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喜艷,潘陽
(遼源市中心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隨著現代社會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中青年在創造社會財富價值的同時亦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因此,很多中青年身體均處于亞健康狀態,臨床表現為失眠、食欲不振、情志低落、疲勞等,其中疲勞最為常見,若無及時干預治療將引發一系列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祖國中醫學對調節機體生理狀態具有獨到之處,為現階段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中以電針灸治療為主要方式且有良好效果[2],可有效改善患者亞健康狀態,消除其負面心理,提升其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病例挑選年段: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病例一般資料: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患者共62例,摸球法隨機分組。對照組:奇數號,共31例,男22例,女9例;年齡25~51歲,平均(35.18±4.22)歲。觀察組:偶數號,共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齡25~50歲,平均(35.16±4.19)歲。組間資料對比,P>0.05。篩選標準:①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②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及其家屬。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障礙和認知障礙的患者。②患有其他惡性疾病或家族遺傳疾病的患者。
1.2 操作方法。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調養方案:指導患者調理飲食,以清淡、高蛋白食物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同時建議患者不要熬夜,保證8 h/天睡眠時間。對觀察組實施中醫電針灸治療方案:取穴分兩組,單號為一組,取神闕、百會、天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內關、太沖等穴位,協助患者取平臥位,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各穴,得氣后連接電針,調整為低頻率低強度,留針30 min,神闕穴艾灸10 min,雙號為一組,取心俞、肝俞、脾俞和腎俞,取俯臥位,針刺各穴,得氣后連接電針,調整為低頻率低強度,留針30 min,根據患者情況取3~5個穴位,每個穴位艾灸3~5 min,以皮膚潮紅、艾灸部位有溫熱感為最佳。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①統計治療前后疲勞癥狀評分,采用疲勞量表,共14項內容,每項內容若存在則記1分,不存在則記0分,若患者得分為0分,則表明無疲勞癥狀,若患者得分在1~4分,則判定為輕度疲勞,若患者得分在5~8分,則為中度疲勞,若患者得分在9~13分,則為重度疲勞,若患者得分為14分,則為極度疲勞。②統計治療前后負面心理評分,采用SAS(焦慮量表)、SDS(抑郁量表)評價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③統計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簡明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幾個指標,各項指標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④統計臨床療效,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療效標準:①臨床癥狀消失,患者生活恢復正常,判定為顯效;②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患者偶有疲勞情況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判定為有效;③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文中計數(χ2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 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疲勞癥狀評分。治療前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疲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疲勞癥狀評分(±s)

表1 治療前后疲勞癥狀評分(±s)
?
2.2 治療前后負面心理評分。治療前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以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負面心理評分(±s)

表2 治療前后負面心理評分(±s)
?
2.3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表3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
2.4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臨床療效[n(%)]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癥狀雖未到患病狀態,但也應需提早干預治療,才能保障中青年患者的身體健康。祖國醫學中雖沒有“亞健康”,但“治未病”理論早已存在,臨床研究表明,亞健康狀態下導致的疲勞癥狀多由于患者體內內分泌失調、腑臟虛損所致,故調理氣機是改善患者疲勞狀態的根本思路,基于此,中醫電針灸治療在臨床中得以應用[3-4]。
常規調養方案雖有效果,但臨床應用中仍表現出不足,比如:療效低,作用時間短,自我調理行為不可控等,導致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5-6]?;诖?,中醫電針灸治療方案逐漸成為主流的治療手段,與常規調養方案比較,中醫電針灸治療方案更加有效,該方案利用刺激穴位的方式發揮疏肝健脾、調和陰陽、抵御病邪的目的,其中百會可升清寧神,神闕可固本培元,關元可溫陽固脫,天樞可理氣行滯,足三里、三陰交和太沖可理氣健脾,內關可養心安神,心俞、肝俞、脾俞和腎俞可調和陰陽氣血,加以艾灸可提高臨床療效。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疲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電針灸臨床癥狀改善作用更加顯著,觀察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說明電針灸可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對消除疲勞癥狀非常有利,試驗最終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從而佐證中醫電針灸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核心開展治療工作,中醫電針灸治療方案可發揮巨大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亞健康狀態,消除其負面心理,提升其生活質量,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