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三 黃小誼 劉丁憂
小兒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兒科疾病,該病通常情況下由多因素、多病原引發,該病患兒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為大便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大便次數增多等,患兒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等臨床癥狀以及酸堿平衡、水和電解質失調等表現,給患兒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病情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保守治療是小兒腹瀉患兒目前在臨床治療中的主要方式,經臨床實踐表明[1],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以蒙脫石散、雙歧三聯活菌片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主要以小兒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診治的48 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 例。對照組男13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3.26±0.35)歲。觀察組男12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3.68±0.6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兒腹瀉次數≥5 次/d,大便性狀稀薄,患兒伴有脫水癥狀,同時經糞便常規檢查等方式確診為小兒腹瀉患兒;不存在過敏史患兒;臨床資料完整患兒。排除標準:同時存在有嚴重性臟器功能障礙患兒;中途退出本次實驗患兒;存在有精神障礙患兒。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兒給予常規治療。評估患兒病情變化情況,給予患兒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治療、補充維生素治療、降溫治療等。連續治療1 周。
1.2.2 觀察組 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雙歧三聯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309,規格:0.5 g/片),1~2 片/次,口服,2~3 次/d;蒙脫石散(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263,規格:3 g×10 袋),1 袋/d,采取溫牛奶或開水沖服,分為3 次服用。連續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IgG、IgA 和CD4/CD8)、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大便恢復時間、發熱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患兒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大便性狀和頻率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大便性狀和頻率呈現出明顯好轉,為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大便性狀和頻率均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gG、IgA 和CD4/CD8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G、IgA 和CD4/CD8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大便恢復時間、發熱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小兒腹瀉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臨床上導致該病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感染、免疫因素和菌群失調等,以發病原因為依據,臨床上常將其分為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兩種類型[3]。小兒腹瀉具有突發性、季節性和周期性等特點,患兒在發病時的主要表現為腹瀉,同時伴有惡心、發熱、腹痛、嘔吐等癥狀,同時在嘔吐和腹瀉的影響下患兒會進一步形成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脫水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成長和發育,是該病患兒在臨床上出現死亡現象的主要病因,基于此,臨床醫護人員需加強對患兒的關注程度,需要為患兒展開積極治療[4]。
在以往的小兒腹瀉臨床治療中多重視于為患兒展開抑菌、抗病毒等治療,常常會忽略掉在患兒腸道內部存在的共生菌,而共生菌正是維持患兒腸道內部生態平衡的關鍵所在,為此加強對患兒腸道內含有菌群的重視程度,對正常菌群的數量以及生態平衡等進行維持具有重要意義,是臨床上對小兒腹瀉患兒展開臨床治療的關鍵所在[5]。雙歧三聯活菌片是一種微生態制劑,該藥物中約含有1 億個活菌,該藥物對于由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腹瀉來說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療效。給予小兒腹瀉患兒雙歧三聯活菌片治療,能夠對患兒的實際正常生理細菌量進行補足,能夠對患兒腸道中存在的致病菌進行清除,促進患兒機體對營養的消化過程,促使患兒機體形成必需維生素,從而提升患兒機體的免疫能力。雙歧三聯活菌片由噬熱鏈球菌、乳桿菌、雙歧桿菌組合而成,該藥物以與毒素和細菌競爭腸道上皮上所存在的受體為途徑,同時釋放出大量的過氧化氫、乳酸、乙酸等抗微生物因子,從而對患兒的腹瀉次數進行有效減少,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6]。近些年來,隨著臨床醫學事業的進步,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臨床上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在抗生素濫用的影響下,人們機體含有的正常腸道菌群容易受到破壞,會影響到預后效果。蒙脫石散是一種雙八面體蒙脫石散微粉劑,該藥物可以有效覆蓋于消化系統中存在的毒素、細菌、病菌等,以與黏液糖蛋白結合為渠道,對患兒的黏膜屏障進行強化,對黏膜屏障防御攻擊性因子的能力進行提升,最終實現對患兒黏膜屏障進行修復的作用,該藥物在臨床上適用于小兒腹瀉、食管炎、結腸炎、胃腸炎、胃炎等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其中尤以治療小兒腹瀉的效果最為突出[7]。另外,蒙脫石散不會滲透進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該藥物會隨著消化道的蠕動而逐漸被排出于機體,在和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應用的情況下,可以對由服用抗生素而造成的菌群紊亂、腸道微生態失調等現象進行有效避免,能夠在發揮顯著臨床療效的情況下,提升患兒的臨床安全性[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IgG、IgA 和CD4/CD8 分別為(15.84±0.77)g/L、(1.87±0.59)g/L、(1.85±0.36),均高于對照組的(10.84±0.51)g/L、(1.21±0.38)g/L、(1.27±0.1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大便恢復時間、發熱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的應用有利于優化小兒腹瀉患兒的臨床治療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腹瀉患兒雙歧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患兒免疫能力,縮短患兒各項癥狀緩解時間,臨床療效顯著,具有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