CD4+、CD8+、CD4+/CD8+均有升高,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表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注:與同組比較,△P<0.05。
?
肺結核屬于嚴重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患病后會通過打噴嚏、咳嗽等多種方式將含有結核桿菌的微沫傳播到空氣中,促使身體健康的人吸入含有結核桿菌的微沫,繼而導致結核桿菌感染,最終誘發肺結核[6]。有調查數據[7]指出,排菌者是肺結核的主要傳染源,而痰菌陽性的空洞型肺結核患者的傳染性明顯更強。空洞性肺結核是肺結核疾病中的一種,既往臨床重視肺結核治療,但并未將空洞型肺結核與其他類型肺結核區分開來。但隨著肺結核發病率的逐年升高,空洞型肺結核的治療成為臨床重點難題之一,如何有效治療空洞型肺結核,提升疾病治愈率成為臨床主要研究問題。空洞型肺結核患者存在周圍組織嚴重破壞、局部血液循環較差。纖維組織持續增生等主要病理特征,若不及時進行治療,促使疾病愈合則會導致空洞壁逐步變厚,繼而影響疾病整體治療效果[8]。在確診疾病后通過用藥可持續強化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可促進臨床癥狀緩解,促使結核病灶吸收、修補、閉合,繼而降低疾病的傳染性,降低肺結核發病率。
空洞型肺結核患者的病灶內具有較多結核分歧桿菌,有調查研究指出,空洞型肺結核患者的空洞壁壞死覆蓋物上的結核分歧桿菌可達到107~109,細菌代謝極其旺盛。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抗結核治療,藥物往往不容易滲透進空洞,空洞內藥物濃度難以達到治療需求,所以疾病難以愈合。吡嗪酰胺屬于常用抗結核藥物,可在酸性環境中發揮強大殺菌作用,在人型結核桿菌治療中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抗菌作用。藥物還可滲透進吞噬細胞,然后進入結核桿菌,在菌體酰胺酶作用下將酰胺基脫去并將轉變為吡嗪酸,最后發揮強大的抗菌效果。乙胺丁醇也是常用抗結核藥物,可對核糖核酸合成造成影響,繼而達到殺菌作用。藥物還可滲透進結核分歧桿菌中,影響RNA合成,最終達到抑制結核分歧桿菌繁殖的目的。
綜上所述,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可有效治療初診空洞性肺結核,臨床治療效果、用藥安全性以及免疫功能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