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敏
(常州市鐘樓區鄒區衛生院 中醫內科,江蘇 常州 213023)
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是以心房無序、快速電活動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發作持續時間<7 d,常伴有胸悶、心悸等癥狀,預預后不佳。胺碘酮屬于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有效減慢竇房結的自律性及心室傳導速度,具有明確的心房顫動復律作用,然而長期隨訪發現單獨應用復發率較高[1]。血府逐瘀湯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臨床應用于治療胸中瘀血誘發的多種病證,本研究主要考察血府逐瘀湯聯合胺碘酮對PAF的臨床療效及對心電圖參數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常州市鐘樓區鄒區衛生院診治的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病程3個月至5年,平均(2.16±0.65)年,年齡52~72歲,平均(57.37±9.85)歲;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病程4個月至6年,平均(1.98±0.78)年,年齡54~70歲,平均(57.84±9.5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及年齡上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PAF診斷標準參照[2]《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5年);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3]《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中心悸中醫辨證屬心血瘀阻證型:主癥表現為心悸不寧、胸痛時作、面色晦暗、胸悶不舒;兼癥表現為肌膚甲錯、爪甲色暗、雙目無神、少氣懶言等;舌下脈絡迂曲紫暗、舌質紫暗且又瘀斑,脈結代或澀;具有1項兼癥、2項主癥再結合舌象和脈象,即可明確診斷;③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④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永久性、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②受試藥物過敏者;③肝腎功能嚴重損傷患者;④依從性差、不按時服藥患者。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胺碘酮,觀察組患者給予血府逐瘀湯聯合胺碘酮,血府逐瘀湯方劑組成為:牛膝9 g、生地黃9 g、紅花9 g、桃仁12 g、赤芍6 g、當歸9 g、甘草6 g、枳殼6 g、川芎4.5 g、柴胡3 g和桔梗4.5 g。水煎服,1劑/d,400 mL/劑,2次/d,連續治療6個月;鹽酸胺碘酮片(商品名:可達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3254,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2 g/片),服用方法為:第一周3次/d,1片/次;第二周2次/d,1片/次;第三周1次/d,1片/次,連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標準參照《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2002)關于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療效標準:加重:房顫持續時間或發作頻率增加50%以上,癥狀積分較之前有所提高;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者或癥狀積分減少<50%;有效:PAF由頻發轉變為偶發,房顫發作時間或發作頻率減少≥50%以上,癥狀積分減少介于50%~70%;顯效:PAF偶有發作(≤1 h/次,≤2次/月)或完全不發作,癥狀積分較之前減少≥70%或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分別于治療前后在安靜狀態下記錄12導聯心電圖,增益為1 mV/mm,走紙速度為50 mm/s,測定P波最大時限(maximum P wave duration,Pmax)和P波時限(P wave duration,PWD),并計算P波離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每一導聯至少測定3個P波;③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心臟指數(cardiac index,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35例(87.50%)顯著高于對照組25例(6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參數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心電圖參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d、Pmax及PWD均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參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參數比較(±s)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心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Dd顯著降低,CI和LVEF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
心房顫動為臨床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心電圖上表現為P波消失及RR間期絕對不規則等,多見胸悶、乏力、心悸等癥狀。心房顫動根據持續時間可分為永久性、長程持續性、持續性和陣發性心房顫動,其中陣發性心房顫動是指在患者發作后7 d內經干預或可自行終止的心房顫動,發病機制主要與心房結構重構和電結構相關,臨床治療多采用消除折返激動、延長心肌細胞有效不應期及動作電位,抑制心房顫動,降低竇房結自律性[4]。胺碘酮為臨床首選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對持續性的房撲、房顫的控制效果較好,能夠阻斷α和β受體,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此外胺碘酮能夠阻斷鉀通道,阻滯心室提前收縮,降低浦氏纖維和竇房結的傳導性和自律性,見效較快,但患者停藥后易出現復發[5]。陣發性心房顫動屬中醫“心悸”范疇,證型主要包括心血瘀阻、痰火擾心、心陽不振、心陰不足、氣血兩虛證,臨床上以心血瘀阻最為常見。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心臟的正常搏動推動機體血液運行,輸布濡養全身,而心臟正常搏動依賴于心氣,心氣受損,則瘀血凝滯或血脈空虛,臨床表現為唇舌青紫、面色暗滯,因而陣發性心房顫動的基本病機在于血瘀,治法應以活血化瘀為主。血府逐瘀湯[6]方中桃仁、紅花破血祛瘀止痛,牛膝引血下行、通脈化瘀,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當歸、生地黃清熱活血、養血益陰,柴胡升達清陽,枳殼、桔梗寬胸行氣,全方行氣與活血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郁結;升降配伍,既降泄下行、又能升達清陽;養血與祛瘀同施,活血而不耗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當歸、川芎及紅花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肌血供、降低耗氧量等作用,全方配伍能夠發揮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心功能參數CI和LVEF顯著升高,LVEDd顯著降低(P<0.05)。Pd和Pmax是預測PAF的有效指標,Pd可反映出P波時限的變異程度,同時也可反映心房心電向量的彌散度異常及非均質電活動,臨床特異性較高[7]。Pmax為臨床心房內傳導失衡標志,P波最大時限增大,提示機體的心房傳導延遲。本研究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d、Pmax及PWD均顯著降低(P<0.05)。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聯合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效果較好,有效改善心電圖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