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沈陽市兒童醫院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032)
小兒各項身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善,若在生活中出現高溫癥狀,則需對其施以有效的臨床診治措施,使其體溫水平能控制在穩定狀態,進一步減少高熱驚厥等問題的產生。高熱驚厥小兒疾病發作時多存在上肢及下肢抽搐、肌肉強直痙攣、大小便失禁、意識障礙及嘴角流出白沫等癥狀,若未給予及時治療易導致腦部受損,甚至殘疾[1-2]。由于導致高熱驚厥產生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因此,西醫多為高熱驚厥小兒實施抗感染、抗驚厥等手段進行對癥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3-4]。有研究顯示,高熱驚厥小兒實行中醫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5-6]。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每組31例。參照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1~7歲,平均年齡(3.59±0.23)歲。實驗組男14例,女17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3.61±0.34)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6個月~6歲,且診斷存在高熱驚厥,體溫>38.5℃;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患有遺傳性疾病。
1.3 方法 參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給予患者布洛芬(哈爾濱華瑞生化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3901,規格:0.2 g×12袋)口服治療,每天3次,每次20 mg/kg。另給予患者地西泮(安徽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784,規格:2 mL∶10 mg)靜脈注射治療,每天3次,每次0.5 mg/kg。若患者處于驚厥持續狀態,則給予勞拉西泮(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1,規格:0.5 mg)肌肉注射治療,每次0.1 mg/kg,連續用藥4 d。
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醫治療。選取合谷穴、人中穴、十宣穴、少商穴、太沖穴、商陽穴、日月穴、肝俞穴予以中醫針刺,采用提插捻轉瀉手法,刺入后留針30 min,高熱驚厥癥狀發作時,對大敦穴實行中醫按揉,抽搐癥狀發作時,掐委中穴及膝眼穴,牙關不利時,掐合谷穴,患兒恢復清醒后,給予紫雪散[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5021911,規格:1.5 g×10瓶]口服治療,每天1次,每次0.3 g,連續用藥4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2、4、8、16、24、36、48、96 h體溫及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臨床療效。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24~72 h,體溫恢復正常,無抽搐表現,其他癥狀明顯改善或消除;有效,治療72 h內,體溫降低但仍異常,無抽搐表現,其他癥狀明顯改善;無效,不滿足以上標準[7]。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體溫比較 治療前,兩組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8、16、24 h,實驗組體溫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6、48、96 h,兩組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體溫比較(±s,℃)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體溫比較(±s,℃)
組別參照組(n=31)實驗組(n=31)t值P值治療前39.85±0.10 39.90±0.12 1.782 0.079治療后1 h 39.40±0.15 38.72±0.10 21.001 0.000治療后2 h 38.91±0.20 38.30±0.13 14.238 0.000治療后4 h 38.70±0.25 38.13±0.10 15.922 0.000治療后8 h 38.44±0.30 37.70±0.14 12.445 0.000治療后16 h 38.30±0.33 37.51±0.20 11.398 0.000治療后24 h 38.12±0.30 37.40±0.21 10.947 0.000治療后36 h 37.55±0.33 37.39±0.30 1.997 0.050治療后48 h 37.53±0.30 37.40±0.35 1.677 0.098治療后96 h 37.50±0.34 37.34±0.30 1.964 0.054
2.2 兩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比較 實驗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比較(±s,min)
組別參照組(n=31)實驗組(n=31)t值P值神志恢復正常時間3.01±0.20 2.30±0.12 16.948 0.000驚厥維持時間4.12±0.30 3.70±0.23 6.186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0.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小兒高熱驚厥在臨床兒科診治中較常見,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多認為與嬰幼兒大腦尚未發育完善,其機體抑制能力及分析鑒別的能力較弱,即便輕微,也會使神經細胞發生異常放電,進而出現驚厥癥狀,通常情況下,患兒病情較急,需盡早開展治療[8]。西醫治療高熱驚厥患兒多予以對癥治療干預,選擇布洛芬治療以降低體溫,選取地西泮治療予以抵抗驚厥癥狀,采取勞拉西泮治療以改善驚厥維持狀態[9-10]。但西醫治療高熱驚厥小兒效果不佳[11-12]。
中醫將高熱驚厥歸入“急驚風”范疇,治療效果確切,且不良反應較少,治療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8、16、24 h,實驗組體溫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6、48、96 h,兩組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0.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治療方式主要以經絡腧穴學相關內容為基礎,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進行針對性的取穴,另通過針刺、中藥制劑聯合治療等方法進一步提升診治效果,從而實現息風和鎮驚、祛痰并清熱,治療效果顯著;同時,結合西醫治療方法,可明顯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中西醫聯合治療高熱驚厥患兒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兒體溫,縮短神志恢復正常時間、驚厥維持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