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娟
對于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而言,在一定區域內投放適當材料,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舒適的玩樂場所,還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集體的意識。如何在幼兒玩耍中適當投放材料是教學中的重點。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相關問題與原則進行探討。
對于幼兒來說,其自身發展需求是最重要的,幼兒還處于自我主義階段,幼兒區域活動更能滿足幼兒啟蒙的需求。區域活動這一教學活動形式充分運用各方面資源,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可以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秩序觀。
幼兒園小班的區域活動雖然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廣泛開展,但隨著區域活動教學形式的進一步發展,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一)教師精力有限
雖然現在幼兒園的教師越來越多,但平均分配到全國各地的幼兒園之后,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優秀的幼兒教師仍是緊缺的人才。
(二)活動單調機械
有些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就是復制其他幼兒園的做法,缺乏創造性。一些幼兒園每次開展區域活動的形式都基本相同,讓幼兒感到單調枯燥,難以滿足幼兒的需求。如教師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時,需要幼兒對活動區域里的材料進行挑選,教師發現大多數幼兒都是選擇彩色筆、蠟筆等一些簡單的工具,每次課間活動的內容都是制作手工,活動形式單一,令幼兒感到厭倦。
(三)得到的資助差異較大
有些幼兒園得到大批資助,資金豐厚,可資金的運用并不能顧及幼兒的實際需求,浪費了大量資源。與之相反,有些幼兒園所得資助甚少,難以承受區域活動所需的材料費用,導致區域活動難以維持。
(四)材料質量參差不齊
幼兒園區域活動使用的材料一般分為三類:購買的新材料、自制材料和運用以前的材料,使得區域活動所用材料質量參差不齊,材料的安全性能也無法保障。有些幼兒園在購買材料時,甚至會為了節省資金選擇一些較為便宜的材料,不注重質量,只在意價格,導致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這些過于便宜的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安全隱患。
(一)適應幼兒興趣原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大多缺乏耐心,要想使其配合教師且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就需要與幼兒的興趣相結合,只有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才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剔除幼兒不感興趣的內容,增加能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內容。如在設計區域活動的游戲區時,教師可事先羅列出幼兒愛玩的游戲:過家家、跳繩、躲貓貓等,然后征集每個幼兒意見,選出他們最喜歡的三個游戲,設置在游戲區。經過一段時間后,再次進行意見征集,根據幼兒的意見更新游戲區的游戲。
(二)豐富多彩原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滿足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的開展需求。幼兒的注意力時間很短,很容易被外界其他事物所吸引,要想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集中注意力,就必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讓幼兒沉浸在區域活動之中。如在繪畫區可準備不同種類的畫具、不同顏色的畫筆、不同特點的畫布、不同位置的作畫區域等。在娃娃區可準備不同大小、不同種類的娃娃,不同種類的操作工具等。在建構模型區準備不同種類、不同難度的工具,不同顏色、不同內容的模型等。
(三)適應幼兒年齡原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針對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剛剛脫離家庭,對家人有極強的依賴性,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增添照片區,掛上幼兒的全家福,并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家人,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
小班幼兒還沒有形成具體的規則與秩序意識,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可在設計區域活動時采取師生共同構建的形式,在制定活動規則與秩序時詢問幼兒的意見,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
(四)個別化原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兒的差異性。在進行同一項區域活動時,有些幼兒完成得好,有些則完成得差,教師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幼兒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幼兒也會排斥這種給自己帶來挫敗感的區域活動。如在進行給娃娃喂飯的活動時,可以設置三個區域讓幼兒自行選擇:第一個區域是用大勺子喂,第二個區域是用小勺子喂,第三個區域是用筷子喂。進行合理的區域性劃分,保障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宜自己的方式。
(五)安全衛生原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保障幼兒的安全與健康。對于任何一個幼兒園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而是如何確保幼兒在幼兒園的安全與健康。因此,區域活動也要確保這一點。
任何區域的活動材料都不能有安全隱患?;顒訁^域帶棱角的部位應用柔軟的材料包裹好,避免幼兒撞傷。活動區域一定要勤打掃并定期消毒,確保區域內清潔衛生。活動區域一定要有至少兩名教師在場,確保每一位幼兒的安全。
(一)投放材料要具有安全性
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把幼兒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幼兒園活動空間較大,給教師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教師在投放材料時,一定不能有尖銳物品,要選擇無毒無味沒有安全隱患的材料進行投放,對于硬物可使用軟裝進行包裝之后再投放到合適區域。如在易拉罐上包一層彩紙防止刮傷幼兒。
(二)投放材料要具有多樣性
區域材料投放形式多樣,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動手能力。教師可在活動區域投放不同形狀的玩具。如各種植物、動物的模型等。還可以給活動區域設計不同的風格,如在墻面繪制簡單的動物、展示手工作品讓幼兒自行設計,增強幼兒的探索欲。這樣幼兒在參加區域活動時,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可以刺激幼兒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三)投放材料要具有目的性
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時,其主要目的是從玩中學、學中玩。因此,材料的選擇需要具有目的性,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材料學習不同的知識。如教師可以在手工區域添加一些不同風格的主題擺設,投放各式各樣的石頭、不同形狀的枝條,活動的題目可以為“給石頭畫上不一樣的色彩”,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四)投放材料要具有層次性
每個學習個體之間都存在差異。幼兒園小班的學生也不例外,同時操作一種玩具或材料時,都會出現有的幼兒反應快、有的幼兒反應慢的現象,而反應快的幼兒在享受到成功后,就會選擇去別的區域玩耍。因此,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發展,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層次性,并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五)投放材料要具有易操作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經歷獲取經驗的需要?!币虼耍趯嶋H教學中,材料的投放要適合幼兒,要易操作。如在開展“小動物的尾巴”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將不同的動物卡片放在第一排,然后分別將尾巴錯序排開,通過引導幼兒拼接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動物的特點。
區域活動材料的合理投放能夠讓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規避和解決上述問題,遵循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五項原則設計區域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