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太原市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隨著中醫學的不斷發展,中藥在臨床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中藥以植物藥為主,其在祖國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下,對人體機能起到預防、診斷及治療的作用,包含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類藥物[1],該種藥物不僅效果顯著且安全性更高,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各類中藥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使用,近年來研究顯示,加強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并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2]。中藥調劑是指中藥調劑員根據醫師開具的處方為患者配藥,其包含審查處方、價格計算、藥方配置、藥方審核、藥材包裝及發放藥物等6個環節[3],只要嚴格把握以上環節,才能保證藥物質量,可見其對中藥調劑員的綜合水平有著較高要求,只有制定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措施,才能提高中藥調劑質量,保證藥物治療效果[4]。鑒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中藥房購買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制定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措施前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12月在太原市人民醫院中藥房購買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7~12月制定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措施,并將此階段購買藥物的10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而1~6月段購買藥物的10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對照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在20~72歲,平均(51.23±2.44)歲;其中消化系統疾病21例,心腦血管疾病23例,呼吸系統疾病34例,泌尿系統疾病22例。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在22~74歲,平均(51.67±2.48)歲;其中消化系統疾病23例,心腦血管疾病22例,呼吸系統疾病35例,泌尿系統疾病20例,將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疾病類型進行卡方及t值檢驗后顯示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觀察組總結我院中藥房調劑現狀,制定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措施,具體為:①建立中藥房調劑質量監管小組:由4名中藥房調劑師,1名護理部工作人員及1名信息處工作人員,負責中藥調劑監管工作,嚴格把握各個環節,針對可能出現及已經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預防及解決措施。②加強處方審查工作:處方審查是調劑工作的開始,因此,需要對開具處方的醫師提出要求,處方字跡清晰且書寫工整,處方內前記、正文、后記需要填寫齊全,開具的處方中藥名稱、用藥劑量、用法用量需要填寫清楚,避免重開及寫錯的情況發生。開具的處方需要與疾病的診斷符合,避免出現配伍禁忌情況,如開具有特殊藥物,需要有專用處方及醫生的雙向簽字。③強化調劑人員與醫師的溝通:醫師按照《中國藥典》的要求開具處方,并在開具處方時積極與調劑師溝通,使得調劑師掌握醫師的用藥規律,如發現超劑量配方及配伍禁忌的情況,及時與醫師取得聯系,溝通醫師的用藥意圖,確認無誤后再調劑藥品,保證臨床用藥安全。④規范中藥調劑稱重操作:中藥調劑進行準確的稱重可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規范中藥調劑的稱重,將誤差控制在3%~5%以內,毒性中藥或貴重中藥的誤差控制在1%以內。調劑師切忌憑借經驗評估調劑重量,使得配方的總量出現較大誤差,影響治療效果。⑤加強中藥調劑的質量監管:中藥調劑的質量決定其治療效果,由于中藥飲片類型較多,且成分復雜,如加工及儲存不當等情況發生,會導致飲片出現發霉、變色、霉爛及潮解等情況,因此,需要加強藥品采集、加工及保存環節,使得藥物得以妥善保管,防止以上不良情況的發生。調劑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把好質量關,防止偽劣、變質及霉變的藥物發放到患者手中,保證臨床用藥安全。⑥加強包裝復核:為保證安全,已經配置好的藥品需要由經驗豐富的藥師核對,主要對用藥劑量、藥品質量及配伍禁忌是否搭配得到進行核復核無誤后簽字,然后再發藥,并在包裝袋上詳細注明患者姓名、藥物使用方法、劑數及注意事項。⑦發藥前加強交代:當面核對患者信息,確認無誤后再發藥,注意服務態度,耐心回答患者問題,向其交代藥方的煎煮方法、服藥劑量及服藥時間。
1.3 觀察指標。①由于涉及的疾病類型較多,因此疾病的治療效果無法參考相關疾病的療效判斷標準來評價,本次研究于患者用藥療程結束后,對其進行電話隨訪,通過其用藥后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來判斷治療效果,其中顯效指患者用藥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恢復至日常生活中;有效指患者用藥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得以顯著改善,對其日常生活產生輕微影響;無效指患者用藥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病情進一步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為前2項(顯效+有效)人數之和。②記錄患者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包含處方調配錯誤、處方配伍禁忌、飲片質量問題及藥物不良反應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系統,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用藥不合格率行χ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95.00%的治療有效率顯著比對照組82.00%的治療有效率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0%(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近年來,中醫藥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迅猛,在我國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而中醫藥的藥物質量管理關乎到藥物治療效果,也關乎到醫院的整體救治水平與形象,因此,要進一步提升中醫治療的效果,就需要進一步提升中藥調劑質量[5]。中藥調劑指醫師開具治療藥方后,藥方配置過程中實施一系列管理,其分成審查處方、價格計算、藥方配置、藥方審核、藥材包裝及發放藥物等6個重要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只要嚴格把握,才能保證臨床合理用藥,提高調劑質量,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及治療效果,并提高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及滿意度[6]。
我院將制定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措施的患者納入觀察組,且研究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張朔[7]學者的研究結果幾乎一致。可見要保證中藥房調劑的質量,才能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而獲得以上成果,與我院制定的合理的管理措施有關,先對影響中藥調劑質量的相關因素進行控制,組建中藥房調劑質量監管小組,負責中藥調劑監管工作,嚴格把握各個環節,及時預防并解決各種問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8]。然后強化中藥房調劑質量監管,通過開展處方審查工作、強化調劑人員與醫師的溝通、規范中藥調劑稱重操作、加強中藥調劑的質量監管、加強包裝復核及發藥前加強交代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對中醫調劑的各個環節嚴格監督,并加強醫師與調劑師之間的溝通,減少處方調配錯誤等情況的發生。
綜上所述,醫院中藥房調劑質量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而加強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不僅能確保藥物治療效果,還能減少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