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作息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加上我國老年化趨勢不斷加重,導致我國老年患者在不斷增加。老年患者由于機能存在嚴重弱化情況,因此會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功能出現退化情況,從而導致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會對抗生素進行頻繁的使用[1]。通常情況下,老年患者會存在較多的基礎疾病,從而導致抗生素的使用品種也會增加,抗生素的濫用不僅會增加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同時還會增多患者體內的耐藥菌株,從而產生二重感染風險,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年死于抗菌藥物濫用的人數>8 萬,因此需要加強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與合理性[2]。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期間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老年患者2080 例,以此來研究分析抗生素使用情況及合理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期間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老年患者2080 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61~84 歲,平均年齡為(71.63±4.13)歲,住院時間為3~40 d,平均住院時間為(21.24±9.38)d,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
1.2 方法 對本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DDDs、DUI、使用合理性等。
1.3 觀察指標 通過《新編藥物學》、《中國藥典》相關規定分析患者抗生素使用頻率、DUI、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況。
2.1 抗生素使用情況 本院2080 例患者中,有1280 例患者使用抗生素,使用率為61.54%。衛生部規定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率≤30%,本院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率明顯偏高。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三類抗生素為頭孢類藥物(53.91%)、喹諾酮類藥物(8.46%)、林可霉素類藥物(6.51%)。見表1。

表1 抗生素使用情況
2.2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況 1280 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存在372 例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況,不合理率為29.06%。其中用量不當64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42 例,采納率為65.63%;用藥時間不當104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104 例,采納率為100.00%;藥物聯用不合理64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34 例,采納率為53.13%;使用品種不合理54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54 例,采納率為100.00%;溶媒選擇不合理34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34 例,采納率為100.00%;濫用52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33 例,采納率為63.46%;合計抗生素使用不合理372 例,藥學干預采納者301 例,采納率為80.91%。
由于年齡原因,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一般有著比較嚴重的退化情況,抗感染功能以及免疫功能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弱化,再加上患者各項臟器功能出現明顯的衰退現象,因此老年患者會較為頻繁的使用抗生素進行疾病治療[3]。一般情況下,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要遠高于普通人的基礎疾病,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抗生素在使用過程中,會增加與其它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會導致患者耐藥菌株的情況增加,甚至會產生二重感染,不利于患者治療與預后[4]。在本次研究中,2080 例患者有1280 例患者使用抗生素,使用率為61.54%,明顯超過衛生部規定的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率≤30%。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三類抗生素為頭孢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林可霉素類藥物。1280 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存在372 例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況,不合理率為29.06%,主要包括溶媒選擇不合理、抗生素濫用、使用品種不合理、藥物聯用不合理、用藥時間不當、用量不當等情況,藥學干預采納率為80.91%。該結果說明醫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存在較多不合理情況,容易導致患者產生耐藥菌株增加。老年患者最主要的臨床特點包括4 個方面:①老年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通常缺乏相應體征,從而導致漏診與誤診情況出現;②老年患者有著較快的病情變化,而且并發癥較多,所以預后效果欠佳;③老年患者容易誘發多個器官的功能衰竭[5];④藥物治療在老年患者的應用中有著療效差的特點,因此患者死亡率較高,受到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的影響,老年患者長期使用藥物會增加病菌耐藥性,從而導致抗菌治療出現惡性循環。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存在如下問題:①對藥物進行頻繁且隨意的更換,但沒有對其進行過相應的細菌培養以及藥敏實驗,這種抗菌藥物的盲目使用導致患者體內正常的菌群細胞受到干擾,同時還會極大的危害到患者的肝腎功能,并且對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還會增加二重感染的幾率,使得治療難度增加,患者也會產生嚴重的經濟負擔與精神負擔[6];②醫院存在長期廣泛使用廣譜抗生素情況,比如因為喹諾酮類藥物廣譜、高效,不良反應少,使得該藥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在本院的使用率排第二,但使用時需要重視該藥物的附加損害;③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醫院通常是采取常規劑量進行治療,通常不會根據患者的實際年齡、體重以及肝腎功能來對劑量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容易導致老年患者因為劑量過大的使用而導致藥物蓄積以及藥物中毒。在對老年患者抗生素劑量進行調整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內生肌酐清除率以及去脂肪體質量,而不能夠根據患者的血清肌酐值以及總體質量來進行調整[7]。針對腎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應當盡可能的避免腎毒性較大的藥物使用,同時需要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來對給藥間期以及劑量進行合理的調整。在給予老年患者抗生素治療時,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藥原則,包括用藥必須簡單、劑量的應用必須適當、藥物的選擇必須正確、患者是否需要用藥必須明確、用藥時間的決定必須合理、藥物使用之前需要充分考慮到患者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用藥時需要將患者的順應性提高。為了提高抗生素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性,醫院需要通過檢測、監督以及查房等措施來進行干預[8]。首先,臨床醫師需要定期的對患者查房來對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干預,一旦發現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現象,除了要詳細對該現象進行記錄外,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干預。再者,臨床藥師需要對一些重點監護的藥物進行檢測與單獨記錄,并重點關注禁忌證抗生素藥物使用情況,包括藥物使用時間以及順序等。最后,臨床藥師在進行監督時,需要定期的巡視患者用藥情況,并對抗生素處方進行合理的點評,同時還需要將相關情況向上級部門積極匯報。醫院也需要建立起對應的追責機制,從而使得抗生素的規范性提升,有助于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頻率較高,而且不合理用藥情況普遍,所以為了提高抗生素合理性,需要在實際臨床中給予合理的干預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