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菲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較少,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地積累生活經(jīng)驗,選擇與幼兒生活貼近的材料是關鍵。水果和蔬菜是幼兒最常見的食物,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將水果和蔬菜作為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既貼近小班幼兒的實際生活,又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參與區(qū)域活動的積極性。
在投放果蔬材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材料的可操作性。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可以在班級內開展討論活動,請幼兒說說“我愛吃的果蔬”“我熟悉但不喜歡吃的果蔬”“各種顏色的果蔬”等。通過分組討論和集體交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搜集幼兒感興趣的果蔬。然后結合教學目標和幼兒的興趣,投放合適的果蔬材料,并引導幼兒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區(qū)域活動狀況,及時調整果蔬類別。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入不同的果蔬,增加活動新鮮感,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由于小班幼兒的游戲大多是獨立游戲或平行游戲,所以教師還要注意,提供的果蔬材料數(shù)量要足夠,保證幼兒都能夠拿到材料,獨立開展活動。
在常見的果蔬類游戲材料中,玉米、胡蘿卜、綠豆等創(chuàng)造空間比較大的材料是幼兒特別喜歡的,雖然比起一般的果蔬,這些材料相對容易保存,在活動過程中也不易損壞,但也無法長久保留,教師可以通過照片、視頻、觀察記錄等形式來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保留幼兒的創(chuàng)意。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也就是說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為保障果蔬類游戲活動的順利展開,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活動區(qū)為幼兒設計專門的果蔬類游戲,以果蔬材料為主題,確定與區(qū)域方向相關的游戲內容。在設計果蔬相關的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特征,突出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原則,保障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中收獲必要的知識和經(jīng)驗,掌握果蔬材料的具體操作方法。結合小班幼兒區(qū)域活動的需要,教師可以在以下四個常規(guī)區(qū)域內設置果蔬類的游戲活動。
一是生活區(qū)。生活區(qū)的果蔬類游戲活動是盡可能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調動幼兒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先回想生活當中,家長拿到果蔬是怎么處理的,接下來再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洗、撕、切、刨、剝等動作。很多幼兒園在小班生活區(qū)設置了娃娃家,教師可以在娃娃家投入果蔬材料,請幼兒搭配好水果蔬菜,為娃娃制作食物,在搭配時強調營養(yǎng)均衡,幼兒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到食物的種類要豐富,才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
二是益智區(qū)。益智區(qū)的果蔬類游戲活動是加強對幼兒智力的開發(fā),游戲活動的內容要能夠活躍幼兒的思維。比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玉米粒、黃豆粒的數(shù)量(5以內的數(shù)),稱一稱蘋果、桃子誰輕誰重,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到數(shù)的概念、重量的概念,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在益智區(qū)也可以投入多種果蔬,請幼兒按水果的顏色或者種類進行分類,在幼兒之間開展分類競賽活動。
三是美工區(qū)。美工區(qū)主要關注的是小班幼兒繪畫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的發(fā)展,這一區(qū)域的果蔬類游戲活動形式多樣,可以給果蔬涂上顏料后印畫、裝飾水果和蔬菜、給果蔬穿“衣服”(涂顏色);也可以利用水果蔬菜的特殊形狀來畫畫,比如,楊桃的橫切面是一個五角星,蓮藕的橫切面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圓,中間還有許多小洞,利用這些特殊的圖形,幼兒可以進行有趣的繪畫創(chuàng)作。在美工區(qū)提供果蔬材料并適當加以引導,可以充分調動小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是科學區(qū)。小班科學區(qū)主要以觀察活動為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在這一區(qū)域,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觀察不同類型果蔬的顏色、形狀、大小、氣味、輕重等,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
果蔬類游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趣味性強,能夠激發(fā)小班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主動投入游戲活動當中。在果蔬類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僅僅只是讓幼兒自己操作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觀察與指導。
第一,觀察幼兒對游戲角色的理解,指導幼兒有效完成特定角色的職責,使得幼兒能夠在活動當中互幫互助、合理分工,能夠自主思考和解決活動中的一些簡單問題。例如,在益智區(qū)“給水果稱重”的游戲活動當中,教師要觀察幼兒是否知道自己要承擔給水果稱重的職責,是否知道該如何稱重。如果發(fā)現(xiàn)幼兒不能夠理解自己的職責,教師就要適當介入,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
第二,觀察幼兒的操作狀況。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游戲材料來完成操作,進而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自主感和成就感。例如,在美工區(qū)“為果蔬穿新衣”的游戲活動當中,教師要觀察幼兒是否能夠恰當?shù)剡x用各種裝飾材料完成對水果的裝飾,并通過師幼互動來引導幼兒自主嘗試新方法,進一步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評價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活動評價能夠鼓勵幼兒,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果蔬類游戲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幼兒在活動當中的表現(xiàn)也存在著顯著的差別,教師做好活動過程的記錄,并給予客觀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幼兒主動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為幼兒之后的活動提供借鑒。
為了讓游戲評價活動更加生動直觀,在幼兒進行果蔬類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拍照或錄像,形象直觀地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在正式評價時,教師可以將這些過程材料展示給幼兒看,讓幼兒觀察自己的游戲過程,并進行分析總結。教師要耐心地和幼兒一起探討游戲中做得好的地方,同時指出游戲中的問題,進而討論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評價活動,可以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讓幼兒在接下來的游戲活動當中做得更好。
目前,幼兒園的生活材料有很多都是高結構材料和非再生材料,這限制了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將常見的果蔬類材料投入小班區(qū)域活動,開展符合小班幼兒興趣和探索需求的游戲活動,可以豐富小班區(qū)域活動的內容,提高小班幼兒游戲的趣味性,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五谷雜糧、水果蔬菜是幼兒天然的玩教具,教師要盡力挖掘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材料,合理地安排和整合多元化資源,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獲得發(fā)展。
(作者單位:昆山市千燈鎮(zhèn)淞南幼兒園)