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婷,王子璠,艾尼瓦爾·吾拉木,宋玉霞
(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艾滋病(HIV)患者是臨床免疫性疾病,本病多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容易誘發各種侵襲性真菌感染(IFI)。IFI缺乏明顯的癥狀,影像結果特異性較低[1],活檢病理送檢率不高,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臨床及時診斷、獲得準確的篩查結果尤為重要。目前,(1,3)-β-D-葡聚糖檢測(G試驗)與半乳甘露聚糖檢測(GM試驗)在國內外的臨床中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且被證實診斷效果良好[2]。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HIV患者為探究對象,旨在探究G試驗與GM試驗聯合檢測對患者的臨床診斷效能。
1.1 一般資料。選取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HIV患者(n=114例)為探究對象,依據是否合并IFI將入選患者分為真菌組(有IFI)與參照組(無IFI),其中真菌組患者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齡24~75歲,平均(65.24±8.96)歲。參照組患者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齡25~78歲,平均(65.36±8.86)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年齡、性別)相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診斷為HIV;②臨床資料完整;③3個月未接受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②非HIV免疫性疾病;③心肝腎等器官病變;④惡性腫瘤;⑤其他免疫相關疾病;⑥妊娠期女性;⑦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將入選患者抽取靜脈血及骨髓,以作真菌培養,或者依據患者病情留取痰、中斷尿、糞便、腦脊液等樣本實施真菌培養,對患者進行G試驗、GM試驗及上述試驗聯合檢測。G試驗:采用無熱原抗凝采血管抽取靜脈血4 mL,以3000 r/min,離心60 s,半徑40 cm,抽取待側血清0.1 mL,加入0.9 mL的樣品處理液中,混勻后在70℃下孵孕約10 min,取出后放在冷卻槽中冷卻5 min,以作待測樣本,取0.2 mL的混合液加入酶反應生劑中,溶解后移液到標準反液管,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動態檢測系統進行反應,待反應結束后用標準曲線自動計算檢測樣本中,計算(1,3)-β-D-葡聚糖含量,以(1,3)-β-D-葡聚糖含量95 pg/mL為診斷介質。
GM試驗: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GM。取待測血清30 μL,加入100 μL樣品處理液混勻,于100℃水溶3 min,以1000 xg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備用,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中加入每孔50 μL結合液,50 μL處理上清液,于37℃孵孕90 min,清洗后,在每孔加入375 μL的清洗液,吸干,每孔加入顯色液200 μL,于室溫下避光孵育30 min,加入終止液100 μL,在波長450 nm的波長酶表儀下讀數,檢測半乳甘露糖含量,診斷借助半乳甘露糖以0.50D比值為主。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三種檢測結果分析,并觀察三種檢測結果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IFI診斷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取SPSS 22.0統計軟件展開分析。其中,IFI診斷時間以(±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檢測結果、三種檢測方法診斷價值采用χ2檢驗;若P<0.05表示兩組數據相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三種檢測結果分析相較。真菌組患者G試驗的陽性率、G聯合GM試驗檢測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其中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100%,而G試驗檢測的陽性率為84.91%,上述陽性率相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GM試驗陽性率相較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三種方法診斷結果相較。聯合檢測診斷IFI敏感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而G試驗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均高于GM試驗,上述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種方法診斷價值相較(μm)
2.3 三種方法診斷IFI時間相較。聯合檢測診斷IFI時間顯著短于其他兩組,數據相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G試驗及GM試驗診斷IFI時間相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診斷IFI時間相較
臨床上對于IFI多采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藥物的濫用使得患者的病死率極具增高。真菌培養是目前IFI常規診斷方法[3],能對致病菌實施明確診斷,同時也能做對應的真菌藥敏試驗,但是真菌培養時間較長,且無法實現早期抗真菌的目的,故尋求有效的診斷手段極為重要。
(1,3)-β-D-葡聚糖廣泛存在于隱球菌、結核菌等真菌細胞壁中,屬于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當真菌進入人體后被吞噬細胞吞噬后,真菌細胞壁被降解和釋放,有助于進行血液循環,因此G試驗能對IFI的早期進行診斷[4]。半乳甘露聚糖屬于多聚抗原,其參與構成曲霉細胞壁,當曲霉菌進入機體后,其能夠不斷繁殖進而釋放半乳甘露聚糖,使得血液和組織液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含量上升,且與患者臨床癥狀、影像學異常出現時間相比,GM試驗陽性反應要更早[5],而本院采用G試驗、GM試驗聯合診斷效果更佳,本研究顯示,真菌組患者G試驗的陽性率、G聯合GM試驗檢測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參照組,聯合檢測診斷IFI敏感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診斷IFI時間顯著低于其他兩組。提示聯合檢測可提高HIV合并IFI的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G試驗與GM試驗聯合檢測可提高FIF的診斷率,縮短診斷時間,為臨床治療提供及時有效的診斷依據,避免真菌藥物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